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7日
首页
第05版:

红色村庄鲍楼

图文 本报记者 赵星灿

这是一个坐落于山东、江苏以及金乡、丰县、鱼台和单县两省四县交界处的村庄,鲍楼红色教育基地分为中共苏鲁豫区湖西地委旧址、刘少奇旧居和地道旧址三部分。湖西地委旧址内,有思源亭和地道的入口。刘少奇旧居内建有清风亭和地道出口,还有一棵三百多年的枣树。在地道旧址内,有一条近百米的地道,内有两间密室。

据金乡县霄云镇鲍楼村党支部书记马利军介绍,鲍楼红色教育基地又称苏鲁豫区鲍楼红色教育基地。战争年代,这里被称为苏鲁豫皖边区,因其大部位于微山湖西,又称湖西地区。基地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纪念地旧址面积36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480平方米,展馆收藏包括床、凳、桌、水桶、行李箱等文物。

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

据《金乡党史概述》记载,大革命初期,金乡县开始有共产党的活动。1925年,马希文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王尽美工作,是金乡县最早的中共党员。马希文入党后,曾回金乡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冬,党组织决定动员北方青年到武汉参加培训。马希文辗转北京、上海,于1927年到达武汉,考取了中央军事学校,被编在一大队。同年8月,中央军事学校改编为军官教导团,在叶剑英率领下,马希文随第四军教导团到达广州,于12月11日参加了广州起义。12日,所在部队开赴珠江沿岸,在攻打张发奎第四军司令部留守处的战斗中,马希文冲锋陷阵,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马希文是金乡县高河镇马庄村人,祖父马锡岭早年率马希文父亲马为度从鲍楼迁居马庄。马希文投身革命,成为全县最早的共产党员并壮烈牺牲,对鲍楼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济宁党史资料记载,1936年至1937年10月,翟子超、秦和珍等人在金乡第一高小组建了金乡县第一个党支部,鲍楼村马玉尧就是其中一名共产党员。1938年1月,由一高党支部引荐,鲁西南工委书记白子明和马玉尧来到鲍楼,发展了马玉勇、袁丕思、马开芹3名党员,成立了以马玉尧任支部书记,马玉勇、袁丕思、马开芹、白子明为支部委员的中共金乡县第一个边村党支部——鲍楼村党支部。

鲍楼边村党支部组建后,积极开展抗日工作,发展党员,发动群众,成立抗日民兵游击队,先后组建了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主动积极配合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对日作战,使鲍楼成为湖西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为金乡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鲍楼一带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环境上的充分准备。

据金乡县党史研究室孔凡镇介绍,鲍楼村的袁丕思是金乡县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士。他生于1894年,1915年赴法勤工俭学,以华人身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一战”结束后,获胜利纪念章一枚。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3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7月,在江苏丰县侯围子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

肖华率部在鲍楼与日军激战

在马利军提供的原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秦和珍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载到:“肃托事件之后,湖西面临的局面是非常严峻的,党政军组织受到极大的损伤。就金乡而言,县委机构被搞垮,几任书记被杀害,群众团体解体,已被拉起来的武装除编入主力部队以外基本上全没了”。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1939年冬,日军一个联队开进鲍楼,村内驻满了日本兵。八路军得到情报后,派肖华率一个营,准备在鲍楼打鬼子的伏击。当肖华率部队赶到鲍楼西门时,发现鲍楼已被日军占领,便下令撤退,但已被日军哨兵发现。肖华率部与日军展开激战,由于日军武器精良,敌众我寡,八路军被迫撤退。此战击杀日军二十余人,我军伤亡十八人,日军恼羞成怒,在鲍楼放火烧村,杀猪宰羊,强奸妇女,惨无人道。日军走后,鲍楼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擦干眼泪,掩埋战士遗体,青年纷纷报名参加抗日民兵游击队,全村抗日热情高涨。

由于鲍楼村群众基础好,党支部始终站在抗日的前线,民兵游击队夜出晚归与敌人周旋。秦和珍的回忆录记载:“1940年5月,我们为了加强对党员的基础教育,在鲍楼举办了第一个党员培训班,有三十多名党员参加,效果很好。全县三十多名党员参加培训班,鲍楼村党支部就有:马玉尧、袁丕思、马玉勇、马开芹等十三名党员参加,这是鲍楼的骄傲和自豪。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组织的需要,1941年11月至1943年7月在鲍楼成立了“金乡县鲍楼区抗日区公所”,是金乡县最早的五个抗日区公所之一。金乡县委书记李剑波兼鲍楼区区长,并长期驻鲍楼领导和指导全县及鲍楼地区的抗日工作,于1942年因工作需要调动离职,由冯玉理接任”。

鲍楼一带革命力量的集聚和壮大,也使鲍楼成为日伪扫荡的重点。1941年至1943年,是侵华日军十分猖狂的时期,接连向湖西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和“蚕食”,实行“三光”政策。日伪到处修筑碉堡,挖封锁沟。金乡县城南部“出门见碉堡,处处封锁沟”。

1942年鲍楼村党支部党员已发展近三十名,民兵游击队已壮大扩充到五十多人。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民兵游击队和区中队并肩作战,并配合主力部队经常出击敌人。当年10月,湖西地区的困难局面达到了顶点。日伪军开始在华北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妄图通过军事上的所谓“治安强化战”,消灭我军主力和领导机关。11月以后,大批日伪军直向湖西地区扑来,先挖通金乡至鱼台、单县至鱼台两条封锁沟。鲍楼边村党支部接上级指示,带领民兵配合区中队,把紧贴鲍楼村北的封锁沟夜间出动填平。就这样敌人白天挖,民兵在夜里填,并分化瓦解了鲍楼区域碉堡楼上的伪军,为粉碎敌人企图将我军主力部队消灭于金乡县以南、鱼台县以西、单县东北地区、鲍楼一带的阴谋,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刘少奇途经湖西交通线曾住鲍楼村

1942年8月上旬的一天凌晨,驻扎在鲍楼的湖西地委接到上级指示,有一位叫胡服的首长从微山湖大捐村来湖西地委鲍楼村。刘少奇同志1942年3月从苏北启程返回延安,途经鲁西南时曾在鲍楼村居住8昼夜,当时化名胡服。

湖西地委书记潘复生,县党工委书记、县长兼鲍楼抗日区政府区长李剑波,湖西地委秘书长秦和珍,共同商讨后决定,由潘复生亲自带队,从湖西抗日游击队挑选马洪文、马洪训、李文起、胡启文、张文秀、马金亭、孟凡英等7名骑术精、枪法好的战士和军分区共同组建一个骑兵排,于当天日落时分赶到指定地点。从微山湖西侧到鲍楼村至少有120华里,路经哪些村庄,有多少河流,哪些地方有土匪、有封锁岗哨,哪些地方有敌人设置的碉堡,护送队都作了认真应对方案。战士们还将马蹄用棉套裹紧缠牢,以减少行进声响。护送队以商贩装扮,胡服首长扮商贩老板。当晚雷雨大作,大家身披蓑衣,马洪文、马洪训两骑在前,潘复生等垫后,胡服首长及警卫战士居中,穿过了敌人设置的道道封锁线,天亮前有惊无险平安到达湖西地委鲍楼。

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胡服同志在湖西抗日游击队的护送下,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按时到达距湖西地委十多公里的下一个指定联络地点,1942年底回到延安。

霄云镇文化站副站长周文强回忆说,当时村里有一些老人,对刘少奇同志有印象。老人们回忆说,当时他来村里时,身穿长衫,瘦高个,头戴一顶黑色的帽子,一副知识分子的打扮,四十岁上下的样子。虽然没有直接交谈过,但是他看见了村民,总是很有礼貌的打招呼,还经常微笑点头,一点没有领导的架子。

淮海战役踊跃支前

为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新形势,1945年9月,冀鲁豫第十一地委十一专署决定进行区划调整,恢复原金乡县建制撤销金曹县,将原属金曹县的鲍楼区重新归属金乡县,成立了中共金乡县鲍楼分区委员会。

抗战期间,鲍楼村民兵和鲍楼区小队积极配合主力南征北战,马开武、马开文、鲍秀谋、马洪奎几名同志英勇作战,相继壮烈牺牲。

1947年2月27日,鲍楼民兵游击队长、区除奸助理员李文起和战友侯运昌执行任务返回路上,被国民党军队发现,追至西张洼。国民党军为了抓到他们,严刑拷打村民。李文起为了村民的生命安全,只身站起来大声说:“我就是你要抓的八爷(八路军)”。李文起、侯运昌同时被捕,第二天侯运昌被枪决。李文起被押送曹马集,那天正是曹马大会,在枪杀之前,李文起一蹦三跳,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敌人用毛巾堵住了李文起的嘴,用刀砍下了李文起的头。

1948年9月2日,按照中共金乡县委指示,鲍楼村成立了以马开会为首的支前指挥部。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鲍楼村全体村民、民兵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口号鼓舞下,千余口人有四百余人参加了碾米、磨面、缝衣、做军鞋。孟凡英率150人参加了运输队、担架队、扒铁道队,出色完成了支前任务,受到了上级的嘉奖。陈毅元帅曾经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在百万支前大军中,就闪耀着鲍楼老区人民的身影。

1950年,当时的平原省委书记潘复生来湖西老区鲍楼视察工作,为了老区人民的子弟能继续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为了怀念鲍楼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烈士,特作指示,在鲍楼村建立中学,命名为金乡县第三中学,为全国各条战线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

周文强介绍说,2017年3月31日,鲍楼村红色教育基地正式揭牌,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已达到10余万人。为了纪念革命老区所做的贡献,由个人出资建设的苏鲁豫边区红色文化博物馆正在建设当中,预计春节期间正式开放。下一步,基地将继续收集、整理鲍楼村红色历史事迹,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全力打造两省四县交汇处的红色教育基地。

2018-12-07 图文 本报记者 赵星灿 1 1 日报 content_609700.html 1 红色村庄鲍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