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
首页
第03版:

高校孵化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济宁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之一

本报记者 火青 实习记者 王小雅 通讯员 李树亮 关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作为创新源和人才库,高校责无旁贷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人才和智力支持。济宁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

对接需求开放办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济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有一座大学园,目前完成一期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漫步其间,绿翠环绕,其间科研孵化楼、图书馆、教学实验楼、学生公寓楼、食堂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这里是济宁高新区与惠普实训基地和济宁学院、济宁医学院等高校采取“2+1”、“3+1”的教学模式,以教学、科研为主,科技孵化、教育培训为辅,通过联合办学、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和公共研发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储备人才、推进校企合作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这座大学园里,济宁学院是主力军。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是学校落实与济宁高新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贯彻国家产业调整、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学校发展和办学模式的重大决策;是以学生为本,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推进开放办学,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基地的建立,对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学生专业成长平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以来已经发展到有7个系29个本专科专业的2700余名大学生入驻培养基地。

入驻专业密切与高新区产业对接、与企业互动,与高新区企业共建了校企发展联盟,成员单位达到124家。学校主动邀请行业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教学,鼓励专业教师进企业进一线,全面落实了综合实验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加强了学科专业文化、企业文化等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在保持学科专业完整性的同时,嵌入企业行业标准、典型工作案例、任务项目;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将课堂延伸至车间。通过基地办学实践,探索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物理与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系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与高新区产业对接。 系主任向记者介绍:“我们系根据济宁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积极主动进行专业对接,立足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夯实学科平台,及时调整专业布局。而高新区大学园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开放办学的良好平台。”

他们选择典型企业、典型工艺和典型环节引领学生走进“山推”、“伊顿液压”、“联电科技园”、“中兴通讯”、“华为大数据”和“泰山玻纤”等企业,按照教学环节在生产现场分步实施了专业见习、课程教学和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过程,把校企合作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并嵌入到应用型人才整体培养体系中。同时,该系还积极推进学生学业的“导师制”和毕业设计的“双导师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

2017年,该系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3项,在省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在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获得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在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在山东省高校机器人大赛中获得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在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获得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3项;在首届山东省大学物理竞赛中获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6项三等奖。

2018年8月25日至8月30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了“徕卡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北大学等全国211所高校的633名选手参加了复赛和决赛。首次参赛的济宁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选派三位选手参赛,经过磨制、抛光、浸蚀、显微镜观察等环节的激烈角逐,该校雷印元同学荣获二等奖,冀焕明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现代金融业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不仅把现代金融业列入“十强”产业强力推进,而且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济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现代金融业和高科技人才聚集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六大新兴产业区。截止到2017年,济宁高新区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已达到116家,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发展迅速。

经济与管理系入住高新区大学园两年以来,积极实现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与现代金融服务产业的对接。他们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举办行业高管讲座,加强学生对企业、行业岗位技能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职场意识,更新了就业创业理念,就业岗位目标较为清晰,实现了校企合作育人、共存共赢的发展目标。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建立了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电销中心、齐鲁证券济宁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猫电子商务公司、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济宁分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并为企业组织招聘学生参加顶岗实训搭建平台。

课程设置上实现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对接。行业高管深入课堂,与任课教师共同探讨授课内容,联合开发特色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以期获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对接。相关课程有国际金融、保险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证券投资分析等。注重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举行了行业高管面向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使学生认知了产业的需求标准,增强了学生的就业创业信心。

目前,经济与管理系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抓手,以金融与法律创新中心为平台,形成了“一个培养、两个统一、三个融合”的办学模式。即儒商精神与创新能力之培养;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相互统一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优势学科的相互统一;校企、校地和产教的三大融合,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设本科专业行政管理、经济学、经济学(金融与财务方向)、经济学(网络商务与物流服务方向),2018年新设本科专业电子商务及法律;现设专科专业证券与期货、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成果主要有省级微课比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二项;校级说课比赛二等奖三项;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第四届二等奖、第五届一等奖;第四届山东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科研成果主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2项,教育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9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0项,校级科研项目17项;16项成果获市厅级奖励,6项成果获校级奖励。

济宁学院美术系是最早进入大学园的院系之一,该系曾经培养了美术学博士、原《美术观察》主编李一;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等优秀校友。近年来除了美术学基础教育之外努力向应用型艺术专业进军。招收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6个专业本科生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2个专业专科生。

2014年入驻济宁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创建文化创意产品制作实训室、综合教学实训室、环艺教学模型制作实训室、数字艺术教学实训室、影像教学实训室、服装实验(实训)室等六个实训室;综合专业研发工作室、环艺专业研发工作室、视传专业研发工作室、数字媒体专业研发工作室、设计艺术交流研发室、服装设计研发工作室等六个研发工作室;积极引进校外特聘教授,聘请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严晓妮,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霍廷霄、河北大学书法美学博士丰海滨等知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外聘教师,并设计建设600多平方的美术系展藏馆,开展学术交流合作。

美术系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对接培训等方面不断深入开展活动。2016年3月,美术系于高新区大学园A2文创产品陶艺实训室举办陶艺学术交流活动。同年7月,“问瓷”——济宁书画名家绘瓷活动在济宁高新区大学园区济宁学院美术系陶艺实训室举办。2017年5月,学校与济宁市老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两代人眼中的高新区”主题摄影展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艺术展藏馆隆重开幕。6月,组织师生到泗水县柘沟镇治陶技术研究所、山东省工艺紫砂生产基地,宋庄写生基地、王家庄民俗村、万紫千红生态园进行外出实践考察。8月,由济宁市各类创意设计从业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的济宁美术家协会设计委员会成立仪式在济宁高新区创意大厦举行,美术系视觉传达教研室主任卢强当选为该艺委会主任,为美术系师生更多的参与济宁市设计领域相关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美术系在校企合作方面不断加强互动合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于2016年3月赴上海河马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动画学院实地考察;同年11月,上海河马动画股份有限公司莅临我校,携手高新区美术系动漫专业共发展。2017年4月,组织学生参加高新区创意大厦主办的“诗礼夫子”主题活动。6月,带领系辅导员、相关专业教师到高新区创意大厦实地考察山东新思域设计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豆神动漫有限公司、济宁果然有果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同年10月,在设计与实践课程中,特别邀请孔子学院体验基地负责人与果然有果设计公司创意总监来系做设计技巧与经验专题讲座与指导。12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师生到济宁高新区考察山东如意集团。2017年,美术系与济宁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山东新思域设计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请获得了“运河绘事”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为更多师生参与艺术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近三年来,美术系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8项。以工作室为依托开展学业指导、校企合作及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学生作品质量不断提升,作品《捶揲铜器》在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报送参展教育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2016年11月,在由中国美协建筑专业艺委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建筑与设计专业教学年会”上,该系学生的20件毕业设计作品入选,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全国著名高校的几百件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同台展出,其中,刘振斌等4位同学荣获“优秀毕业设计奖”,该毕业展反映了目前我国建筑与设计教育的整体水平。2018年第二届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大赛,2014级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8个,2016级获得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1个,优秀指导教师6人。

化学与化工系积极行动起来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培养合格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十强”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等所急需的专门人才。他们一方面主动设置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专业;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加快构建与现代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

化学与化工系是学校建校之初最早设置的系科。目前设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应用化工技术专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山东省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2016年11月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核心、涵盖所有五个本科专业的专业群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培育立项,省资助1000万元,学校配套1000万元,为“十三五”各项建设目标的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

化学与化工系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紧扣“高素质应用型”培养目标,形成了“由宏观到微观”、“由全面到专业”的“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三层次管理机制,旨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多样化教育,因材施教,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近三年该系大学生就业率、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及专升本率全校总排名第一 。《2015中国大学本科专业评价报告》发布“2015年全国高校专业排行榜”,该系化学专业被评为中国知名专业。“校友会2017年中国大学化学专业排行榜”中,化学专业被定位为“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自2016年9月开始,根据学校相关安排,生物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开始入驻济宁高新区大学园区。2018年9月,生物制药专业大三学生开始入驻大学园。

生命科学与工程系为满足地方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济宁周边行业企业实际,生命科学与工程系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同时严格执行学校学分制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各专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为工程工艺、检测分析模块或方向。同时,注重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引进与培养结合,引进聘请企业总工、高工12人为特聘教授,引进企业高工1人、聘请产业教授2人, 14人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他们积极联系专业相关行业企业,探索校企合作育人途径。先后与中质华检、嘉源检测、辰欣制药、市质监所、济宁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畜牧局(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金乡东运检测、金乡鑫诺、菱花集团、鲁抗中和环保、污水处理厂、渔业局监测站、邹城福禾菌业、济肽生物、贝塔检测、大蒜研究所、济宁学院附中等近2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联系。入驻高新区大学园人才培养基地的355名毕业生中,近200余名学生集中实习的学生进入这些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读的245名学生将在课程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进入周边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践及完成毕业设计。

酿酒工程专业引进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发酵工程)专业博士1人、现代酿酒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1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酒工程相关企业高级工程师、国家级酿酒师7人。继续选送教师12人到7家企业接受培训、挂职锻炼。建设了济宁学院酿酒工程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训中心。做好学生常规教学及实践工作同时,组织酿酒工程专业学生暑期去济宁心心酒厂、济宁市中质华检进行实践实训及技能学习。与孔府家酒业有限公司、心心酒业、山东红太阳酒业集团、山东润和酒业有限公司、山东兴达酒业有限公司签署签订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校企在酒产品品质提升、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山东赛区全国大学生品酒大赛(2017年),在全国大学生品酒大赛(山东赛区)大赛中,酿酒工程专业学生3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7人获三等奖,1人进入决赛。

高新区大学园里的产教融合是济宁学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成功范例,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互动、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初步形成了产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未完待续)

化学与化工系教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

版画家陈彦龙指导版画制作

济宁学院学生在山推生产车间实训

济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园

2018-12-12 ——济宁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之一 1 1 日报 content_612049.html 1 高校孵化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