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
首页
第04版:

■本报记者 刘项清 刘建新 杨国庆 陈硕 刘传伏 本报通讯员 张建中 摄影报道

“路长制”巡查

基层文明创建

公益广告随处可见

新起点、新征程、新气象。2018济宁创城再出发,一幅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市民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文明之风滋润济宁,创城之果普惠全城。创城以来,济宁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从市容市貌改观到市民素质提升,从城市管理水平进步到城乡生态环境改善,从文化氛围营造到干部作风转变,均取得了可喜成绩,文明正从济宁的每一个角落悄然滋长,从涓涓细流汇成磅礴之势,最终春风化雨般走进千家万户,融进每个人的举止。

创城以来,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高。我市把创城作为利民惠民的“一把手”工程,按照指挥部体制全力推进。组建了工作专班,完善了工作计划,对创城相关工作挂图作战,并严格督导考核。相继实施“九大提升”行动、开展十二项专项整治,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提升,市政设施管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个个温暖人心的城市管理基础设施项目相继竣工,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市容整治活动落到实处,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创城以来,补齐了交通秩序短板。我市加大集中整治力度,着重疏堵、治乱、劝违规、惩违法,交警、城管、市政等全员上路,设置交通志愿服务岗,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巡查处理乱停乱放车辆现象以及闯红灯、逆向行驶、不礼让斑马线、侵占无障碍设施等问题。道路更加通畅了,市民出行秩序大为改观。

创城以来,市民文明素养得到了质的提升。我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创城的积极性,市民综合素质和文明素养得到质的提升。尤其是我市依托孔孟之乡的深厚文化底蕴,把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到城市软硬环境;创建管理智能化,形成了全民监督、全民参与、动态监控、及时处置的运行机制;户外广告公益化,整合城区户外宣传资源用于公益广告宣传,实现了公益广告全覆盖;推行农贸市场超市化管理模式,提升了农贸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城乡统筹均衡化,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有其始之,则己之也难”,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三年的创建之路,我市开了一个好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今济宁可谓是“旧貌换新颜”,美了城市,畅了道路,暖了人心,变了生活。众志成城,金石可镂!面对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我们胸有成竹,我们信心百倍,相信有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有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场攻坚战指日可待。

文明礼让已成习惯

背街小巷治理

文明窗口倡文明

创城齐参与

小区环境和谐温馨

学雷锋送温暖

竹竿巷社区爱心驿站

公园绿意盎然

2018-12-19 1 1 日报 content_614685.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