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逊
本报通讯员 刘长春 胡克潜
发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枫桥经验”,通过矛盾纠纷的社会化治理,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迈进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该如何完善,进而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汶上县探索实践了以党建为引领,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汶上升级版,实现了群众满意、社会和谐的良好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
建强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
11月27日,记者到汶上街道办事处西门社区采访,一进服务大厅,社区党委副书记孟昭海就把记者让到大厅窗口旁群众办事时坐的高凳子上,自己则随手拉了一个小马扎坐在记者对面。记者立刻感觉居高临下,不好意思起来。
“把群众摆在高的位置,社区干部放低姿态,这样让原本带着情绪来的群众,火气也就消了大半。”孟昭海笑呵呵地解释起小马扎的“妙用”。居民来反映问题时坐在高凳上,社区干部们则坐在小马扎上倾听。孟昭海介绍,原西门村只有3600人,“村改居”后的西门社区辖7个小区,居住居民达到3万多人。拆迁加上居住人口结构复杂,本该是社会矛盾的高发区,可近4年来,这里没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近年来,在全县积极探索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大形势下,西门社区成立了大党委,选优配强了新班子及带头人。在新班子带领下,西门社区工作被动局面彻底好转,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已连续4年实现了社区“零上访”。
西门社区治理经验只是汶上县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汶上县始终坚持把抓基层党建作为加强基层工作、推进基层治理的着力点,以党建贯穿、保障、引领基层治理。全面建设过硬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红色头雁”作用明显增强。搭建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角落。在商圈市场、各类园区、商厦楼宇等“两新”组织集聚的地方组建综合党委,对“两新”组织进行兜底管理,实现了党的组织覆盖率100%。通过优化设置党组织,为加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服务水平,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深化“四治融合”
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压舱石”
汶上县深化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融合”,探索多元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和谐有序。
以自治为基础,激发群众活力。全县495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制定修订,加强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成为了社会自治的有效手段。在乡村,吸引一大批立场坚定、作风优良、仗义执言的老干部、老党员、经商能人脱颖而出,利用特有的亲缘、人缘和地缘优势,当好“老娘舅”,做好“和事佬”。在社区全面推广“7+X”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协商民主、居民自治机制,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共治为依托,凝聚社会合力。加大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力度,定期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加强社区与驻社区单位沟通联系,创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合力解决社区治理难点重点问题。积极推动物业服务管理纳入城市基层党建、融入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把社区物业公司打造成为党组织的一支“红色工作队”。12个社区全部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针对辖区居民、企事业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多形式志愿服务活动。
以德治为先导,促进“春风化雨”。推动传统文化进村、进社区,挖掘儒家文化、家风家训等优势资源,开设儒学讲堂,设立“和为贵”调解室,设立家风家训教育展馆,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推动地方善治的重要力量。组织开展各类道德评选活动,制作“善行义举四德榜”,发挥文明个人和家庭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以法治为保障,实现“定纷止争”。扎实开展“一乡镇(街道)一服务团队,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目前,全县495个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118人,实现了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今年以来,118名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咨询2895人次、案件代理9件、参与纠纷调解24件、举办法治讲座180余场。设立警务室、法律援助中心,推动司法、治安等防控力量下沉,随时进行司法调解、援助。
借力科技手段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阵地”
近年来,汶上县巧用“互联网+”,把“O2O”电子商务模式创造性地引入了社会治理、便民服务领域,让群众“线上”提建议、讲诉求、找服务,干部“线下”马上办、领着办、代为办,构建起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大大拓宽了诉求渠道,提升了“事要解决”效果,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赢得了群众满意。截至目前,O2O已累计受理群众诉求8万余件,受理率和办理率均为100%,群众满意率98%,真正通过“抓早、抓小、抓源头”,及时防范和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搭建“六级互联”智慧视频信访系统。第一时间搭建完成了视频信访系统,并实现了与国家、省、市视频信访系统的联调互通。自主开发搭建了汶上县智慧信访视频系统,将视频信访系统触角拓展延伸到了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两级,使群众在家中用手机或在镇街、村居(社区)通过视频平台,就能与领导或有关部门进行交流、投诉和反映问题。汶上县智慧信访视频系统建设运行以来,已受理群众视频信访212余件,受理率、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7%,大幅提高了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群众合理诉求依法、及时、就地解决。
探索实践强化党建引领,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汶上县委的“一把手”工程,初步形成了“法治扬正道,德治树新风,自治凝人心,共治聚合力”的社会治理生态。正如汶上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所说,通过深化党建引领、四治融合,就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与时俱进地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防范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汶上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