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8日
第04版:

▶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程斌到小微企业调研融资难问题。

◀信贷工作人员走访大棚种植户,了解农户资金需求。

◀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程斌到帮包村看望慰问疫情防控工作人员。

▶深入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勇担地方金融主力军责任 谱写服务地方经济新篇章

全市农商银行

■本报通讯员 杨侃

近年来,在省联社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商银行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全力推进农业生产、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充分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截至202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05亿元,较年初新增1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90亿元,较年初实际新增134亿元,存贷款余额、增量持续稳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全年上缴各项税金4.8亿元,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前列。

坚守市场定位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全市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农商银行姓“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加强基础建设,精准对接服务需求。选派挂职人员,优选350余名优秀支行行长、客户经理挂职乡镇(街道)、村委金融助理,积极参与挂职乡镇、村委的经济金融工作,每周在挂职村委驻点办公服务,全面收集挂职乡镇、村委居民金融需求,及时提供服务方案,开展“送资金、送技术、送知识、送产业、送温暖”活动,将服务乡村振兴举措落到实处。积极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工程,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样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三年建设规划方案,根据农区客户群体的特点,依据农户、社区居民、商户、公职人员、小微及民营企业5种主要客户类型,推出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样板社区”“样板市场”“样板企事业单位”“样板工业园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至2020年末,全市农商银行共完成样板工程2000余个。兖州农商银行与兖州区颜店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3年时间投放10亿元助推该镇产业发展,将其打造成服务乡村振兴“样板镇”。

加大产品创新,全力提供信贷支持。围绕产业兴旺,坚持“一行业一产品”,推出农耕贷、助养贷、大棚贷等信贷产品。金乡农商银行充分调研辖内农户、乡镇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积极探索以大蒜、蒜片等库存农产品作质押物,进行仓储配资,确保质押品存放安全、贷款风险可控。紧扣生态宜居,立足农户实际,推出农民住房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乡村旅游贷等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农户新建、改造住房,扶持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邹城农商银行与齐鲁产权交易中心合作,已累计投放股权贷3150万元、地权贷650万元,实现了农户股金变现金、资产变资金。倡树乡风文明,将劳动模范、巾帼英雄、文明家庭、乡村优秀青年等作为服务重点,研发专属信贷产品,累计发放先锋模范贷、乡村好青年贷、家庭亲情贷等信贷产品230余亿元。济宁农商银行结合整村授信,将巾帼贷、拥军贷等特色产品送入信用户手中,为乡村文明建设注入活力。聚焦治理有效,致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出强村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家庭农场贷等信贷产品,开辟办贷绿色通道,支持乡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鱼台农商银行向鱼城镇前蒋村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发放贷款350万元,建设蔬菜大棚35个,开创了村民增收、家门口就业、壮大集体经济的多赢局面。助力生活富裕,扶持广大农户创业致富,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

践行普惠金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党建引领,与地方党委政府签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贷款市场份额保持在20%,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点2708处,布放农金通设备2016台,服务覆盖 5695个行政村,有效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泗水农商银行建立行政村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城市社区居民“四张清单”服务机制,强化营销,精准对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加强与国土、车管所等部门深度合作,扩大服务乡村振兴“朋友圈”,实现办贷、抵押只跑一趟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减税让利要求,疫情期间充分运用人行再贷款资金等优惠政策,小微、涉农领域贷款实际承担利率大幅下降,全年累计向1000余户小微企业、个体户发放央行再贷款12亿元,延期还本付息贷款26亿元,减免利息9000万元。做实普惠金融,继续承担涉农补贴发放工资,全年无偿代发各类补贴670万笔、24亿元,真正将国家惠农政策送到农民手中;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全年累计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金融夜校”等活动1200余场;独家冠名济宁市第四届妇女创业大赛、“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大赛等社会公益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大政府帮扶工作队金融支持,主动对接全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队,加强沟通配合,优先对214个帮扶村开展“整村授信”,帮扶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配合工作队做好帮扶资金、村集体经济账户结算等,并向帮扶村民无偿提供存取款、代收代缴水电费、惠农补贴代发等金融服务。

倾心服务小微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全市农商银行坚持助力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重心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六保”“六稳”要求,坚持做到不惜贷、不惧贷、不抽贷、不压贷,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瓶颈,以多渠道、高速度、重实效的高要求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向1.2万户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主)发放小微信贷资金441亿元。

在具体支持措施上,着眼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时间短、额度小、使用频、需求急”特点,创新推出“税e贷”“人才贷”“科技成果转化贷”“政银保”“民营企业贷”“微型企业主贷”等一揽子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满足融资需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作要求,扎实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主动深入企业服务,对接企业399户、贷款余额16.04亿元;积极开展“首贷培植活动”,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资金需求,培植企业6836户、贷款余额19.38亿元;成立由分管领导、相关业务条线人员组成的金融辅导服务队,对接辅导190家企业,贷款余额达到8.1亿元。疫情期间,对照省政府下发的省级防控企业、重点工业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上门对接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贷流程,给予利率优惠,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累计发放抗疫专项贷款1.06亿元。推行资金接续政策,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完善续贷、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帮助渡过难关。延期付息利率优惠,对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困难的存量客户企业,推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息周期、减免逾期利息等方式,予以全力支持”优惠政策,帮助存量企业减轻付息压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按照国家要求,给予客户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联合市就业办、省农担济宁管理中心推出免担保、政府贴息的“创业担保贷”“鲁担惠农贷”等信贷产品,有效缓解“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的问题。2020年投放创业担保贷23.6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投放总额的68%;投放鲁担惠农贷7.8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投放总额的34%。

勇担社会责任 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全市农商银行切实增强金融扶贫责任担当,围绕金融助推脱贫攻坚重点人群和重点任务,坚持“定机制、抓对接、创产品、带产业、推普惠”工作理念,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末,全市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24.7亿元。其中,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925户,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66亿元;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6.77亿元,带动13948户贫困人口增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使命和担当。

构建全方位的扶贫工作机制。全市农商银行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规划和分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金融扶贫工作任务。实行督导包保机制,济宁审计中心领导班子带队分赴各县市区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督导,主动承担责任,确保层层落实,实现贫困户对接建档全覆盖。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制定扶贫贷款专项考核办法,实行定期考核、定期通报。全市农商银行把摸清贫困群众贷款需求作为最关键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督导基层支行和工作人员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根据贫困户、扶贫生产经营主体和扶贫项目清单,采取“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等方式,逐一上门对接考察金融需求,“一户一档”建立融资需求档案。结合整村授信和网格化营销,大力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农户”“送政策、送产品、送贷款”金融精准扶贫“三进三送”活动,实现融资需求调查、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扶贫方案制定、建立金融服务档案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扶贫建档立案的工作效率。积极与市人行、市扶贫办建立信息对接共享机制、“三方”合作机制,推进小额扶贫信贷投放。推行信息精准管理,按照《山东省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要求,逐笔将扶贫贷款纳入系统动态管理。

量身定制扶贫信贷服务产品。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全市农商银行主动承担起县域扶贫帮困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金融扶贫工作。辖内各农商银行紧密结合贫困群众致贫原因、信贷需求等情况,在特惠、便捷上做文章,让贫困群众应贷尽贷、便捷获贷。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推出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等扶贫小额信贷产品;与地方政府、扶贫办合作,重点加大对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三大特色扶贫工程的信贷投入;与团市委开展合作,积极推广鲁青基准贷;充分利用政府担保基金,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探索农村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流转收益权及林权等“三权”抵押贷款;开辟小额扶贫信贷“绿色通道”,优先受理贫困人口授信申请,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办理时限,真正解决农户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慢的问题。邹城市张庄镇大烟庄村贫困户张太强,借助邹城农商银行及时发放的5万元扶贫贷款,加之给予的优惠利率,踏实做好长毛兔养殖,通过几年的功夫,其长毛兔养殖规模达到1200余只,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积极打造扶贫特色产业模式。发展产业是脱贫的关键所在,信贷是脱贫的金融“活水”。围绕产业扶贫,全市农商银行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积极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农村电商、绿色生态种养业、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有效融合,将贫困户吸附在产业链上,确保产业发展真正让贫困户受益。全市农商银行将全辖农商银行自身支持发展的160例优势产业项目编制成册,无偿送到产业空白村和有创业需求的城乡居民和贫困户手中;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强化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找准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特色产业,吸引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实现非农收入增收脱贫,积极打造“产业+金融+扶贫”等特色发展模式。泗水农商银行与圣水峪红山奶牛场养殖有限公司协商,开展“公司+贫困户”的奶牛托养活动。从根本上突破了贫困户对奶牛养殖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贫困户收入的稳定,8户贫困户每家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贫困户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逐渐形成了“政、银、企和贫困户”多赢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了省政府、省银监局等多个部门的肯定和赞誉。

加大黄河滩区脱贫攻坚力度。黄河滩区迁建是山东省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为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工作,梁山农商银行积极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切实帮助黄河滩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主要采取了多项推进措施:一是成立了梁山农商银行黄河迁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级联动工作机制,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黄河滩区迁建金融服务具体措施。二是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黄河滩区实地调研,充分掌握滩区脱贫迁建资金需求,找准切入点。三是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专门研发“安居贷”,为拆迁居民提供购房贷款,消除后顾之忧。梁山农商银行围绕梁山县黄河滩区主要涉及的梁山县赵固堆、小路口、黑虎庙3个乡镇,依托“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等贷款产品,通过“优质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信贷扶贫模式,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问题;加大“宜居贷”贷款投放,为109户居民提供住房按揭贷款 3726万元,为162户居民发放装修贷款19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题;以家庭亲情贷的模式,发放“喜结良缘贷”176户、1856万元,满足滩区迁建群众结婚喜事消费。通过有针对性的信贷扶持,累计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群提供扶持贷款920户、1.29亿元,有效解决了黄河滩区群众“就业难、安居难、娶亲难”问题。

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服务能力。全市农商银行以推进普惠金融为契机,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布放ATM、CRS、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设备,把银行办到农民身边,有效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存取款、转账、查询、缴费等金融业务。全面落实信贷惠民政策,切实让利于民,对于5万元以下小额扶贫贷款,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基础利率”的优惠;对于带动脱贫的生产经营主体的贷款利率,给予最高利率优惠,真正让贫困户享受到了“阳光温暖”。

信贷工作人员到小微企业“送服务”,调研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2021-01-28 ▶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程斌到小微企业调研融资难问题。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61244.html 1 ◀信贷工作人员走访大棚种植户,了解农户资金需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