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4日
第03版:

勇当金融扶贫主力军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市农商银行系统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赵星灿 通讯员 杨侃 魏高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脱贫攻坚战打响至今,全市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省联社工作要求,切实增强金融扶贫责任担当,围绕金融助推脱贫攻坚重点人群和重点任务,坚持“定机制、抓对接、创产品、带产业、推普惠”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20年末,全市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24.7亿元。其中,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5925户,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66亿元;投放产业扶贫贷款16.77亿元,带动13948户贫困人口增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的使命和担当。

构建全方位的扶贫工作机制

全市农商银行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定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扶贫工作规划和分年度扶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阶段金融扶贫工作任务。实行督导包保机制,济宁审计中心领导班子带队分赴各县市区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督导,主动承担责任,确保层层落实,实现贫困户对接建档全覆盖。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制定扶贫贷款专项考核办法,实行定期考核、定期通报。全市农商银行把摸清贫困群众贷款需求作为最关键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督导基层支行和工作人员集中时间、集中人力,根据贫困户、扶贫生产经营主体和扶贫项目清单,采取“点对点”“面对面”“一对一”等方式,逐一上门对接考察金融需求,“一户一档”建立融资需求档案。结合整村授信和网格化营销,大力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农户”“送政策、送产品、送贷款”金融精准扶贫“三进三送”活动,实现融资需求调查、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扶贫方案制定、建立金融服务档案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扶贫建档立案的工作效率。积极与市人行、市扶贫办建立信息对接共享机制、“三方”合作机制,推进小额扶贫信贷投放。推行信息精准管理,按照《山东省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要求,逐笔将扶贫贷款纳入系统动态管理。

量身定制扶贫信贷服务产品

“以前,我是村里的贫困户,这两年在农商银行扶贫贷款的帮助下,家里的养牛规模由4头扩大到15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还清了贷款,盖起了新房,每年仅通过售卖牛犊就能增加3万元收入。感谢微山农商银行的扶贫贷款好政策让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有盼头。”家住微山县鲁桥镇枣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明泉对到他家回访的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这只是全市农商银行金融扶贫的一个缩影。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全市农商银行主动承担起县域扶贫帮困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金融扶贫工作。辖内各农商银行紧密结合贫困群众致贫原因、信贷需求等情况,在特惠、便捷上做文章,让贫困群众应贷尽贷、便捷获贷。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推出富民农户贷、富民生产贷等扶贫小额信贷产品;与地方政府、扶贫办合作,重点加大对电商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三大特色扶贫工程的信贷投入;与团市委开展合作,积极推广鲁青基准贷;充分利用政府担保基金,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探索农村农民住房财产权、土地流转收益权及林权等“三权”抵押贷款;开辟小额扶贫信贷“绿色通道”,优先受理贫困人口授信申请,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办理时限,真正解决农户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慢的问题。邹城市张庄镇大烟庄村贫困户张太强,借助邹城农商银行及时发放的5万元扶贫贷款,加之给予的优惠利率,踏实做好长毛兔养殖,通过几年的功夫,其长毛兔养殖规模达到1200余只,年收入达到了5万元,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积极打造扶贫特色产业模式

近日,在邹城市石墙镇西纸坊村的玉木耳养殖基地里,四五十个村民在采摘木耳、收拾菌种,干得热火朝天。“再过几天,这一批木耳就可以卖了,这多亏邹城农商银行的帮助,要不然也没法顺利建起这六个大棚,养好玉木耳。这下不光我赚了钱,还能带着村里的贫困户一块脱贫致富!”西纸坊村书记杨某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杨书记于2018年开始接触玉木耳养殖项目,他认为该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引进价值,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导致项目无法推进。得知杨书记面临的困境,邹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主动与之对接。随后,石墙支行信贷人员进行全方位跟进,仅用三天时间就为杨书记提供了信贷资金支持。依靠这些资金,杨书记底气十足,在村里马不停蹄地展开项目,迅速建起3个养殖大棚,同时召集村里的贫困户来大棚一起工作,让他们边学边干,用一年的时间掌握了养殖技术。玉木耳长势喜人,靠着品质优良的优势,一上市就供不应求,杨书记养殖的玉木耳年底就实现了盈利。

随着这几年的发展,玉木耳养殖项目逐步迈入正轨,杨书记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他的带领下,西纸坊村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入股或者自建大棚的形式加入玉木耳养殖中来,玉木耳养殖也逐步成为石墙镇西纸坊村的一张名片,带领着村里的贫困户脱贫摘帽,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关键所在,信贷是脱贫的金融“活水”。围绕产业扶贫,全市农商银行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积极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农村电商、绿色生态种养业、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有效融合,将贫困户吸附在产业链上,确保产业发展真正让贫困户受益。

全市农商银行将全辖农商银行自身支持发展的160例优势产业项目编制成册,无偿送到产业空白村和有创业需求的城乡居民和贫困户手中;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强化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找准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的特色产业,吸引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实现非农收入增收脱贫,积极打造“产业+金融+扶贫”等特色发展模式。泗水农商银行与圣水峪红山奶牛场养殖有限公司协商,开展“公司+贫困户”的奶牛托养活动。从根本上突破了贫困户对奶牛养殖的技术难题,实现了贫困户收入的稳定,8户贫困户每家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贫困户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逐渐形成了“政、银、企和贫困户”多赢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了省政府、省银监局等多个部门的肯定和赞誉。

加大黄河滩区脱贫攻坚力度

55岁的吴大爷,是梁山县人,家住黄河滩区的矮瓦房。今年,梁山县实施黄河滩区居民搬迁工程,在赵固堆乡政府东北角建成一座新城——黄河社区。吴大爷一家6口,每人分到30平方米楼房。“咦,电梯真好!”“这儿今后是个小公园……”楼连排,路成网,来看新房的吴大爷抿着嘴笑。

黄河滩区迁建是山东省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做好黄河滩区迁建工作,山东省农信联社印发了《金融助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作方案》,明确全省农商银行系统金融扶贫目标、任务,指导济南、济宁等地农商银行加大对接力度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滩区人民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梁山农商银行积极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切实帮助黄河滩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主要采取了多项推进措施:一是成立了梁山农商银行黄河迁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级联动工作机制,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黄河滩区迁建金融服务具体措施。二是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黄河滩区实地调研,充分掌握滩区脱贫迁建资金需求,找准切入点。三是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专门研发“安居贷”,为拆迁居民提供购房贷款,消除后顾之忧。

梁山农商银行围绕梁山县黄河滩区主要涉及的梁山县赵固堆、小路口、黑虎庙3个乡镇,依托“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等贷款产品,通过“优质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信贷扶贫模式,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问题;加大“宜居贷”贷款投放,为109户居民提供住房按揭贷款 3726万元,为162户居民发放装修贷款19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题;以家庭亲情贷的模式,发放“喜结良缘贷”176户、1856万元,满足滩区迁建群众结婚喜事消费。通过有针对性的信贷扶持,累计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群提供扶持贷款920户、1.29亿元,有效解决了黄河滩区群众“就业难、安居难、娶亲难”问题。

全面提升精准扶贫服务能力

全市农商银行以推进普惠金融为契机,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布放ATM、CRS、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设备,把银行办到农民身边,有效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覆盖面,让贫困户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存取款、转账、查询、缴费等金融业务。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已布放各类电子机具16140台,电子机具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真正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面落实信贷惠民政策,切实让利于民,对于5万元以下小额扶贫贷款,实行“免抵押、免担保、基础利率”的优惠;对于带动脱贫的生产经营主体的贷款利率,给予利率优惠,真正让贫困户享受到了“阳光温暖”。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呼唤未来。全市农商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做好金融扶贫工作,为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为帮扶村建设的扶贫产业园

支持塌陷区贫困户发展渔业养殖

查看贫困户龙虾养殖情况

支持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

2021-01-14 ——全市农商银行系统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勇当金融扶贫主力军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60062.html 1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