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9日
首页
第01版:

推动转型升级 助力提质增效——我市扎实做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 谭绪兵

走进汶上海纬机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件件自主化中国标准动车组核心零部件制动盘呈现眼前。该公司具有高速动车组轴装制动盘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机车轮装制动盘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双层耐磨制动盘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自动风冷却制动盘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制动盘快速定位圆铣槽夹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是我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的成功典例。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坚持改革大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着力提高改革方案质量,着力抓紧已出台改革举措落实落地,经济领域各方面改革呈现纵深推进、成效益显的良好态势,2016年以来,共完成198项改革任务,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增强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观大势 抓大事

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政策保障

工作能否扎实推进,政策的引领是关键。作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日常工作的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协调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全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近年来,会同小组成员单位起草了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年度工作要点,分解落实改革任务,形成工作台账,并协调市委深改办以济改办文号印发。充分发挥督导协调作用,每季度调度一次各成员单位改革任务推进情况,每半年对各单位改革任务进行了专项调度并形成半年改革运行情况综合分析报告,全力引领各项改革任务顺利落地。

政策引领, 强化保障。近年来,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积极作为,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担当,出台了《关于实施六大工程培育科技沃土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济宁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一批改革文件,为我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

抓重点 稳推进

更大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我市始终坚持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稳妥突进。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产业升级,建立“12315”指挥部工作体系,编制出台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实施规划》和《实施意见》,铺开了一极引领、五区示范、多点突破“1+5+N”总体布局和“5+5”产业布局,制定了产业引领、产业集聚、市场主体培育、重大项目攻坚、要素供应创新、环境优化等六大行动计划,梳理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及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谋划实施行政审批提速、营商环境优化、群众满意度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开发区活力激发和数据共享建设“六大工程”。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建立“3330”工作机制,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完成不动产登记,30个工作日完成项目审批,尽心竭力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实施“510”企业培育工程,对筛选的5大类50家企业,建立企业问题专班服务解决机制,制定“一企一策”扶持政策,真正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圆满完成《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任务。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开发区大部制改革,以具体举措促进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强督察 抓落实

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督导,严肃问责。市发展改革委按照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要求,结合改革督察年度工作计划,持续加大改革督察力度,把抓督察、促落实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强化督察力量,加大督察力度,不断会同小组成员单位拓展督察广度和深度,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对督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落实台账,列出责任清单,及时督促问题整改,对落实不力、工作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严格予以责任追究。同时,强化社会监督评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重点改革工作进行视察和监督,共同促进工作开展。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把宣传教育和思想发动,贯穿到改革工作的每个阶段,积极宣传中央、省、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培育积极的舆论导向。及时挖掘和总结各级各部门的经验和做法,推广改革典型试点,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典型案例。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以及村组、社区等公共宣传栏,以及走村入户发放明白纸、政策手册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改革成果。使社会各界准确理解改革的目的,了解和感受改革带来的便利化,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8-12-09 1 1 日报 content_610180.html 1 推动转型升级 助力提质增效——我市扎实做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综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