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马雷 宋腾)泗水县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合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建强用好“四支队伍”,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推动各类力量在基层一线发挥作用,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用好“下派”队伍,强化引领带动作用。挑选素质过硬、能力过强的机关党员干部121名,选派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带动乡村振兴。出台专门管理规定,定期开展扶贫项目现场观摩活动,加强对第一书记履职尽责情况督导。举办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3期,组织召开财政政策、金融扶贫政策等分析对接会议4次,有效提升了第一书记工作能力。组织开展第一书记“我在泗河讲儒学”活动、电影下乡、支教、义诊等活动,有效丰富群众生活,受益群众12000余人。2018年以来,全县第一书记协调引进各类资金5400余万元,建成产业帮扶项目170个,有效推动乡村发展。
用好“返乡”队伍,发挥在外人员优势。实施“泗郎回乡”创业工程,鼓励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出台《关于扶持返乡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10条具体措施,从场地、贷款、培训等方面给予返乡创业人才扶持,惠及创业人才多方面需求。建立“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人才库”,入库人数达到1816人,开展精准宣讲、精准服务。强化乡情纽带,开展外出经商成功人士茶话会、在京流动党员座谈会、泗水籍学子回家看看等系列活动,共叙乡情、推介政策。加强园区建设,提升对返乡人员承载能力。金庄镇卞家庄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吸纳5家规模以上企业、3D打印机等一批高端项目入驻,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升建设水平,已入驻企业130家,带动就业近600人。截至目前,全县共吸引1300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创办企业506个。
用好“专家”队伍,搭建智力下乡平台。充分整合县级层面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区分人才专业领域,科学组建百名人才直通基层服务团,下设农业、林业、水利等10个分团,每个分团配8至12人。利用“泗水组工”微信公众号、“泗水党建”电视频道滚动播出等方式,公布各服务分团服务热线、成员工作单位、服务特长等,方便群众联系。根据群众需求,开展技术指导、政策咨询、推广新技术、培训紧缺人才等活动。自成立以来,服务团开展服务活动600余次,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同时,服务团通过开讲座、带学生、办培训班等提升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目前已培养出省乡村之星3人、市乡村之星4人、县首席乡土专家21人、县农村优秀实用人才85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用好“公益”队伍,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有效借助“泗水微公益”协会,吸纳党政机关、学校教师、个体工商业主、在读大学生、待业青年等会员186名,投身贫困家庭和偏远山区儿童救助工作。有效借助微爱“1+N”等特色活动,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爱心资源,筹集救助资金,获得100余家企业、200多名爱心人士的支持。目前,“泗水微公益”协会已为1421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少年儿童建立详细的资助档案,已先后完成1100名贫困儿童的“一对一助学”工作,累计救助资金达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