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
首页
第06版:

息陬镇:奏响文明“四部曲” 谱写创城新篇章

■本报通讯员 杨鹏 李新宇

“创建文明城市以来,俺们村的道路变得干净整洁了,集上不那么拥挤了,村里红白事也不像以前那样大操大办了,生活环境变大样了。”南息陬村负责创文工作的周明同志这样说。

干净多了,垃圾少了;喜庆多了、程序少了;面子多了、花费少了;幸福多了、烦恼少了……近两年,息陬镇大大小小的村庄里一切都在悄然发生改变,文明理念正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息陬的老百姓切身体验着这股文明之风带来的巨大变化。

打造美丽乡村,奏响和谐曲

每天傍晚,北元疃村的蒋德香都会早早吃过晚饭,到村里的小公园散散步。小公园旁边的球场是广场舞集会地,她要去那里,与左邻右舍的“舞友”们切磋切磋。

“大家都说,经过创文明城市,村里干净了,住得也舒服多了。”55岁的蒋德香在北元疃过了大半辈子,对村里的变化感触最深。“现在村里的房屋整齐又敞亮,全村都铺上了油漆路,就连田埂上的土路都修了水泥路,老百姓下地干活方便多了。”蒋德香说,这些都是村里请施工队来修的,没让村民出钱。

不仅如此,在道路两旁,绿化苗木和经济作物取代了之前的杂草乱垛,这些举措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空前提高。

开展移风易俗,奏响新风曲

“我们家孩子前几天满月的时候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没有置办酒席,就叫了几个好朋友在家吃了顿家常饭,既省了钱又不失礼貌”,东陬村村民孔宪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移风易俗的承诺,移风易俗扎根在息陬老百姓的心里。

该镇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定期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巧妙将“两学一做”与乡村文明相结合,倡导移风易俗从党员做起,让党员带头倡导文明新风,深入挖掘农村移风易俗的正面典型,鼓励大家婚丧嫁娶告别“面子工程”,用节俭环保的文明“里子”来回归生活,一系列举措让文明新风逐渐吹进百姓的心坎里。

创建文化阵地,奏响便民曲

“村里的姐妹们每天晚上吃完饭都来这里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还拿了奖,我们心里都觉得美滋滋的。”一张曲村广场舞带头人杨爱云如是说。

近年来,息陬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全镇33个村实现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未成年人活动室等文化场所全覆盖,认真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全年共组织开展活动达300余场次,同时该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一张曲、二张曲村打造古鲁传统廉政文化体验街区,使廉洁文化走进老百姓生活,农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评选道德模范,奏响孝善曲

息陬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四德工程”,村村设立道德讲堂,定期开展“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积极开展文明村镇等群众创建活动,发现、培养、宣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近期推选出来的孝德模范张青照顾养父养母的故事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营造了尊亲爱亲的良好社会氛围,传递了正能量。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无止境的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始终坚持‘创建为民’的初衷,着眼于老百姓的实际需要,用心、用情去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常态化,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息陬镇主要负责人表示。

2018-12-13 1 1 日报 content_612595.html 1 息陬镇:奏响文明“四部曲” 谱写创城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