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0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文旅行业在阴霾中聚力生长,在压力下迭代更新。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文旅供给更加繁荣,遗产保护持续深化,精品创作再攀高峰,新闻出版实现突破,广播影视提质增效,以实干笃定前行,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获得了“五个全省唯一”“十项全省第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版权局5次发文推广我市文旅工作经验做法,济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6次对文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次被市政府通报表扬,荣获省、市以上各类先进荣誉、奖励50余项。在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让我们一起来盘点2020年济宁文旅高光时刻:
逆境中求突破 文旅提神振气
2020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稳中求进”,全面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及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需求,大力激发居民文旅消费潜力,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推动文旅市场稳步恢复发展。出台《关于促进消费回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展“第四届济宁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累计通过“济宁文旅”公众号发放文旅消费券18批次共168118张;举办市级各类文旅惠企政策培训班5期,覆盖近32万人次;提前兑付44家文旅企业2019年度旅游奖励资金183万元,暂退129家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1781万元,减免因疫情停业网吧宽带使用费49.96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62.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7.17亿元。
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取得了“五个全省唯一”“十项全省第一”“五十余项省市级以上的先进荣誉”。全省研学旅游现场推进会、全省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推广工作会、全省第二届乡村自驾游活动等先后在我市举办。文艺创作、版权发展、研学旅游、疫情防控、文化“两创”等工作经验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文推广。2020年累计争取省级以上文化旅游各类专项资金支持1.8亿元,其中,文物保护资金7222万元数量居全省第一,荣获全省旅游消费奖励、文体消费奖励共计1000万元,全域旅游示范区奖励资金300万元,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由省厅召开全省研学旅游现场推进会、研学旅游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集群并获50万元奖励的地市。
展现时代风貌 创作再攀高峰
文艺战“疫”鼓士气,汇聚磅礴正能量。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发动文艺战疫行动,征集各类艺术形式的抗疫文艺作品1670余件,在“济宁文旅”微信公众号发布抗疫优秀作品17期,网上书画展5期,线上大剧场9期,编印《文旅济宁》抗疫专版1期,被省文旅厅官方微信刊发10期。涌现出全省首部抗疫主题儿童剧《等你回家》、广播剧《美丽星球》等众多精品,多部作品被“学习强国”刊发。
艺术精品展现济宁魅力。山东梆子小戏《悠悠芳草情》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小型作品创作计划。儿童剧《荡起双桨》成功入选“2020年全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项目”。我市12个项目进入国家艺术基金复评,约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入围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并继续领跑全省。《荡起双桨》《邻里冤家》和《盼娘归》入选全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演。端鼓小戏《张郎休妻之打丁香》成功入选文旅部2020年戏曲百戏盛典。《棒球小子——捷克棒》《梨花萧瑟——肩上芭蕾》分别获第十四届山东省杂技魔术大赛一等奖、三等奖。
文化旅游融合 活动层出不穷
近年来,我市打造了研学旅游“济宁样板”,全力构建一个内外同优的研学旅游环境。争取中国研学旅游推广联盟秘书处设在济宁,创新举办了中国国际研学旅游创新发展峰会等活动,在全省首个开通研学旅游高铁推广专列,首创了“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等活动,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规范、导师服务规范,为研学旅游发展营造了优良的旅游环境。
10月27日,在2020港澳青少年游学推广活动暨内地游学联盟大会上,曲阜市报送的《去圣地,寻找中国人的精神密码》成功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研学产品。
全力打造“六心”研学旅游品牌。“游得舒心”,擦亮了三孔、两孟等重点研学景区名片,建成了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新三孔”,推进了鲁源小镇、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等项目,推出了六大类 60 余项研学课程,策划了四大主题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了国家、省级、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52处。“购得称心”,连续五年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旅游商品企业达100余家,建成山东省休闲购物街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金牌购物商店13家,三孔旅游公司研发了2000多种创意商品,孔府印阁将印章篆刻融入文化创意,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娱得开心”,打造了《金声玉振》《忠义梁山泊》等演艺精品,《尼山圣境——传统文化“双创”新实践》等获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吃得放心”,推出了孔府宴、运河宴、全鱼宴、水浒宴等特色美食。“住得安心”,打造了香港大厦、名雅经纬大饭店、铭座杏坛宾馆、东方儒家花园酒店等山东省文化主题饭店6家,数量居全省第一。“行得顺心”,开通了运河水上旅游线路,跨微山湖特大桥的通车,让南阳古镇告别只能靠船出入的历史。
打卡,济宁文旅“红”了起来。借助网络热词,市文化和旅游局创新开展“冬游齐鲁 畅游济宁”暨济宁网红打卡地系列宣传活动,首次融合旅游景点、文旅项目、时尚街区、城市地标等元素,策划推出100个网红打卡地。连续推出21期网红打卡软文和视频,组织全市“统一制作、统一主题”宣传片的活动,网络媒体、自媒体30余家转发报道,阅读量、点击量、播放量高达650万余次。10大文旅产品入选山东“六好”优质文化旅游产品(境外评选),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同时,还以丰富舌尖上的体验为目的,推出“诗礼传家 孔府菜点”孔府宴、 “品微山鱼”微山湖全鱼宴、“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梁山水浒宴、“蒜香盛宴”金乡大蒜养生宴、邹城“九五一品席”等主题特色美食。挖掘推出县市区特色美食、小吃。助力包装万达金街、仙营北里美食街、江南春美食街、印象吟龙湾等特色美食“网红打卡地”,让游客体验“舌尖上的济宁”。以宴席美食、小吃美食、冬季养生美食为主要内容,星级酒店重点推出“运河风情宴”“运河官府菜”“运河民间菜”等文化内涵丰富的特色菜品。走进农家民宿,享年节文化大餐。
夜间经济,文旅来助力。推出仙营北里夜市夜宵美食街、高新区吟龙湾夜场秀,新评选出8个夜间经济示范区,依托运河音乐厅推出“夜间10元剧场”。全市先后共有28家旅游景区、街区及文化场馆开展夜游活动,吸引游客400余万人次,拉动夜间消费近3亿元。尼山圣境推出的“夜游尼山”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35万人次,成为全省文化夜游新地标。
创意商品研发,心意带回家。2020年,全市文化旅游商品连获29项国家级、省级文化旅游商品大赛奖项,其中,孔府家·孔府家酒仁义礼智信礼盒等2项文旅商品获2020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福禄寿三星如意等2项获2020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圣地甘薯便携旅行礼盒系列获第二届山东省文化旅游商品设计创新大赛金奖;获“创意齐鲁·创享未来”2020首届山东省精品旅游文创发展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4项,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创故事作品《“和为贵”微山湖文创系列产品设计开发》获“商业贸促”杯文创故事演讲比赛冠军。
惠民为民便民 享受文化盛宴
惠民剧场让全民共享。2020年,我市声远舞台、曾子剧院成功加入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剧场,及首批加入的钢山剧院与孔子文化会展中心剧场,目前我市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剧场增至4家,进一步惠民利民,让高水平演出以最优惠价格惠及广大民众。2020年惠民演出虽然受到了疫情影响,但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市全力全速恢复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全市共开展“千场大戏进农村”演出8347场;以线下、线上演出相结合的形式,共完成戏曲进校园演出482场;从6月份有序恢复剧场演出,完成惠民演出及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242场,受益观众达 30万余人。
儒学进乡村实现新突破。儒学进乡村工作不断深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我市《“儒学讲堂”建设与服务标准》基础上制定省级标准并在全省推广。市文化和旅游局于2020年11月份开展“优秀乡村(社区)儒学讲堂”“优秀民间儒学社团”“优秀儒学讲师”评选工作。共评出“优秀乡村儒学讲堂”10家、“优秀民间儒学社团”10家、“优秀儒学讲师”10名,乡村儒学讲堂的普及开来让优秀传统文化由“庙堂之高”进入“百姓之家”。曲阜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脱贫心志》被省厅发文推广。
火热演出点亮群众生活。2020年7至10月,济宁市第八届广场舞大赛拉开帷幕,通过各县(市、区)线下初赛、专家线上复赛、现场决赛的方式展开,共吸引了1000余支广场舞队伍参与其中,决赛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过40余万。11月19日至12月2日“全市优秀庄户剧团调演”在运河文化广场“市民大舞台”连演13场,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群众队伍为广大市民朋友也带来了接地气、贴民心的文化盛宴。
文化设施覆盖更广泛。“四馆一城”文化地标带动效应明显,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20余场,接待市民游客突破100万人次,56个省内外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全市新开工县级文化中心3个、启用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国家二级以上文化馆全覆盖,国家一级文化馆数量有望实现新突破。
公共文化线上服务24小时不打烊。济宁公共文化服务坚持“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的原则,用实际行动,为这不平凡的一年,增添了不平凡的色彩。济宁市图书馆提供线上24小时无边界服务。全年开展线上活动二百多场,不断提升数字资源开放力度,提供新语数字图书馆、贝贝国学——宅家课堂、济宁市民学习中心、文化慕课、爱迪讲堂直播、儒风讲堂直播、线上编程等精品课程。还有网络诗词大赛、中华小当家等精彩纷呈的线上比赛,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阅读生活,受到读者一致好评。济宁市文化馆建成济宁文化云平台,推出“舞蹈云课堂”、“百姓讲堂”线上直播等活动,让群众在家即可享受文化盛宴。
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历史文脉
等闲谷研学体验
文保举措扎实有力。河道总督府遗址博物馆项目开工,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项目积极推进。编制完成文保工程方案50余项,曲阜孔府修缮工程等100余项文物保护修缮和三防工程有序实施。加速推进重点项目考古勘探发掘,城区内环高架济宁大道、105国道考古勘探完成野外作业,大运河总督署遗址博物馆考古发掘、太白湖区中央CBD项目考古勘探如期完成,G327曲阜张阳至任城长沟段改建工程三处考古发掘全速推进。
红色遗产铭记峥嵘岁月。我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是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微山县、金乡县、梁山县、曲阜市、邹城市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利用保护片区冀鲁豫片区名单,泗水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利用保护片区山东片区名单。46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文物34处。
服务效能提升让文物“活”起来。成功举办拓片上的孔子——济宁汉碑汉画像石拓片展等展览,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活动,济宁千秋展、孔德成先生百年纪念馆两项被列入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数量居全省第一。2020年,我市9家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二、三级馆,其中,济宁市博物馆、孔子博物馆成功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晋升数量最多的地级市之一。
非遗保护传承“见人见物见生活”。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举办非遗抗疫作品展、“骑游运河 传承非遗”非遗骑行宣传、济宁市首届非遗购物节等活动,以现场展示和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动非遗产品展示销售。打造非遗小课堂、“百姓讲堂”等非遗普及推广品牌,利用周末以及节假日时间组织传承人深入社区开展非遗培训活动,2020年开展教学活动28场、公益讲座20场。组织“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优秀作品评选活动,3个节目获得省优秀作品奖,2人获得省优秀工作者。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成功举办第五届“儒乡古韵金唢呐”济宁市民间吹打乐大赛,打造提升“儒乡鼓韵金唢呐”文化品牌。嘉祥县大张楼镇、微山县夏镇街道获评山东省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7人。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全省唯一一个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
《荡起双桨》参加第七届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
吹打乐《吆喝!大运河》
自驾游启动仪式
2020全省最佳创意优秀案例——网红裙子寻梦峄山
树立行业标杆 净化文旅市场
六好产品悦听好声——尼山圣境金声玉振表演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济宁日报社
合办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
微信公众号
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安全生产十大制度,建立双向清单、一企一册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承诺书》,积极开展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强化重要节假日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监管责任。深入开展文旅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旅游景区、旅游民宿非法资讯信息专项整治行动,涉企服务违规问题全面排查,“两会”等重要事件节点广播电视安全保障、旅游景区大检查大整治等,确保市场规范有序。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文旅系统出动检查组412个,出动人员2171人次,派出专家35人次,检查企业2095家次,查处侵权盗版案件2起。开展“扫黄打非”新风、正道集中行动,实施“净网2020”“护苗2020”“秋风2020”“清源2020”“固边2020”五大专项行动。首创的“六个关键环节落实情况必须不间断报送”工作方法、“五个零”长效包保机制被省文旅厅发文推广。
通讯员 蒋琰 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