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
首页
第03版:

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

“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随着各类金融机构的恢复建立和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为解决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人民银行)既承担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监管职能,又从事具体业务经营的矛盾,1983年9月国务院正式决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另组建中国工商银行,承接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经过紧张筹备,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商银行)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国家专业银行体系的最终确立。198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的通知》(鲁政办发〔1984〕86号),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分设成立。1984年11月7日,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从人民银行分设成立。原人民银行办理的城镇工商信贷结算和储蓄存款业务由工商银行办理。并改称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市分行,地址济宁市建设北路118号。设办公室、计划科、工商信贷科、技改信贷科、会计科、出纳科、储蓄科、信托部、审计监察科、劳动人事科、保卫科、科教科、党委办公室13个科室和工会。辖第一、第二办事处及兖州、曲阜、邹县、微山、鱼台、金乡、嘉祥7个县支行,共有干部职工1073人。1984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8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02亿元。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共经历了五个特征鲜明的发展阶段。

国家专业银行时期的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

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成立后的第一个10年间处在国家专业银行时期,企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发挥了融资主渠道作用;坚持“择优扶植”信贷原则,以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积极开拓,存、贷、汇等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信用卡、国际业务等新兴业务从无到有,电子化建设初见成效,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宏观调控任务和政策性贷款任务。其中,1987年业务处理方式由手工记账向电子化记账转变,199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成功推广应用电脑储蓄通存通兑业务;1992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面向社会推出了牡丹卡业务。1993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7.94亿元,比1984年增长了7.22倍;各项贷款余额31.75亿元,比1984年增长了3.52倍,为促进济宁市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有商业银行时期的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

1994-2004年间,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处于国有商业银行时期。在渡过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调整发展期之后,自2000年起,加快向商业银行目标的改革步伐,积极落实总行“效益、质量、发展、管理、创新”的“十字方针”,狠抓质量效益,全面加强管理,从严治行,经营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全行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以质量和效益两大类指标为中心的新型经营管理体系,促进了全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的根本性好转,在资金实力、业务创新、信息化建设、机构改革、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为股份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期间,通过积极调整,资产、负债及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推动了经营结构和经营模式战略转型的实施。资产结构方面,原来信贷资产占绝对比重的格局发生了变化,非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逐步提高;负债结构方面,被动性负债虽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主动性负债已开始有所发展;收入结构方面,单一依靠信贷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有了较大改变,中间业务收入、债券投资和资金交易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4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77.4亿元,比1993年末增加149.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4.53亿元,比1993年末增加92.78亿元。

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历史性转变

为顺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金融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总行安排,自2002年起,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为实施股份制改革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05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财务重组随之启动。10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宁分行正式成立,由此完成了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发展史上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彻底转变。在股改上市期间,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全体员工传承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精髓,不断突破自我,敢于超越,锻造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了“团结一心、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股改精神,“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价值观的基本确立,初步构建起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

股改上市以后的十年“黄金发展期”

2005-2014年是改制上市后第一个十年转型期。通过转型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实现了经营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管理体系的改革创新,创造了自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坚持经营结构和模式的战略转型,先后制定一系列渠道发展规划,优化渠道结构,积极打造新兴渠道,稳步推进集约化经营,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渠道发展模式与建设路径,构建了营业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等四大类渠道之间联动互补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营销服务渠道体系。其中,2012年制定并实施了“全机构金融”战略,以机构客户需求为导向,把握市场机遇,通过业务流程优化,构建统一管理、综合服务、分工合作的机构客户服务新模式。2013年推进实施“大公司金融”战略,把握不同类别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形成了“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服务方案”的综合化服务模式。同时,创新零售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推进零售业务经营转型,相继提出并实施“大个金”、“强个金”、“大零售”战略,逐步建立以储蓄存款、资产管理、小微金融、私人银行、信用卡产品等多条线产品并进零售业务模式,奠定了零售金融业务的大行地位。2014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16.58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339.1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3.82亿元,比2004年末增加269.29亿元。

2015年以来的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

2015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认真贯彻国家及监管部门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和民生服务综合平台作用,聚焦服务经济发展,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领域金融需求,加快推进产品服务创新步伐,加大对小微、“三农”、“双创”、精准扶贫支持力度,并依托互联网金融、智能化设备,构建了布局合理、覆盖面广、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对辖内实体经济及居民客户的金融服务水平,各项业务稳中突破、持续健康、后劲实足,保持了快速稳健的发展势头,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居民金融消费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2017年被总行纳入全国工行系统内80家重点城市行之一。截至目前,共设有14家支行、74个营业网点,员工共1455人,各项存款余额突破6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400亿元大关。

改革开放40周年,见证了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从孕育、诞生,到不断发展、变革的全部历程。

芳华40年,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砥心砺志、勇于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监管部门及上级行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推进金融深化改革,勇于走在区域金融创新发展最前列。

芳华40年,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追求卓越、稳健经营,找准大行定位,发挥大行优势,彰显了勇担责任的大行风范。

芳华40年,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扎根济宁、勇创一流,与时代同进步,与济宁共发展,在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展望未来,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不动摇,携手社会各界奋力续写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改革创新发展新篇章,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贡献新力量。

(通讯员 尤杰 马春彬)

199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召开电脑储蓄通存通兑新闻发布会。

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员工向客户推介互联网金融产品。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依托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智能化服务网点,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高效服务模式。

1992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举办牡丹卡揭彩仪式。

手工记账时期,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发扬“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三铁精神”,开展金融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实现由手工记账向电子化记账方式的转变。

2018-12-11 中国工商银行济宁分行 1 1 日报 content_611599.html 1 “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历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