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8日
首页
第06版:

一个小村庄的前世今生

侯艳红

我的故乡侯家洼村,在邹城市西苇水库也就是孟子湖东畔。四十年来,每一次回老家,这个小村庄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打从记事起,我就住在老家的老屋里。老屋在村子的最西头,每年春天,孟子湖上刮起的第一缕春风,一定会悄悄地拂过这个简陋狭小但却温暖的小院。微风夹杂着湖底水草温润的气息,轻轻地抚触着老屋。

这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房子,青瓦白墙,土坯垒就的墙外,泥了一层白色石灰墙皮,像穿上了一件并不豪奢,但却得体的白裙。老屋往东紧走几十米,路南是一口老水井,供着西半个村庄人们的用水。井口是青石砌成的,从井口望去,是清澈的水与天空的倒影。小时候母亲从不让靠近井沿,每次去提水,母亲总是亲历亲为,长长的扁担悠悠的情,我只有跟在母亲身边。

温情的老屋,在村庄比比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而来的时候,村庄里的老屋悄然变化着。仿佛一夜之间,那些土坯垒就的面积狭小的茅草屋、雪白亭,变成一座座宽敞明亮的平房和二层小洋楼。

两口老水井早已废弃不用或填平,全村人吃上了清甜的自来水。因建设环湖路而拆除的二十多户小院,搬迁到村南规划建设的砖红色二层特色民居内。整齐划一,结构紧凑,虽不及原先自家小院的自由散漫,但整洁合理,富有民族特色。

大哥大嫂日夜操劳,我家的二层小楼,矗立在了湖畔。这些年他俩守着村卫生室,忙于村民的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这座小楼就成了他们工作和休息的地方。

钢筋水泥的楼内很宽敞,一楼分成七室,有主卧、副卧、会诊客厅、中药房、西药房、注射室和观察室。小院是半封闭式的,院墙大部分是金属栅栏和透明的琉璃瓦,像个保温棚,所以院里的两棵无花果出奇的茁壮,枝繁叶茂,果实硕大,甘甜无比。母亲说无花果不须开花,就会结出一个个香甜的果实,就像花椒树一样,不开花就长出花椒。

母亲常年守着它们,熟知每一天的成长,就像守着小时候的我们一样。不同的是,儿女们长大成人,一个个离开她,而这些草木,却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日夜夜陪伴着她。不知母亲从哪里听说,无花果能防癌抗癌,只要到了无花果成熟的季节,母亲总是摘下熟透的,一颗一颗攒起来,放在冰箱里。儿女们回家了,就拿出来。我们吃在嘴里,更甜在心头。

小时候去上学,要从村西头走到村东头,一下雨,水就顺着街哗哗地淌。我披着塑料纸,趟着雨水去学校。雨后的街上,一踩一个软绵绵的脚印,再踩就成了泥浆。走这一程,布鞋早就面目全非,裤筒上都是土黄的泥点。泥泞的村庄小路,要等晴了晒上好几天,稀泥才变得硬实,踩来踩去变回原来的模样。

现在村村通公路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都铺了柏油路,两边绿树成荫,墙上都是新风尚、讲文明的各种宣传画和标语美化,主要路段铺设了下水道,村庄清新整洁,街道一尘不染,再也没有昔日的泥泞与脏乱。村东头的小广场,是村民们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前些日子又回老家,一进家门,母亲高兴地对我说,村里来了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的人,第一个厕所免费,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城里楼房才能用的卫生间。其实母亲不知道,这叫“厕所革命”,是坚持绿色发展,完善农村生活设施,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母亲的腰早就驼了,种了一辈子地,出了一辈子力,腰椎粘连让她再也站不直了,尤其是今年腰疼得厉害,走一段路都要扶着腰歇歇,多少年舍不得扔的几分口粮地,今年也给了别人种,还剩几百棵桃树仍兀自在山岭上开花结果。

这些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虽然国家有许多种地的优惠补偿,但老人们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种不动地了,年轻人谁又愿意回来守着这几分口粮地过日子呢?那还不得饿干牙?听母亲又说,大嫂的姐姐来串门走亲戚,她家在九里涧,今年土地多数已经集体收回流转,每人每亩地每年发1000块钱。大嫂的姐姐高兴地说:“现在可不用种地了,山岭地零零星星,这里一块,那里一块,每年不少出力,落不了几个钱,种地种得够够的。”想必,咱村也快这样了吧?母亲说这话时,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其实母亲不缺这两个钱,有父亲的退休金,有我们几个子女在。她舍不得地就这么荒着,有地不种,任它荒草胡棵,简直就像要了她的命。好说歹说,终于找到了一户愿意种母亲的口粮地的人家,就像嫁不出去的老闺女终于找到了上门女婿,母亲这回终于把心放进肚里去了。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惠民政策的深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乡村的前景愈加美丽,乡亲们的生活更会锦上添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很多年以前,孟子湖叫西苇水库,改名叫孟子湖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叫什么名无所谓,无论它叫什么名字,它始终是我心目中的母亲湖。它清冽、甘醇,如一只玉盘;纯净、透彻,似一块水晶。孟子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孟子对水的诠释,恰似孟子湖真实的写照。

小时候,赶集上店必须趟过村北的一条河。一到夏天,河水猛增,流向西苇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小河水位也随之上升,挡住了村民赶集或进城的路。有人就在小河里放上了大小不一的搭石,“紧走搭石慢过桥”,小河边人来人往,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少跟了母亲去赶匡庄集,一次次走过这些搭石,常会有一脚踩空的时候,激起一串串水花,泛起一圈圈涟漪,是童年难以磨灭的回忆。

夏天湖水水位上涨,常常淹没了村民的菜园和库区口粮地,所以政府每年都会挨家挨户发放库区救济补助金,每人每年600块钱。再加上全村六十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00元钱,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130元钱,钱虽不多,但纯朴的村民们很知足,说要是在旧社会,饿死在大街上也没人管呀!这一点倒是真的,全村1400多人,基本上都加入了社保医疗,大病住院可报销。“扩大大病救治病种,将女性乳腺癌、宫颈癌以及肺癌纳入大病救治范围”“不能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积极响应国家公共卫生管理机制,建立慢性疾病健康档案,人人查血型,输入数据库,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时光总是匆匆湮灭了回忆,一条横空出世的环湖路圈起了孟子湖,与京福高速公路遥遥相望。在这条宽阔平坦的环湖路上,两旁栽满了悬铃木、紫薇和女贞树等花木。一到春天,各种鲜花在春风中依次盛开,温润的湖风阵阵吹来,花香袅袅,心旷神怡。有了环湖路,人们去赶集或进城务工,再也不用趟小河走搭石了。

五座桥腾空架设在湖岸上,贯通了整个孟子湖,驱车环湖一遭,只需几分钟,整个孟子湖的景色一览无遗。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能看到依依含情的远山,碧波荡漾的湖水,绿树掩映的村庄,山水唇齿相依,间或有一两只打渔的小船从湖面上划过,三四只白鹭在水边觅食,五六只野鸭浅藏芦苇,便有了许多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让人忍不住吟哦:欣欣古木树千行,浅粉朱红花映墙。两岸蒹葭枯复碧,几溪烟柳荡芬芳。汀兰短棹轻波漾,小荷才舒淡淡香。五月侯庄闲人少,返乡探母共麻桑。

夜幕降临的时候,环湖路上的华灯和桥上五彩缤纷的灯依次亮起,像一条璀璨的锦色丝带,将暮色中的孟子湖环绕起来。孟子湖像一颗夜明珠静静地泊在那里,它在细细地聆听人们的欢声笑语。一轮明月宛如信笺上洇湿了的淡淡晕痕,悄悄地拨开云雾,挥洒着清丽的光芒。

月光洒在湖面上,“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微波漾漾,银光闪闪,愈加浓郁了夜色下湖水的静谧与安闲。

月光洒在桥头上,清辉收敛了许多。桥头上这儿一拨,那儿一堆,聚拢了许多人,也聚拢了许多热闹与喧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相邻几个村落辛勤劳作的人们,在小麦喜获丰收的农忙之后,吃过晚饭,三三两两来到孟子湖的大桥上,或闲聊,或乘凉,或健身……小孩子就更快乐,他们穿梭在人群里嬉戏,追逐。

一个小村庄的前世今生,便是中国大地上无数个村庄的缩影。改革开放,让一个个小村庄正在化蛹成蝶,让无数农民钱包鼓起来,腰杆挺起来,生活美起来。■本版摄影 毛毛

2018-12-28 侯艳红 1 1 日报 content_617908.html 1 一个小村庄的前世今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