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4日
第01版:

昂起产业振兴“龙头”

——菱花集团区域循环经济新模式引领发展潮流

■本报记者 孙逊

产业兴旺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菱花集团作为知名农业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拉长、延伸、拓宽产业链,实施“种、养、加、销、观”一体化发展,开创了“农牧业内部循环、工农业自然循环、工农商大循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区域循环经济新模式,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确定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菱花模式,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引领发展潮流、绽放时代芳华。

创新驱动缔造菱花模式

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是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有力支撑。菱花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在拉长、延伸、拓宽产业链上下功夫,将工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氨基酸生物有机肥、饲料,构建“农业种植——生物发酵——生物副产品——农业种植、养殖——生态工农业观光”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施“种、养、加、销、观”一体化发展,开创了“农牧业内部循环、工农业自然循环、工农商大循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区域循环经济新模式,已形成32万吨调味品、50万吨有机肥料、30万吨生物饲料、4万头(只)特色养殖、60万亩农业种植等生产能力,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确定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菱花模式。

菱花模式是如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到了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全产业融合的呢?集团负责人条理清晰地介绍: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优质有机肥料、生物饲料;农业支持工业,提供优质玉米、小麦等原料;工农业双向自然循环,1吨味精副产的有机肥满足3亩地所需,3亩地生产的玉米生产1吨味精;农牧业内部自然循环,种植提供秸秆饲料、青贮饲料或发酵生产黄贮饲料,特色养殖实现秸秆“过腹还田”、粪污“堆肥还田”;工农商大循环,销售贸易提供高端市场、做到优质优价,提供了从农场基地到餐桌的安全保障;从而走出了一条碳汇经济、碳中和的路子。

菱花人对科技创新的孜孜以求,为菱花模式发展完善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集团着力研发绿色循环利用技术,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行业绿色循环发展瓶颈;建设创新、创效“双创”型生态产业研究院,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技术突破。目前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种加销一体化示范等项目,集成推广应用了大面积水肥一体化技术、测土配方、绿色生物防控、全程质量追溯、工农业副产物综合利用、粪污资源化等30多项现代高效农业技术。

农牧业内部循环

培植乡村产业新业态

菱花集团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工业副产品玉米纤维、蛋白粉等优质饲料,养殖鲁西黄牛、济宁青山羊、汶上芦花鸡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了山东省最大的省级鲁西黄牛保种场和标准化养殖场,领办了省级示范联合体“梁山县菱花鲁西黄牛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做到了秸秆“过腹还田”、粪污“堆肥还田”,拓展了循环农业发展空间。

伴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重点实施工农业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包括粮棉秸秆综合利用养殖项目、无抗发酵饲料项目、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等,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培育低成本、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综合利用新业态,扩大农业内部自循环,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目前菱花开发生产出氨基酸有机肥、生物菌肥、水溶肥等系列氨基酸肥料,产能达到50万吨,可满足100万亩农业种植所需,同时年循环利用工农业副产物100万吨左右。在济宁建设了万亩水肥一体化基地,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十大有机肥推广基地,11年现代农业实践取得了“改良土壤、促进生长、降解农残、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独特效果,推动了化肥农药零增长和现代农业发展。

工业农业自然循环

持续壮大乡村产业

以农业生产为基本依托,把产业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有助于实现资源要素跨界集约化配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水里捞财,变废为宝”是工农业自然循环的基础。13年前,在“循环经济”还没有成为高频词汇的时候,菱花集团“农业种植——生物发酵——生产副产品——农业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就已经形成:每生产1吨味精的废水中,可回收副产品2.58吨,又可以反哺农业种植、养殖。仅从中提取的有机肥,就可满足3亩地种植所需;而3亩地收获的玉米,又可以加工成1吨味精;小麦等作为健康食品生产原料。每一次循环都是层层增值、综合利用的过程,也是改良土壤、改善品质、提供健康食品的过程,更是工农业自然循环、产业深度融合、撬动乡村振兴的过程。

工农业自然循环,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实现了国家、农民、企业利益相统一。工农业循环中,50万吨有机肥年循环利用生物菌渣、蘑菇菌渣、糖渣、氨基酸液体、玉米皮等工农业废弃物70万吨以上;种养循环中,实现了秸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年可循环利用秸秆100万吨,堆肥还田20万吨左右。从而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推动化肥农药零增长,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工农业自然循环,工业节能减排,农业吸收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碳,发展了碳汇经济,促进了碳中和目标实现。

工农商大循环

实现产业深度融合

“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菱花集团坚持以主体融合带动产业融合,与多元主体联合与合作,催生多类型融合业态,开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区域循环经济新模式。

牵头济宁食品协会会员企业,共建原料基地和研发中心,共享市场网络,着力培育“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抱团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与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多家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10多家涉农企业建立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梁山县菱花鲁西黄牛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成员210家,初步形成“种养加销一条龙、育繁推一体”的发展格局,联合体的“1+1+1>3”的聚集效应日益凸显。菱花集团与循环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打通产业壁垒,一产(种植、养殖)为二产(生态工业、健康食品)提供优质农产品原料,二产(生态工业、有机肥加工)为一产提供有机肥料、生物饲料,一、二产为三产(销售、观光)提供优质产品和观光资源,为健康养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条件。反过来,三产(销售)又为一二产提供了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观光、旅游等进一步为工农业发展创造环境,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菱花集团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商务流通网络,将产品优势激活为市场优势,从农场到餐桌,把好原料、加工、流通“三道关”,做到了“资源干干净净来、香香甜甜用、清清洁洁去”。按照高端质量、高端服务、高端供给的“三高”经营理念,投资20亿元构筑了全球化市场网络。菱花调味品等畅销全国,出口86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年出口调味品等10万吨、创汇1.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绿色健康食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有机肥推广到海南、福建、广西、新疆等地,实现了优质优价。“菱花”已成为世界调味品行业知名品牌、中国绿色健康食品领先品牌,“菱果”成为中国氨基酸有机肥领先品牌,每吨味精价格比一般厂家高出400元左右。绿色面粉、大米、特色养殖产品价格达到普通产品的2至3倍。

2021-01-24 ——菱花集团区域循环经济新模式引领发展潮流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60866.html 1 昂起产业振兴“龙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