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本良
近年来,笔者深入细致研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关“乡村振兴”的内容,由衷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产物。《初心的答卷——新时代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这部新书就是作者一年来学习研究的成果。本书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展开了论述,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增强政治意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政治属性,大力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和农村“头雁工程”,培养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大力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创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立足产业兴旺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唱好“融合戏”。积极引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把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着力走好“共享路”。坚持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加大产业和就业扶贫力度。着力打好“特色牌”,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产品,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强化人才支撑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乡村企业家队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坚持吸引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医生教师、乡贤名流、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真正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
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推进农村改革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地,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真正使农村产权“活”起来。统筹推进“三变”改革,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收益。
深入理解和科学把握坚持绿色发展突出乡村振兴新理念。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丰富乡村文化内容,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农村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传承到下一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文明家园。坚持着眼“全域文明、全境整洁”,适应人们向往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的需求,努力建设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美丽乡村,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总之,《初心的答卷——新时代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对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中国目前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推动我市创新“三农”工作思路、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