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祥县梁宝寺镇扶贫养殖示范基地内,一群群雪白的鸽子在鸽舍内来回跳动,显得灵动活泼,而基地的负责人则是一位肢体二级残疾人——苏希波。虽然自幼因病造成身体残疾,但他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劳苦干,走出了一条依靠发展鸽子养殖致富脱贫的路子。
不会技术学技术,重燃生活新希望
46岁的苏希波是嘉祥县梁宝寺镇苏庄村村民,五岁时因病导致双腿下肢截肢、右手自手腕以下截肢、左手第一关节下截肢,平时走路只能靠大腿支撑着。苏希波小学4年级时便辍学在家,独立自强的他15岁开始学着做生意,曾养过羊、卖过水果,但生活始终没有多少起色。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可性格刚强的他并没有被生活压垮。“不会技术学技术,艺多不压身。”是他经常说的话,梁宝寺镇残联工作人员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介绍他到培训机构学习,跟别人学习修理电器、学习计算机、学养殖,让他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于嘉祥县黄垓镇以贩卖牛羊等畜牧闻名,网上销售、联络客户已成为时尚,并且在梁宝寺镇与黄垓交界处,有许多大型牛、羊养殖厂,具有资源优势,苏希波决定通过网上销售、产业扶贫这条路子帮助他实现经济上的脱贫。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但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时的一次贩羊让苏希波损失惨重,可谓是血本无归。残联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多次去他家鼓励他。他的思想也逐渐有了转变,有了继续与困苦生活抗争的动力与信心。每当谈及此事,他都说:“做买卖刚赔的那两年,我天天不吃不喝,如果没有残联工作人员的帮助,恐怕就过不来这个坎了。”
南方市场觅商机,回家建厂养鸽子
多年的经商经验让苏希波变得愈发沉稳,业余时间里他喜欢看商业销售类书籍。学习的积累让他拥有了发现商机的眼光,养殖贩卖鸽子就是他在南方市场中发现的商机。“当时是贩卖牛羊给南方的客户,去那边提供技术服务。闲时便去市场逛了逛,发现市场对于鸽子的需求比较大,便有了养殖鸽子的想法。”为了稳妥,苏希波一开始只养了少许的鸽子和山鸡摸索经验。2015年春节后,他买来500对鸽子开始大规模养殖,一开始只有他一人管理,鸽子防疫、销售等都需要他照料,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我现在主要依靠电商渠道销售,每天手机不离手,客户发来询问需要尽快回复,回复慢了他可能就去找另一家了。”为了保证能够及时回复客户,这几年每天凌晨前都没有睡过觉。多年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2018年时养殖场养殖鸽子规模达到2000余对,年收益预计能达到30余万元,苏希波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致富不忘众乡亲,机械养鸽扩规模
苏希波的养殖场经营得有声有色,也带动了周边村庄农户前来学习取经。“他们过来学习,我也愿意教给他们,村里已经有8家农户在养鸽子。平时我会到他们家中教他们防疫、喂食,现在最少的一户养了100余对,最多的一户养了300余对。既可以帮助村里贫困户脱贫致富,也可以让一些在家中务农的妇女通过养鸽子增加收益。”苏希波说,平时养殖场有工作也是雇村里的农户来做,搬运鸽子的工作每人一天工作6至7小时,能赚到50至80元。
对于养殖场未来的发展,苏希波也有着自己长远的规划。“我准备将来建一处新的厂房,订购专业的机器进行机器化管理养鸽,这样的话一个人可以管理1500至1600只鸽子,既减少了人力成本,机械还可以定时定点给鸽子添加饲料,保证鸽子的质量。”苏希波告诉笔者,为能进一步扩大其销售能力,残联已和相关部门对接帮其成立了外贸销售公司,下一步产品计划将远销至国外。
回顾自己多年来的经商创业经历,苏希波说:“作为一名残疾人,我要脱贫,但我不要救济。不能因为残疾而放弃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首先要自己看的起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不去拼搏一下又怎么会知道自己不行呢,即使没成功,但我也曾努力过。”(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