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胡太球 李攀
阳城煤电是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下属企业济宁矿业集团与山东鲁能集团合资开发建设的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企业依托煤电互补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煤—电—热—气—建材”产业链条集聚效应。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阳城煤电通过党建引领、煤电联产、科技创新、“四个优化”专项行动,科学决策,找准支点,不仅提升了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更保障了企业的长治久安。
党建引领助推新常态
阳城煤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有企业党建会议精神,大力实施“过硬支部五化建设”,全面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相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党建工作重实效。一月一例会,每月组织党支部书记召开党建工作例会,及时查找不足,总结推广经验,确保了基层党支部的稳定提升。“逢会必考”,每次党建例会上都组织党支部书记进行党建基础知识测试,提高了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一月一考核,根据《阳城煤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核标准》《阳城煤电过硬支部建设验收细则》,每月对各党支部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支部书记、单位负责人月度绩效工资挂钩,形成了“抓书记、书记抓”的局面。同时,以过硬支部建设为抓手,完善支部阵地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十条”标准,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该矿按照市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党委要求,将过硬支部建设确定为今年党建工作重点,通过组织支部书记外出对标学习,内部自查整改,定期检查考核等方式,逐步提升支部建设“五化”水平。在全面建设过硬支部的同时,陆续打造出特色鲜明的“书香型”党支部、“多能型”党支部、“节约型”党支部、“创新型”党支部等特色支部,有效促进了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规范化、正常化。
“党员活动”不断线。矿党委每月召开1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先后购买发放了《马克思恩格斯箴言》《基层党务工作手册》《党支部书记实用手册》等10余种学习书目,提升基层党务人员素质。先后印发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知识手册》《十九大知识100题》,开展了“落实十九大,我该怎么做”主题征文等活动。同时,扎实开展党员亮化记分考核、党员“亮身份、作表率、结对帮扶”活动;开设漫画《党章》长廊、《党章》语音广播、“庆七一颂歌献给党”歌咏比赛、“践行十九大 岗位展风采”微视频评比等活动。每年都分批组织200多名党员到焦裕禄革命纪念馆、政德教育基地等地点开展党性教育,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
“四心行动”促和谐。“解忧纾困,让职工安心”,矿领导班子及职能科室定期下区队座谈征求职工意见,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让职工安心工作。“快乐生活,让职工舒心”,开展职工趣味运动会、职工篮球赛、“践行十九大 岗位展风采”微视频评比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职工的生活。“激励引导,让职工用心”,通过开展党员“亮身份、作表率、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每季评选一次“四德之星”,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将心比心,让职工同心”,充分利用“一号”(微信公众号)、“一刊”(《阳城通讯》)、“一网”(矿内网)、“一栏”(宣传栏)、“一群”(微信群)、“一广播”(阳城之声广播)等宣传载体,加大对煤炭行业形势、安全生产形势、企业重点工作等宣传教育。同时,严格落实“四必访、七必谈”制度,及时与重点人员进行沟通座谈,确保了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融洽了干群关系,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
廉洁教育筑防线。该矿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廉洁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与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军令状》,考核情况与分管领导挂钩;与“三管”人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186份,开展廉政谈话200余人。与汶上县人民检察院预防科联合,创新建立司法联企办公室,举办廉政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党员干部到兖州检察院、邹城监狱等单位接受警示教育,观看《永远在路上》《永不停歇的征程》等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营造了风清气顺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煤电联产打造新模式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这是党的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阳城煤电作为循环经济的典范,充分发挥联产优势、集聚效应,构建了“煤—电—热—建材”多产业共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煤电联产出效益。电厂利用高效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先进设备工艺,实现了煤矿洗煤副产品就地消化利用,年消耗洗混40万吨、煤泥20万吨,掺烧比例提高到75%,年节省燃料成本3000余万元。煤泥就地消化,降低了对矿区的煤尘污染,符合当前环保的要求。利用皮带直接向电厂供煤,每年可节省运费近1800万元。电厂每年利用城市中水300万方、矿井中水60万方,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每年产生灰渣约30万吨,作为水泥原料实现了综合利用。电厂投资2500万元对两台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每年可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近400吨。同时,可享受到每度电增加1分钱的超低排放环保电价政策,年增加收入600余万元。
产选升级提效益。不断出台管控措施制度,从煤炭生产源头抓起,通过采取分装分运措施,强化煤质管理。加强原煤升井后洗选过程管理,发挥洗选增效作用,投资1500万元对洗煤厂进行了精煤浮选升级改造,在煤泥中提取精煤,目前煤泥浮选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年可提升精煤产出率5-7个百分点,年增效益2700多万元。
供热供汽增效益。该矿充分利用电厂发电余热,实现了向汶上郭楼镇工业园区供汽、汶上城区供热工程,实现了煤、电、热一体化运行,供汽产业结构升级、生产链延伸有了实质性突破。今年又投资2200余万元实施电厂高背压供热改造,目前,汶上城区热网系统运行稳定。“供水温度92℃,回水温度47℃,室内温度23℃,供暖运行正常。”济宁四和供热汶上分公司负责人员说到。“供暖效果比去年我们自己烧锅炉更好,更加节能,更加环保。”这是汶上县华翔热力公司负责人员对阳城煤电今年集中供暖的评价。阳城煤电作为主热源向汶上县城集中供暖,供暖面积达到550万平方米,供热收入将达到4000万元,实现了替代县城燃煤小锅炉,保护县城环境的目标,改善了县城居民的生活品质。
科技创新实现新跨越
科技创新是矿井安全发展的“硬翅膀”,今年以来该矿通过对矿井装备投入、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了矿井由被动生产向科技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机械化投入实现工效翻倍。该矿在采煤工作面投入超前支架、关门支架,减少单体支护,原来6名职工1个生产班的工作,现在2名职工半个班即可轻松完成,让端头工“下了岗”。“1316皮顺掘进前提前安装综掘机,巷道拐弯时利用综掘拐弯,比炮掘至少提前了两个星期。”该矿掘进工区技术员张伟说到。目前该矿投入2500万元引进7台大功率综掘机,实现了掘进提质提效。另外,该矿为解决采面巷道倾角大、运输支架困难,引进单轨吊车,仅在1311工作面就减少使用8台稳车,年可降耗近100万元,实现了超低空连续运输。
自动化改造层出不穷。在主井提升系统改造方面,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提升了主井电控的稳定性。在运销称重系统改造方面,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过磅各个环节结合起来,车辆从“刷卡”进入矿区,实现了“无单据传递、远程全程监控”的自动化过磅。在地面供水系统改造方面,改造后的供水站采用的无人值守模式,实现了对矿区供水的自动控制。在风机控制系统改造方面,在主通风机低压控制系统中增加低压UPS电源来避免因高低压电网波动造成变频器故障停机,达到降低主通风机停机率,确保矿井正常通风的目的。随着自动化改造的不断加大,该矿已累计减少人员100余人,在提升系统安全系数的同时,降低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信息化实现精确定位。创新实现安全监控和人员位置监测系统web发布,信息随时随地可查。创新井上下各级变电所监控系统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在10KV供电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再需要人工判断,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采用多种原理自动进行选线,能够快速精准判断出接地故障,大大减少电网故障运行时间。安装数字化监控装置用以监测井下皮带输送机的安全运行,通过井下环网将现场视频监控信息实时传送至地面调度室,实现了数字化监控就地与远程融合技术的应用,避免了新增加调度监控设备的投入。防冲监测配备了SOS微震监测系统、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冲击地压综合预警平台,实现了多参数综合预警,每天形成防冲监控报表,保障防冲监测可控在控。同时,将冲击地压监测平台及数据分析服务化作“掌上APP”,提高了防冲监控信息共享的时效性。
智能化助力矿山安全。投用“煤矿出入井人员信息唯一性检测系统及装置研究”,能够实现考勤管理、人员定位管理、井口入井资格验证与安全管理等多项功能,减少岗位人员6名,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安全隐患,保障区域内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并通过山东煤炭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投用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了每台设备从验收入库、台账管理、租赁调拨、设备维修和设备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跟踪,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该矿2017年以来小改小革提报达到798项,有力推进了企业的各项管控水平。同时,还申报了科技创新项目34项,经山东煤炭学会鉴定,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2项,国内领先科技成果2项,国内先进科技成果4项,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该矿制定科技创新奖惩方案,按照安全生产技术、机电技术、企业经营管理、电厂技术四个专业组,分别给予500-10000元不等奖励,通过重奖激励机制,让职工享受到科技实惠的同时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凝聚了推动企业发展的聪明才智。
“四个优化”开创新局面
阳城煤矿地质储量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该矿立足实际,分期做好规划,精排一年、细排三年、规划五年,全面实施“四个优化”工程,即:优化采掘设计,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工艺流程,优化劳动组织,打开了两面连采、深浅结合、两翼接续的长效发展新局面。
“四个优化”扎实推进。经过审定,该矿确定了20项“四个优化”项目,包括采掘设计优化6项,生产系统优化6项,工艺流程优化6项,劳动组织优化2项。并明确了时间节点,制定了专门考核办法,做到一月一考核,由项目负责人在每月月初调度会上对进展情况进行汇报,确保“四个优化”扎实推进。
“四个优化”取得实效。优化采掘设计,仅在1316、3305等工作面的设计优化方面就可节省成本48万元,多回收资源23万吨;优化生产系统,能够实现北翼开拓连续排矸,南翼使用人车能够有效减少职工体力消耗;优化工艺流程,除了新上精煤浮选系统外,还投资700余万元建设了井下磁分离水处理系统,井下污水直接处理不再升井;优化劳动组织,组建“大运输系统”,统一管理、集中下料、精准配送,减员近50人,节约成本近200万元;采掘区队严格执行正规循环流程,矿井曾荣获“全国煤炭工业一级高效矿井”称号。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踏着转型跨越发展的时代节拍,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阳城煤电将以党建引领为主抓手,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系数,以浴火重生的勇气和决心,深化改革创新,为促进集团公司和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统一思想 砥砺前行
牢记宗旨 坚定信念
深入一线 调查研究
学习先模 增强党性
提振士气 促进发展
力拔千斤 奋勇争先
知识竞赛 筑牢根基
技能大赛 提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