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静 本报通讯员 张红生 郭金安
好莱坞著名大导演伍迪艾伦曾有一句经典的话:“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在生命科学不断发展的路上,曾经困扰人类的很多终极疾病都已经不再是诱导人们走向死亡的杀手,但是肿瘤却仍然是一个让我们谈之色变的病魔。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想见1989年,当济宁市第一家肿瘤医院建起之时,这个以攻克肿瘤为主要医疗业务和社会职责的股份制医院所拥有的勇气和担当。
自医院创建以来,济宁肿瘤医院便主动向我国肿瘤研究前沿的大型医院学习受教,先后邀请了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北大第一附属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国内一线大型医院专家来该院进行技术帮扶。三十年间,通过不断与顶级专家进行学科切磋和病例研讨,济宁肿瘤医院培养出了一批在肿瘤医治方面的权威专家和医生,他们“天使”般劳作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这方圣土上,为无数肿瘤患者送去福音和健康。“博学笃行,精益求精;厚德行医,甘于奉献”也成为该院的文化精神。
2010年,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与完善,济宁肿瘤医院划归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控股管理,并成立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技术指导下,基础相对扎实的济宁肿瘤医院如虎添翼,在医疗技术、服务品质及管理理念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019年,济宁肿瘤医院将迎来而立之年,在国家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化办医的浪潮中,摆在济宁肿瘤医院这所改革开放排头兵面前的,又是一个新的机遇。
让我们给时光以生命,一起回看济宁肿瘤医院三十年的发展之路。
迎难而上,初步构建肿瘤诊治体系
1989年建院初期,我国肿瘤治疗领域面临着抗肿瘤药物贫乏、治疗手段单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济宁肿瘤医院从医疗设备和专家队伍建设以及肿瘤科研投入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增进自身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专业性。
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在医疗设备方面,把购买肿瘤治疗设备作为全院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设备购买的资金筹措。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医院先后更新配备了电子直线加速器、ECT、多排螺旋CT、后装治疗机、体部X-刀等大中型设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肿瘤诊治系统。完备的肿瘤诊治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济宁肿瘤医院在肿瘤诊治领域终于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率先使用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提升了该院专家在肿瘤诊治方面的成功率,为医院积攒了第一批肿瘤诊治成功病例。该院的三维适形后装放疗技术在鲁西南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该院配备的先进TPS治疗计划系统,让宫颈癌、卵巢癌等腔内肿瘤的治疗具备了安全性高、疗程短、费用低、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等特点,菏泽、枣庄、泰安等周边地市的妇科肿瘤患者纷纷前来问诊就医,每年治疗人数近万人次。
专家队伍突破构建——在专家队伍建设方面,济宁肿瘤医院采取了国内国外同时学习两步走的战略。在国内方面,济宁肿瘤医院积极聘请当时国内在肿瘤诊治方面走在最前沿的大型医院的顶级专家来该院进行一对一专业授课。通过他们现场生动的教学,让该院的医务人员不断增进自己的肿瘤专业知识;在国外方面,济宁肿瘤医院派出自己的专家远赴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医疗考察,学习外国成功的肿瘤诊治病例,接受国外最新的肿瘤研发理念,不断更新自己对于肿瘤方面的认知。济宁肿瘤医院的专家队伍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敢于突围的科研精神,率先在鲁西南地区开展了同位素治疗骨转移、乳腺癌保乳术、碘-131治疗甲亢、X-刀、适形、调强放疗、术中放疗、术中化疗等新技术。其中,碘-131治疗甲亢、同位素治疗骨转移、术中放疗、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等项目曾均填补了省市空白。
肿瘤科研攻关——除了医疗设备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济宁肿瘤医院还注重肿瘤的科研攻关与科技创新,对于肿瘤科研项目进行了大力的投资。该院先后入组了贵州益佰《艾迪注射液10万例研究》、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联合开展《癌痛心理观察研究》,与解放军总医院开展《肿瘤精确放疗系统化临床解决方案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与华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价值》《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临床功能和效果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的性能评价》,独立开展了《奥施康定12h剂量调整对中重度疼痛效果研究项目》等。
科学发展,多学科会诊与规范化建设
经过初步的发展,济宁市肿瘤医院已经在医疗设备、人才队伍建设和肿瘤科研方面树立了自己的品牌权威,构建了自己完善的肿瘤诊治体系。为了能够在肿瘤诊治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济宁市肿瘤医院开始了多学科协作会诊(MDT)和癌痛治疗规范化建设和一站式慈善救助的开拓创新之路。
MDT多学科协作会诊——肿瘤治疗是一个综合、复杂、多变的过程,在肿瘤精准治疗时代,个体化治疗能够让患者获得更精准、高效、安全的诊断及治疗。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正是契合患者个体化诊疗需求的一种新型诊疗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多个学科专家共同探索更适合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014年,济宁肿瘤医院率先在全市成立了肿瘤多学科会诊中心,并与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大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合作,患者初诊时就会接受到化疗、放疗、肿瘤外科、影像、病理、乃至临床药学、营养等相关不同专业医生的专业判断和诊疗意见,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个性化、连续性、高质量的诊疗方案,实现了从诊断到治疗的一站式医疗服务,大大提高了诊疗精准性和疗效。
癌痛治疗规范化建设——2013年,济宁肿瘤医院开始筹备省级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工作。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管理作为该院创新管理服务的工作,开创性的把病人签署的同意书、诊断证明、BPI表全部纳入癌痛门诊病历管理,提供一站式购药;充分借助PDCA的管理工具,对各相关科室进行定期督导、定期整改、联合查房。
2014年,济宁肿瘤医院以全省二级医院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创建省级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2018年1月,济宁肿瘤医院又一次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复评,保持了省级癌痛规范化治疗应有的水平和标准。
从当初“摸着石头过河”筹备创建,到如今满怀信心的推广经验,济宁肿瘤医院的癌痛管理在鲁西南地区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并带动了鲁西南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的进步。
一站式慈善救助——众所周知,肿瘤病人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系统治疗过程,昂贵的抗癌药物使许多的家庭因病致穷、因病返贫,济宁肿瘤医院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始终不忘反哺社会、扶贫济困的使命担当。2010年,该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济宁市慈善总会冠名设立了3000万元的肿瘤慈善救助基金,每年列支210万元用于救助全市困难家庭的肿瘤患者,对医保统筹报销后的自费部分再给予一定额度的慈善救助;对于那些特别贫困家庭患者,医院还制定了减免治疗费、手术费等救助政策,达到了政府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为了方便患者申领救助金。济宁市慈善总会在该院设立慈善工作站,提供一站式救助结算服务,并派专人审核把关,使贫困患者出院就能领到钱。截至目前,济宁肿瘤医院已累计救助困难家庭肿瘤患者11433人次,救助金额高达1693万元。
济宁市慈善总会会长刘景伦,副会长郝进、贾丽建、李卫国,秘书长殷令喜等领导多次到院调研指导工作,并带领全市十一县市区分管慈善工作的副县长及慈善办公室主任来院参观交流。由于在慈善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医院先后被山东省政府、济宁市政府授予“山东省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最具爱心捐赠单位、全市先进慈善义工团”等荣誉称号,并被命名为“全市首家慈善定点医院”。
砥砺奋进,开创区域性肿瘤防治新高地
30年矢志不渝,30年春风化雨。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关心人民群众健康问题,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集中优势力量攻克疑难高发癌症”,并强调,“人类社会应该联手密切合作,争取早日攻克癌症这一不治之症,使人们不再谈癌色变。”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济宁市肿瘤医院将以“人才立院、科技强院、特色兴院”为基本思路,突出大专科小综合发展目标,借助总院专家团队和省肿瘤医院技术帮扶优势,构筑肿瘤规范治疗技术新高地,引领鲁西南肿瘤规范治疗新水平,形成专科、综合特色技术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注重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品牌的创建,把医院建设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百姓信赖、职工满意、市内领先、省内一流的三级甲等现代化的肿瘤专科医院。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院聘请一批省内外知名专家为医院特聘专家;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围绕“创建学习型医院、争当知识型员工”主题活动,加大职工学习、培训和教育力度,引导和支持员工主动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在职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充实自我,适应发展,提高素质和服务技能。
在医院规范化建设方面,创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完善细化功能科室建设,加强肿瘤规范化治疗管理;加强学科建设,创建市级重点学科放疗科、临终关怀科;提升科研能力,与上级科研院所合作成立肿瘤基因检测实验室、细菌实验室等科研机构。
为改善群众就医环境,肿瘤医院新建五万平方的病房大楼和配套设施,力争硬件上档次,软件上水平。大楼建成后,医院床位总数将达到600张。配套设施包括地下停车场、放疗中心、热疗室、影像中心等,将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病房楼建成后,预计可设置14个病区,包括放疗科、化疗科、外科、内科、中医科、妇瘤科、乳甲科、介入科、临终关怀科、ICU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及医养病房等。配置、更新部分医疗设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一个环境花园化、服务家庭化、管理规范化的一流肿瘤防治中心。
用责任和爱心浇铸优质服务品牌
济宁肿瘤医院院长 孙新蕾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居住环境的变迁以及生活方式的倾斜,癌症发病率正逐年攀升并向低龄化发展蔓延。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新发病例380万,相当于每分钟有7人被确诊癌症。在中国170个“癌症村”中,山东占据16席,占比9.41%,目前我市癌症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
任何疾病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作为“众疾之首”的癌症同样如此,经年累月的慢性器质损伤就是癌症的主要诱因;人们的癌症防治知识匮乏与癌症疑似病例转诊服务的不完善导致治疗延迟和缺乏规律性系统治疗也加重了癌症治疗的难度。
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济宁肿瘤医院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向科研要水平,向技术要成果,全力打造预防与诊疗一流的爱心专科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城市到农村——
构建严密肿瘤筛查预防体系
健康-亚健康-疾病前期-疾病发作,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即使是癌症,如果能早诊断、早治疗,绝大多数也会被彻底治愈。防御癌症,除了合理膳食、戒烟少酒、适度运动、调理情绪、规律生活等常规的健康养生外,最重要的就是定期进行“正规筛查”。
建院30年来,济宁肿瘤医院逐渐把癌症防治宣传阵地由城市延伸到农村,专家团队几乎走遍了全市所有乡镇,与基层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根据当地高发癌症种类,有针对性的组织乡医初诊培训,使基层首诊医生能够在望、闻、问、切中进行癌症患者的初步诊断,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癌症疑似病例转诊。每年通过义诊、免费查体所筛查的癌症病例高达百余例,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了精准的治疗。针对具有癌症家族史、慢性肝炎、长期吸烟、酗酒、HPV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胃息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或结直肠息肉的肿瘤高危人群,医院开展了癌症专项体检,通过这些体检所筛查出的原位癌、I期癌症患者,由于发现早、治疗及时、系统,均已回归正常的健康生活。
从生理到心理——
打造全方位全周期肿瘤诊疗服务
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发生了翻天幅度的变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的介入,突破了原有的化疗、手术、放疗等传统技术的瓶颈,癌症已经由过去的“绝症”“不治之症”发展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一些早期的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已经达到可治愈的水平;一些明确基因性质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通过靶向、免疫疗法,5年生存率已经大大提升。
济宁肿瘤医院作为山东省肿瘤医院在鲁西南地区的唯一一家技术协作医院,与山东省肿瘤医院科研成果共享、医疗资源共用,服务管理同质。目前,医院高、中、初三级医师均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完成了轮番进修深造,熟练掌握了靶向治疗、粒子植入、免疫治疗、射频消融等新兴疗法,实现了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双向发展,同时使调强放疗、后装腔内放疗、化疗、乳甲手术、中医中药治疗等传统优势技术在创新应用方面焕发了更强的生机。尤其是后装腔内放射治疗,作为妇科肿瘤除手术治疗外的必须手段,对宫颈癌、卵巢癌等腔内肿瘤的治疗更加精准,且具备了安全性高、疗程短、费用低、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等特点,同时对食管癌、直肠癌的补量放疗、特殊部位肿瘤的贴敷放疗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疗效。
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任何抗肿瘤治疗都会引起一些副反应,像我们常见的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便秘等;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肺炎、食管炎、肠炎;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导致的腹泻、甲沟炎、皮疹等。副反应从来都不可小觑,也很难采用有效方法、避免、消除,正是这些副反应带来的痛苦,往往造成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悲观,进而阻碍正常治疗。济宁肿瘤医院中医科结合“西医治病,中医治证”的理论,反复研究实践,整理出有效验方10余例,以中药扶正、艾灸疏导等传统医学的方法,极大的减轻或治愈了抗肿瘤治疗期间的副反应,并在各级医院进行推广,以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积极抗癌。
现代医学已经从治疗单一疾病发展为治疗患者本身,安宁疗护主要缓解晚期肿瘤患者身心痛苦,它虽不是护理学上的年轻词汇,但因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及完善的制度建设,目前各医院开展仍然较少。医院自成立济宁市首家安宁疗护病房以来,不断拓展其服务内涵,护理范围涵盖了各阶段肿瘤患者,并逐步形成了以“爱与关怀,你我同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根据各传统节日风俗和不同的季节特点,我们相继开展了情暖元宵·内心减压、义务理发·情暖病患、我们一起减压笑哈哈、晨练太极拳·养生在医院、爱在端午·留住美好瞬间、我们一起快乐折纸等活动,所有活动护患共同参与,充分提升住院患者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达到合理减压,愉悦身心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抗癌信念,彰显了护理人文新风。
安宁疗护病房揭牌
后装治疗学术会议
专家传授医疗技术
慈善捐赠大爱无疆
走上街头大型义诊
设备先进精心治疗
新建五万平方米的病房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