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7日
第05版:

凝心聚力 担当作为 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突破

本报通讯员 葛晶

济宁市政金企合作对接暨金融惠企政策现场推介会启动仪式

济宁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金企合作对接会议

企业金融辅导员到企业结对帮扶

担当作为

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突破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金融系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一手抓扩融资、促发展,一手抓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现代金融规模实力显著增强。不断健全现代金融组织体系,2020年13家县域支行开业,新设立2家地方金融组织,市级银证保金融机构分别达到27家、18家、68家,各类地方金融组织达到68家。积极推进济宁金融中心建设,9月份项目正式开工。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783.02亿元,比年初增加702.14亿元、同比增加162.17亿元,增长17.21%、居全省第3位、同比提高1.96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增量增幅再创新高,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568.10亿元。

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市新增IPO过会企业1家、山东证监局备案辅导企业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新增齐鲁股权挂牌企业96家、居全省第1位。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分别达到13家、34家、452家。鼓励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全市累计实现直接融资695.49亿元,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688.5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6.67%,新增总额居全省第3位;股权融资6.99亿元。

政金企合作对接成效显著。立足服务疫情防控、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创新战术打法,2020年围绕不同主题、分行业领域召开9次政金企合作对接会议,分县市区组织开展12场金融惠企政策现场宣介活动,分市场主体举办8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交流会,2020年共举办政金企合作对接活动29场。截至2020年底,年内推介企业(项目)贷款余额240.90亿元,比年初增加147.96亿元。

金融服务地方发展力度不断加大。推行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全市选派443名金融辅导员,组建139支辅导队,配对辅导2033家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业务咨询、融资策划等服务,实现符合条件的市级银行机构市县辅导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市县金融辅导队共为辅导企业提供贷款141.89亿元。2020年运用专用额度和政策向企业发放低息贷款30.38亿元、惠及企业4000多家,节约企业利息支出9200余万元;累计培植民营小微首贷企业6780家、贷款金额50.8亿元;累计办理延期还本付息金额226.4亿元,支持企业5970家;无还本续贷贷款余额67.7亿元,3家银行机构获得省级财政无还本续贷奖励资金120万元、并列全省第1位;市县应急转贷基金共为194家企业提供235笔、18.83亿元过桥资金。地方金融组织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有效发挥,截至2020年底,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26.55亿元,其中57.96%投向小微,37.25%投向涉农企业;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投资金额1.43亿元,投资余额1.62亿元;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社当年业务229笔,当年互助金发生额983.3万元。

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截至2020年底,全市不良贷款余额69.51亿元、比年初减少43.17亿元,为十三五期间最低值;不良贷款率1.45%、比年初下降1.31个百分点,创监管统计(2004年)以来新低。企业(机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1家省定风险企业退出省风险台账,2家省定风险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降级,3家市定风险企业退出市风险台账。

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再上台阶。2020年,4人入选“齐鲁金融之星”,1人入选“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16名金融专业人才到市政府和11个县市区挂职工作,实现金融挂职干部县域全覆盖。选派多名市县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干部到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开区学习锻炼,拓宽金融干部培养渠道。选派农商银行优秀支行行长、客户经理挂职乡镇(街道)、村委金融助理,全市农商银行挂职人员达到350余人。

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政策扶持,为企业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结合境内资本市场改革形势,对标省内先进地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扶持政策的意见》(济政字〔2020〕88号),对企业上市、新三板精选层挂牌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突出人才创业企业扶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济宁市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境内上市、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保荐团队奖励操作细则》。不折不扣抓好资本市场惠企政策落实,2020年为99家上市挂牌企业落实市级扶持资金3111万元。

加大培育力度,提高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能力。深挖优质后备企业,目前后备资源库入库企业100余家。加强重点企业辅导培育,成功推荐3家企业进入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山东)。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培训形式,举办资本市场线上系列培训,组织召开全市推动企业上市工作视频会议,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级层面的科创板、创业板上市、新三板改革、公司债券等各类专题培训,累计培训企业家475人次,不断增强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知水平和实操能力。

强化精准服务,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难题。对重点拟上市企业,成立专班,盯紧靠上,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客户询证办理、合规证明办理等各类难题。加强与省局、山东证监局、交易场所、中泰证券、中金公司等部门、机构沟通交流,推动重点企业加快上市挂牌步伐。搭建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对接交流平台,邀请专业投资机构到重点企业现场对接。

政金企合作对接成效显著

优化升级政金企合作对接模式。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创新战术打法,由按季度组织开展调整为按月组织,加大对接力度。由市县分别组织开展调整为市县协同开展,发挥整体优势,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由推介企业融资需求调整为金融产品、项目需求和惠企政策共同推介,进一步丰富对接内容。由会后洽谈对接调整为当面洽谈合作、会后沟通交流相结合,增强便捷性充分性。

深化与省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举办济宁市政府与省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集中签约暨重点融资项目推介会议,市政府与28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内,各金融机构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中心城区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向我市新增融资支持3670亿元,是我市历史上签约机构最多、协议金额最大的一次战略合作集中签约。截至2020年底,签约金融机构对我市新增融资支持1017.12亿元,占签约协议金额的31.1%。

围绕重点企业项目分类精准对接。聚焦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开工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人才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举办“抗疫情、促发展”银企签约、重点项目融资对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人才金融服务工作推进、助推先进制造业发展推介、支持乡村振兴对接等专题活动,精准推介企业项目5600余个、融资需求1770.54亿元。

延伸金融服务进县区到企业。加快金融惠企政策落实,分县市区开展12场金融大集活动,全市金融机构及地方金融组织组建专业宣讲团队,深入基层摆摊设点,现场宣讲金融惠企政策,把脉问诊企业融资难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达成一批融资意向。截至目前,各银行机构为135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8.35亿元。组织市级银行机构开展信贷服务竞赛活动,强化企业金融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度。截至2020年底,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12.19亿元,比年初增加184.4亿元,增长13.9%,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

地方金融组织稳健发展

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工作,通过开展行业年审和分类评级工作,对地方金融组织分类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2020年检查各类地方金融组织85家次,累计已实现对所有地方金融组织现场检查全覆盖。做好非现场监管工作,充分利用山东省金融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和“金安工程”风险预警平台,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的监测、分析、评估和预警。

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试点。引导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小贷公司,辅导成立济宁城投汇金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全市小贷公司注册资本金达35.3亿元。加强小贷公司治理,激发创新活力和竞争力,财信小贷公司被评为省小贷协会副会长单位,城投汇金小贷、任城融鑫小贷作为行业优秀代表参加省电视台广播频道《小额贷款知多少》栏目,世通小贷、英特力小贷在全省小贷公司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回归本源。积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推荐财信担保、梁山财金担保、兖州惠金担保3家公司纳入省融资担保机构名单制管理。引导融资担保公司深耕普惠金融领域,多元化、多维度加强对小微企业和 “三农”融资扶持,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2020年,12家融资担保公司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金额9.84亿元,在保户数160户;涉农融资担保金额1.57亿元,在保户数455户。

大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发展。指导各县市区完善监管机制,组织做好教育培训,实现对试点合作社培训的全覆盖。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金乡县京信种植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典型经验获全省推广。2020年,我市互助金发生额983.3万元,互助金累计额6581.45万元,均居全省第2位。

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有力有效

精准化解企业金融风险。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专班,按月召开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专题会。持续开展金融风险隐患排查,摸清风险底数、分县市区建立市级风险台账,实施动态调整,一企一策、一企一专班推进重点企业担保圈风险化解。压实县市区属地责任、监管部门监管责任、风险企业主体责任,推动政监金企形成合力,加快推进重点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同步实施破圈断链,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全市企业金融风险化解成效显著,其中华金集团合并重整案被省法院评为2020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大幅压降不良贷款。召开全市压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工作推进会议,分县市区、分银行机构下达不良贷款处置压降任务,建立“日报告、旬调度、月通报”机制,通过发送风险提示、现场督导、政府约谈等多种方式,落实县市区属地责任和银行机构主体责任,推动银行机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核销,多措并举化解不良信用风险。2020年全市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贷款149.71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581.3亿元,银行信用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全力清理非法集资陈案。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双线工作法”“三个一工作法”,同步推进侦办工作和维稳工作。指导督促相关县市区针对辖内重点案件,“一案一策一专班”,逐一制定处置方案,明确处置进度和时间要求,限期办结。逐级建立陈案积案化解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案件最新进展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自2018年全省部署开展非法集资案件风险处置三年攻坚战役以来,我市共化解陈案115起,陈案压降率达到89.84%、执行结案率达到95.31%,完成省定攻坚目标。

济宁市政府与省级金融机构战略合作集中签约暨重点融资项目推介会议

济宁金融中心项目开工仪式

赴拟上市后备企业开展调研

开展6.15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宣传活动

金融机构现场宣讲

2021-01-27 本报通讯员 葛晶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61125.html 1 凝心聚力 担当作为 全市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取得新突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