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首页
第01版:

让救助有力度更有温度

——我市社会救助领域创新理念实现新突破

■本报记者 徐斐

改革以造福人民为根本目的。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市民政部门立足职能,聚焦兜底救助,坚持依靠制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在救助制度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既有政策,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立了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制度、低保申请家庭困难指数评估救助机制,不断织密编牢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解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低保对象认定更加精准

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中央的决策,民政部明确提出,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健全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精准认定低保对象。市民政局突破和革新传统救助理念,逐步建立了以低保申请家庭困难指数评估救助系统为核心、以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为支撑、以困难家庭收入评估参照标准体系为基础的低保申请家庭困难指数评估救助机制,“三位一体”协同运作,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科学评估低保申请家庭困难指数和救助金额,实施精准救助,提升低保救助科学性和公平性。

家庭信息的全面化使困难情况界定更加科学。针对以往片面考虑家庭收入,老弱病残等困难因素难以量化评定的问题,评估救助系统将低保申请家庭的基本信息细化为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3大类35小项,力求全面反映家庭困难情况,并赋予一定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家庭困难程度。家庭困难情况由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方面因素来确定,改变了原来只考虑家庭收入的做法,实现了由“考虑片面”到“全面兼顾”的转变,更加科学合理。

困难程度的数字化使救助对象识别更加精准。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制定了困难家庭收入评估参照标准,为准确核实家庭收入夯实了基础。民政部门对3大类35小项信息进行全面调查、核实、核对后录入评估救助系统,通过科学运算,将家庭困难程度进行量化,确定家庭困难指数,同时将家庭困难指数直接与救助金额挂钩,实现了由“随意发钱”到“量化管理”的转变,真正做到了因户施保、因人施保。

此外,评估流程的自动化使救助效果更加公平公正。乡镇(街道)低保申家庭调查核实后,将基本信息录入低保申请家庭困难指数评估救助系统,在乡镇层面自动初评后,自动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核评定,自动确定该家庭困难指数和救助金额,实现了由“人脑人工”到“电脑自动”的转变,提高了救助效率,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救助更加客观、公平、精准。同时评估救助系统还将低保家庭按困难指数进行自动排序,始终把困难指数最高的排在前列,为实施其他救助帮扶措施提供依据和支持。

精神病人救助走出新路

精神病人是一个因病致贫的特殊弱势人群。针对这一困扰家庭、政府、社会的大难题,我市率先建立了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救助、脱贫攻坚走出了“新路子”。2016年11月,在全省率先出台《济宁市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建立了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制度,2017年、2018年相继制定了实施方案,扩大定点医疗机构,对低保对象或特困人员、孤儿、精准扶贫对象中的困难家庭精神病人,给予每人每月100元药物治疗救助,或在定点医疗机构给予3免费住院治疗救助,必要时可延长住院救助时间。建立了资金筹集机制,所需资金由市、县按5:5或4:6的比例分担,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为确保新政策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市委将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定为市委常委会重点工作,市政府将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列入2017年为民所办十件实事,全力推进救助工作。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共支出资金1100余万元,实施药物治疗救助11068人次,实施住院治疗救助1159人次,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涉及部门多、推进难度大、社会敏感度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我市综治、扶贫、公安、财政、卫计、人社、物价、司法、残联、食药监等部门各司其责,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合力推进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有力推动了政策的落实。

此外,2013年9月,我市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对低保政策作出了调整,明确将因患白血病、尿毒症等需要长期治疗的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生活必要支出大于收入、实际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扩大了保障范围……我市社会救助领域创新,突破和革新了传统救助理念,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实施精准救助,提升了低保救助科学性和公平性,让各类困难家庭得到有效救助,让他们重塑了生活的希望。

◆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立了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制度、低保申请家庭困难指数评估救助机制

◆率先建立了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制度,为兜底救助、脱贫攻坚走出了“新路子”

◆在全省率先对低保政策作出了调整,明确将因患白血病、尿毒症等需要长期治疗的重大疾病纳入低保

2018-12-18 ——我市社会救助领域创新理念实现新突破 1 1 日报 content_614127.html 1 让救助有力度更有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