2019年01月11日
首页
第01版:

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本报评论员

昨天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学研判全市当前发展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预期、坚定信心,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大势、谋长远,明思路、强基础,抓关键、优环境,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510”企业培育态势良好,城建及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双招双引”取得突破,改革创新力度加大,三大攻坚战成效明显,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结构趋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围绕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深入推进“项目落实年”活动,着力构建“1+233”工作体系,即以强党建为统领,突出抓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两大工作线”,全力突破中心城区、工业园区、曲阜文化示范区“三区”建设,坚决打好风险防控、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必须深刻把握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中央和省系列政策的出台落地,正在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刻分析面临形势,正确把握“六稳”要求,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聚焦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切实处理好“变与不变、形与势、稳与进、危与机、快与慢”的关系,坚定不移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下去。

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必须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要聚焦十大产业、骨干企业和园区建设,扶持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骨干企业,大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抓落实求突破。要突出招大引强,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产业链招引、龙头企业招引等路径,紧紧扭住不放松,在“双招双引”上抓落实求突破。要坚持点、线、面突破,实施“五大振兴”专项行动,坚持典型带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抓落实求突破。要围绕提升城市首位度,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上抓落实求突破。要加快推进文化“双创”,在建设道德文化首善之区上抓落实求突破。要充分释放发展活力,在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上抓落实求突破。要坚决打好风险防控、污染防治、精准脱贫三大攻坚战,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抓落实求突破。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抓落实求突破。

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提高领导指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实强化党建“双基”工作,夯实基层党组织基层基础。要大力提高干部执行力,树立牢固的执行观念,建立严格的执行机制,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作用。要严格遵守纪律规矩,深化完善抓基层党建和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要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拉高思想境界“标杆”,敢为人先、敢争一流、敢于超越,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抓落实求突破,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01-11 1 1 日报 content_622204.html 1 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