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5日
首页
第03版:

让民营经济的活力充分绽放

本报评论员 刘太福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正本清源、旗帜鲜明、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矫正了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关于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释放了强烈的政治信号、战略信号和政策信号,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传递了信心。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民营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变大的历程。广大民营企业家以发展济宁、振兴济宁为己任,表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清醒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民营经济发展上还有总量规模偏小、单体缺大少强等不少短板和差距,存在着转型任务较重、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差距和问题,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危纾困,准确把握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规律与特点、机遇与挑战,努力推动济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让民营经济的活力充分绽放,关键在“破”。所谓“破”就是精准有效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要按照“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要求,解决好政策门槛高、政策不精准、政策落实难、政策享受率低等政策支持乏力的难题,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强化政策落实,确保政策不截留、不打折、不走样。要解决好企业“钱地人”要素保障难题。要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强化银企信息对称机制建设,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出实招。要研究制定民营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扶持办法》,摸清企业人才需求,吸引和用好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破解人才引进难问题上出实招。要优先保障纳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在破解用地难问题上出实招。

让民营经济的活力充分绽放,重点在“立”。所谓“立”就是要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建立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对标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指标”,对各县区开展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倒逼环境改善。要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要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权、财物权和名誉权,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侵害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要强化政府诚信建设。切实履行与企业签订合同中的承诺事项、赋予政策,杜绝出现“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要持续跟进对企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建立“政商直通车”,畅通企业诉求渠道,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帮包企业制度,第一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健全企业家关怀机制,定期组织评选、表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优秀企业家,焕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的激情活力。

民营兴则济宁兴,民企强则济宁强。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压力。只要全市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下大气力办实事、解实难、求实效,不断增强民营企业信心,与民营企业携手前进,就一定能够让民营经济的活力充分绽放,为济宁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8-12-05 1 1 日报 content_608794.html 1 让民营经济的活力充分绽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