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4日
首页
第08版:

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

捧着一颗心来

本报记者 周慧迪

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校长 刘伟

记者: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改变了中国,影响并惠及了世界。对您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刘伟: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这一年我考上高中,1982年7月参加工作。可以说,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走来的,见证了我们国家从贫穷逐步走向富强,见证了我国的教育事业一步一步迈入中等偏上国家行列。回首36年的工作历程,我感慨万千。从刚出校门的懵懂青年,刚上讲台的青涩胆怯,到县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师、市首届名校长、省优秀校长,每一步履,都浸透着心血与汗水,正印证了一句歌词: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

1982年7月我毕业于济宁师专物理系并参加工作,先后于曲阜师大本科毕业、北京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结业。1988年全国首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选,我就被破格晋升中学一级教师,1995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1993年7月,经民主选举,我被任命为鱼台县唐马中学校长,2000年4月调任王鲁中学校长,2008年12月调任鱼台县实验中学校长。2014年7月53岁内退,先后受聘于几家民办学校,任执行校长。2018年7月,经济宁援疆指挥部推荐,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委按高端人才引进,担任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校长。在这期间,我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教育教学及管理论文14篇(其中4篇核心期刊论文),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及管理学术会议交流论文10篇。省级以上学生报刊发表学习指导、科普文章96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著作7部。省市级结题教科研课题6个。

我于1993年7月起先后担任鱼台县四所城乡中学校长。所领导的学校均在较短时间内由弱到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区域名校。个人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校长、济宁市首届名校长、济宁市优秀教师、济宁市中小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系少有的学者型、经营型、职业型、复合型、创新型校长。成功的办学经验多次在市县范围内推广,多次应邀赴外省、外县作经验介绍或业务报告。

记者:刘校长,在您从事教育工作36年以来,获得了诸多荣誉和奖项,其中最令您难忘的是什么?

刘伟:总结起来,最值得欣慰的还是我20多年的校长生涯。我在1993至2000年任鱼台县唐马中学校长,使这所原本处于低谷的学校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教学成绩迈出三大步、实现三连冠,并保持数年全县第一,成为全国千所学习科学实验学校、济宁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全县唯一的济宁市先进初中。在此期间,我注重思考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发展同行,文化与制度共建,在1994年,撰写的《实施量化考核提高管理水平》论文在当时全国重要教育期刊《教育管理报》发表并在该报社举办的“一校一条管理经验”征文中获奖,为山东省惟一获奖论文。

2000年至2008年任鱼台县王鲁中心中学校长,带头树立与倡导教育工作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全面发展意识,践行活动即教育的理念,重视家校联系,渗透经营理念、精细化理念、制度化与人文化并重的理念等等,使一所服务区生源极少,原本管理混乱的学校成为全县第一升学大户,其中,2007年中考,有40名学生总分进入全县前百名,平价高中考取555人,7门学科全县第一。2007年11月,济宁市人民政府召开济宁市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议,我领导的王鲁镇中心中学提供会议现场,并作为全市的典型介绍薄弱校改造成功经验。

2008至2014年任鱼台县实验中学校长,该校中考成绩年年稳步上升,2012年重点高中推荐生考取36人,占一中录取总数的48%,在全市6个县市区城区学校比较中位居第一。2013年重点高中推荐生考取42人,占一中录取总数的53%,仍然在全市6个县市区城区学校比较中位居第一。在职六年间,鱼台实验中学获得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济宁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市教学示范校、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市学校体卫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30余项。

2018年7月,经济宁援疆指挥部推荐,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委按高端人才引进,担任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校长。到任后能迅速进入较色,较快适应并熟悉了学校方方面面,与中层以上干部及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快速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受到英吉沙县委县政府、济宁援疆指挥部、县教科局领导及教职工的肯定与称道。树立了山东人、济宁人的良好形象,为山东人、济宁人争了光。

记者:刘校长,您担任过26年的校长,在任职期间带领学校一步步走向新的台阶,有什么样的特色管理理念吗?

刘伟:担任校长26年来,我在管理工作中注重思考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能切实贯彻这些思想与理念。如: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强调“活动即教育”的思想,要求教师在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中借助活动渗透各类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老师们教育教学中的亮点。改革课堂教学,倾力打造高效课堂,逐步摸索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三环六步”教学模式。

在学校管理上,注重思想观念的引导,在队伍建设与管理中注重德能勤绩综合评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细则,严格遵循评价体系,切实兑现奖励规定。同时不断创新管理措施,例如:改革教学成绩的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教师普遍接受的有效分统计技巧,使得教学成绩既能横向比较又能纵向比较,效果较好。

另外,在课程设置、育人环境、教师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积极、科学地打造适合每位学生的教育。例如:积极与县业余体校沟通,促成了鱼台实验中学与县业余体校联合办学,使得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在保证文化课的前提下受到专业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参加济宁市13届全民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得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4枚的好成绩,20多位学生参加市级训练以备战省运会。2013年8月组队参加济宁市中学生田径联赛,共获得6个单项冠军、9个单项亚军,荣获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第四名。鱼台实验中学被确定为济宁市体育品牌学校。

任职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校长后,积极争取文化援疆项目,建起了喀什地区面积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国学书院,为强化国语、国学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被山东卫视、央视网报道。

记者:听到您对教育理念的介绍,可以看出您对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而且能付诸实施。您在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深受同事、家长、学生的信赖。您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评价?

刘伟:熟悉我的人普遍认为,我作为校长,有情怀、有理念、有措施、有实效。学术水平高,办学能力强。26年的校长生涯中,我勤勉务实,低调谋势,边实践,边思考,边探索,边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治教的思想与方法体系,如:注重思想观念的启发与引导;强化制度管理,同时强调人文关怀;重视过程管理;坚持各项工作的考核与总结;管理方法规范科学;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注意学习与吸收,勇于实践与创新,思维敏捷、现代,方法科学、规范。

我先后在《中小学校长》《教学与管理》等各级教育刊物和核心期核上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基础教育改革论坛》《济宁日报》等媒体上都有关于我和我所在学校的报道。我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与方法意识,办学业绩比较突出。管理上体现出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特点。老师们称呼我为有思想、有方法的数据校长和文化校长。省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我:具有较高、较好的公信度,系我省少有的学者型、经营型、职业型、复合型校长。我的名字和思想被《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全国中小学校长治学名言大典》《中国教育专家名典》《中华当代名人辞典》收录,经常应邀到济宁市及其与鱼台毗邻的菏泽、枣庄及安徽、江苏、河南等地业务讲座,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公信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目前,带着援疆情怀,带着教育热情,我来到万里之遥的新疆,任职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校长,服务于国家战略,这是我一生的荣耀,我将继续为办好英吉沙县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竭尽全力!

经济宁援疆指挥部推荐,英吉沙县委按高端人才引进,安排我担任英吉沙县实验中学校长,全盘负责学校党务和校务工作。2018年8月10日,带着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做贡献的心情飞抵英吉沙履职。

到任后,我受到英吉沙县委李东明书记、县政府米日姑·玉买尔县长、王亮副县长、县教科局杜凤生书记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各位领导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为英吉沙县战略任务做出实际的贡献。

带着县领导的重托,我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很快了解了英吉沙县的方方面面。英吉沙县城区规划与建设、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等大大超乎我的想象。英吉沙县乃至喀什地区实属“沙漠中的绿洲”,县城逐渐膨胀,道路逐年延伸,店铺林立,小区密布,绿化美化现代。县领导秉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他们认为,英吉沙县的社会稳定、脱贫攻坚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教育决定着英吉沙县的未来。这是英吉沙县领导正确的战略性选择。

我任职的县实验中学,系济宁市援疆交钥匙工程,按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建设,占地270亩,建筑面积8万平米,教学楼、办公楼、实验信息楼、食堂餐厅、宿舍楼、塑胶体育场、艺体馆等设施一应俱全,校园绿化、硬化、美化、景点基本成型,办学条件不亚于内地学校。初高中学生3700多人,全寄宿,教职工250多人。国语教学及中高考成绩名列全县前茅。

英吉沙县总人口30万,维吾尔族占到98.6%,通过接触,感觉当地维吾尔族老师和居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待人友好,我居住小区的邻居见面主动与我打招呼,甚至夜间我下楼送垃圾,也被同送垃圾的维吾尔族大哥主动替我捎走。同事更是热情,帮我解决生活、办公等方面的困难。古尔邦节期间,约上包括我在内的其他同事一起吃民餐,劲歌热舞,尽显安宁祥和的生活景象,让我深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与温暖,打消了心中的种种顾虑,平添了干好工作的信心与决心。维族学生可爱、守纪,言谈与眼神里透露出学国语学知识的渴望,只是有些孩子还没有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影响上课与活动,让我心生不安。

我较快地适应了当地的生活与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通过走访调研,我很快明确了实验中学教育教学的工作思路,那就是突出强化国语、国学教育。配合自治区部署,通过增加课时、培训师资等措施,来强化国语教学。积极争取文化援疆项目,建起了喀什地区面积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国学书院,选配8位特长教师为国学辅导老师,为强化国语、国学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被山东卫视、央视网报道。

工作中发现,实验中学干部和教师的政治站位很高,执行力很强,除了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完成地方党政安排的“四同四送”任务,此项工作对社会稳定、精准扶贫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他们比内地老师的工作量大很多,但干部教师任劳任怨,从无情绪怨言。对同事们的工作与付出我打心里理解、尊重。

具体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感觉老师们还是欠缺科学的理论与理念,对待学生简单粗暴,课堂教学一讲到底。为此,我特别注意在各种会议和业务活动中宣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涉及体罚与变形体罚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三进两联一交友的意义、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等。结果发现,老师们大多能理解、认识到这些理念与做法的重要性,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新学年,安排到实验中学的山东援疆支教老师多达21位,我十分重视援疆老师的传帮带作用,先后召开两次援疆老师座谈会,给援疆老师提出三项任务,除完成好教学本职工作外,还要对当地老师传帮带,还要协助学校做好部分管理工作。为此,学校启动“青蓝工程”,把21位援疆老师确定为一级导师,全校参与“青蓝工程”的导师和青年教师多达160人,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平稳,通过一学年(一轮)的努力,相信援疆老师能辅导带动众多的当地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让援疆老师协助学校做好部分管理工作,学校以21位援疆老师为主体成立了“学术指导委员会”,引导援疆老师参与学校各项业务工作的指导、培训和考核。援疆老师情绪良好,工作热情主动,我与他们携手共进,真正起到了组团援疆的作用。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这句话说明了教师高尚无私的职业道德精神。有生之年,能有幸援疆,服务于国家战略,为英吉沙县的教育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是我一生的荣耀,我十分珍惜。既然“捧着一颗心来”了,我将带着“不带半根草去”的心情、信念干下去,为把英吉沙县实验中学办成地方名校竭尽全力!

2018-12-04 捧着一颗心来 1 1 日报 content_608454.html 1 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