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美人着装的诗句很多,比如“画罗织扇总如云,细草如泥簇蝶裙”,又如“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这些诗句,让我们对古代女子穿衣装扮之美,不由得浮想联翩。
当然,古代女子着衣扮妆到底如何,也只能从古典诗句中去寻找、联想了。而现代女子扮妆之美,我觉得最美莫过于宁静宽容、风姿绰约、典雅高贵的旗袍了。电影《花样年华》里的女子,穿着各式旗袍,有完美流动的线条,有古典唯美的诗情,有芬芳袭来的风韵,更有一种令人敬慕的高贵画意。
你可以说,旗袍是静美时光里的婀娜多姿,一眉一眼皆有韵,一腔一调皆有味;你还可以说,旗袍宛如一树清婉矜持的梨花,一株轻掩雪色的嫣红之梅,积淀了百多年来的风情,不是别的衣装可相比拟的。它是许多爱美女性内心深处的一阕旧词,一首婉约的诗,也是一种情结与梦幻,深入灵魂的美丽。
我一直觉得,女性最高雅脱俗的境界,就是在薄凉的世间里,除了柔软着、格调着、曼妙着、素韵着,还有穿越悠长的时空,从容、安澜、左盼右顾,于细雨黄昏中怀旧徘徊,成了丁香,入了画轴。这美,说不清的锦瑟若唐诗,嫣然似宋词。我无法详细地说出现代女性对旗袍的钟情与衷情,只觉得爱好旗袍的女性,是一舟一桥两排柳荫下的媚,是清月小山远中的等,是深宅大院里的暗藏的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叹,更是那种欲拒还迎的模样,是诱惑的,撩动的,却总是不妖冶、不傲人。
喜欢旗袍的女性,一定是典雅的,一定是窈窕的,是从骨子里一点一点沁染出来,伴着款款江南烟雨,静谧而婉约,有着诗经般的精致与内敛。不一定倾国倾城,却一定是暗香流韵,现出千年梦境一样的沉静。
最深的记忆来自戴望舒的《雨巷》,诗中雨巷丁香的味道悠悠地传来,丁香一样忧愁的女子,着一身温婉的青色旗袍,撑一柄油纸伞,缓缓地漫步在巷子里,优雅得和风一样的轻,不由得,让人沉溺这是一种怎样极致状态的遐想,无论是物,还是景,只有这丁香一样的女子,缠绕开来,用旗袍特有的含蓄,氤氲着无法言说的绝美。
旗袍,自然少不了民国时期的元素,很多穿着轻罗旗袍女子的黑白画面仿佛就在昨天某个落花天气里。落寞小楼上,一张雕花的桌子,一盏冒着水雾的碧螺春茶,几枝瘦俏的梅花,还有一位着旗袍的女子,临窗而立,她的身影在光影里安静无声,她有一颗寡欢的心,沧桑中呈现一种贞静,一种起落无风的惆怅。
在江南古镇里,还能看到很多女子着各式各色的旗袍,那是光阴厚重的声音,也有时光斑驳的痕迹,是一些钟爱旗袍女子一生不舍的情结和内涵的品位。不管是巷子里平常小户人家的女子,还是青瓦高檐下华贵的妇人,都是致命的诱惑。如张爱玲一生颠簸,流离南北,但满箱旗袍不离不弃;宋美龄天天称体重,多一斤便改换食谱,生怕她满柜子旗袍穿不上。
今年五月,和爱人去江南一些古镇上游玩。路途上,江南烟雨霏霏,青石板路上,不时遇到一些还在冷的天气里着旗袍的女子,水墨轻染中,看起来给人很冷,也很清淡的那种宛如水袖清扬的冷法。当然,有雨才是旗袍的意味,也必须有这一帘烟雨绵绵才更风情,是那不张扬的低调的风情。有旗袍、雨、青石板路、一柄朴素的花色油纸伞,再有小桥流水和一位着浓淡相宜的旗袍女子,简直一幅古意莹然的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