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首页
第07版:

师范生的“保险箱”

杨丛

1986年9月,我考上师范。通知书送到那天,家里一片欢天喜地。粗知木工的父亲当即决定,用计划制作八仙桌的木料,为我赶制一只上学用的大木箱。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一会儿推刨,一会儿凿眼,一会儿磨光,快乐地忙活着。不久,木箱成型了,可粗大笨重,就像愣头愣脑的农家小伙,一点也不讨人喜欢。没想到,父亲又用石膏胶细心补缝,再涂上红油漆、金光漆。经过这一番装饰,大木箱一下改头换面,光彩照人,让我喜欢起来。

那年开学是父亲送我去的,他一头挑着红木箱,另一头挑着被褥。扁担晃悠悠,吱吱响。我知道,父亲的心就像挑担一样乐悠悠。在当时的乡村,能考上师范可是光宗耀祖的事。而在长途车上,父亲担心箱子划破弄脏,在下面垫上报纸,还时时扶着提手,就像看管百宝箱,惟恐出现一点闪失。

报到住进宿舍后,我将红木箱子往杂物架一放,一下子让舍友们的小木箱黯然失色。而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贵重物品、衣服、资料往箱里一放一锁,便后顾无忧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见我的木箱超大,同学中没有箱子的找来了,让我帮忙存放钱物,我也爽快地答应了,反正,红木箱可是“大容量”呢!

记得有一天晚上,学校召开学生大会,不料宿舍发生了偷窃案,我们宿舍也没能幸免。庆幸的是,因为红木箱结实,“铁将军”也牢固,居然没被撬开。事后,丢失钱财的同学好多天靠借钱度日,心中一片黯然,而因为有了红木箱,我的生活安然不乱,这让舍友们一片羡慕,都笑称红木箱是“保险箱”。

现在,红木箱已被冷落在乡下老家,浑身落满灰尘。然而在我的心里,它依然鲜亮如初,因为在那漂泊的年少时光里,它盛放过生活的便利,也见证了父亲的爱意深浓。

2018-11-30 杨丛 1 1 日报 content_607532.html 1 师范生的“保险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