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10日
第04版:

一次邂逅,三篇孔尚任佚文重见天日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众所周知,创作了《桃花扇》《小忽雷传奇》和杂剧《大忽雷》的清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孔尚任,是济宁曲阜人。而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称为“南洪北孔”。毫不夸张地说,孔尚任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 文化研究的方兴未艾,是无数研究者和爱好者共同推动的结果。三篇散落民间的孔尚任作品,时隔数百年重见天日,源自一次偶然,确切地说,源于邹城人张现涛对于文化的执着。 这要从5年前的一天说起。 2015年,从事经济工作的张现涛去太平镇,路过秦河村时,不远处是忙碌的工人和村民,正吆喝着嗓子干活。这是干啥呢?张现涛下车打听了一圈才知道,这里正在修路。闲聊中,有人说起村里的秦氏家祠,挖出来不少碑刻,还未来得及整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毕业于济宁师专中文系的张现涛,一直对家乡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对秦氏家祠也早有耳闻,听到有石碑出土,就打算去看看。到了秦氏家祠,村党支部书记听闻搞文化的人来了,一路小跑过来当导游。 秦河村秦氏祠堂,建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距今约二百八十余年,有正殿三楹,保存基本完好。“导游”这样介绍说。 顺着指引,几人来到石碑前。见石碑仍有残存的泥土,以及富有年代感的泥泞味道。 张现涛数了一下,碑刻有二十余块。拂去尘土仔细查看,碑上些许字迹显露出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这秦家祖上,还是大户人家!张现涛大吃一惊。嘱托村里好好留着石碑,值得以后细细研究。 这些碑刻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朝廷封赠秦生镜父母、秦生镜夫妻和秦济夫妻的三块圣旨碑刻,即《封赠秦生镜父母圣旨》《封赠秦生镜夫妻圣旨》《封赠秦济夫妻圣旨》。 几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不知不觉走到了主体建筑东南角。这里竖立的一块碑,吸引了张现涛的目光。这块碑没有清洗,字迹也模糊不清,显然是刚出土的。尽管内容不好辨认,但落款可见“康熙”“孔尚任拜撰”等字。 这是孔尚任写的碑文。从秦家祠堂回来,张现涛一直喃喃自语。这件事就像石头一样,悬在他的心上。 终于到了周末,张现涛邀来一个会做拓片的朋友,俩人又来到了秦河村。拓片整理过后,《创修秦氏家祠记》呈现在了眼前: 古人立庙,所以象生之有堂;立寝,所以象生之有室也。建之门内,以示不敢远其亲;位之门左,以示不忍死其亲。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则无庙”。 然存亲立庙,亲亲之至恩;祖功宗德,尊尊之大义。古之人思其人而爱其树,尊其人而敬其位,况庙乎?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况祖宗乎?于是礼缘义起,至明朝定制。凡大夫士庶人,皆得立五庙,祀高曾祖祢以及始祖。 及始祖者,尊尊之大义;祀高曾祖祢者,亲亲子国恩;不以位之尊卑限甚盛典也。但氏族不明,宗子之法不立,天下无世族大姓,立庙之典虽存,立庙之事久湮。邹鲁为圣贤之乡,流风余政犹有存者。 秦姓乃先贤秦非之后,世为鲁大族,分居滕邑。明成化中,有自然公者,始迁邹之庵上庄。以稼穑开家,艰难缔造。不及百年,而子孙繁衍,丁众满千,诗书彬雅,皆成名荐,绅列名博士弟子员者半于胶庠。 秦氏之有自然公,如商之有契,周之有稷。开国肇家,理固无二致也。今聚族而处者,耕桑庐舍,烟火数十里。立庙于宅之西,以追祀其始祖,又各以其高曾祖祢而附之,亦礼缘义起,亲亲尊尊之至情,固圣贤所必取,亦朝廷所不禁也。 计正庙三间,门厢寝庖以渐而修。四时礼祀者,以祭田岁入供之。余忝甥馆,每得与助宾之列,观跻跻跄跄灌鬯酌献之礼,实与邹鲁孔、孟、颜、曾并称盛美。盖非贤者之后,乌能世其家于千百年之久哉?是为记。 时大清康熙二十七年三月既望,钦差监督下河官、前圣驾幸阙里召充经筵讲臣陪侍宸游奏对称旨、特用国子监博士、至圣六十四代孙、愚孙婿孔尚任熏沐拜撰 文中,孔尚任自称“余忝甥馆”,语本《孟子·万章下》:“舜尚见帝。帝馆甥於贰室”。赵岐注:“贰室,副宫也……《礼》谓妻父曰外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尧以女妻舜,故谓舜甥”。后因以指赘婿的住处或女婿家,落款“愚孙婿”。由这两处,张现涛明确了,孔尚任是秦河村秦氏的女婿。那么,孔尚任具体是谁的女婿呢? 张现涛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诗文集汇编》所影印的秦济《止园集》,发现诗集前有孔尚任作于康熙辛卯年的序。 秦济(1652-1735),字公楫,号忍庵,人称止园先生,清邹县(今邹城市)人,以贡生历官江苏靖江知县、陕西狄道知县,性至孝,少随父宦游苏州、定州,即以诗文名,吴伟业、蒋超等曾与之唱和。后谢世居家,筑止园,益功于诗,著有《止园集》六卷附词一卷,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秦济之父为当地著名文人秦生镜,是孔尚任的岳父。秦生镜,字水心,顺治、康熙年间人,以贡生官四川顺庆府通判,江苏苏州府同知,河北定州知州,终水部员外郎,著有《冰玉堂集》,康熙二十八年(1689)刻本,扬州图书馆藏。秦济的《止园集》中,有孔尚任为其创作的序文,全文如下: 余舅水心先生筮仕蜀、吴,著有《蜀吴游草》,苍润奇秀,能肖其山川风土。余弱冠得卒读,奉为指南。惜余从事帖括,未能三复请益。及余被征出山,先生亦再起刺定武,风尘鞅掌,更失从游之愿。两内弟公楫、公霖随侍琴鹤,亲聆风旨,各有著作,成一家言。曾寄余京邸,余惊见二陆,舌矫目眩,不敢稍有优劣也。 今公楫补令狄道,行李已载矣,乃出全稿见示。其体裁不一,而皆取其精而至者。如古体,则似十九首;选题,则似鲍、谢、徐、庾;唐人,则似钱、刘,骎骎而入李、杜之堂;宋人,则似苏、陆;元以后及明之北地、信阳、历下、太仓,则不屑屑为矣。 近人多趋新城,窃其粉泽以相服媚,而公楫犹厌薄之。故其诗淡而腴、丽而清,琴筑之音若有山水杂而和之,使人倾耳移情,不能定其何响,所谓自成一家言,而在天下附和品骘之外者也。其余每握手与之论诗,公楫但俯而笑,余卑之不敢高论,恐失言也。孰知其暗修精进,已得此中三昧。 今驱车出三秦,边尘猎骑,白草黄羊,唐人所咏塞外风物,无不历历目睹,触发雄思,仗剑长吟。其晚年诸作,必更进而大变,当非余钝笔之所序已。 康熙辛卯长至日,云亭山人孔尚任拜撰 文中明确表示“余舅水心先生”“两内弟公楫、公霖”,张现涛判定,孔尚任就是秦生镜的女婿。之前的问题,在发现了这篇序之后迎刃而解。 而在《桃花扇·本末》中,孔尚任有言:“族兄方训公,崇祯末为南部曹;予舅翁秦光仪先生,其姻娅也。避乱依之,羁栖三载,得弘光遗事甚悉;旋里后数数为予言之。证以诸家稗记,无弗同者,盖实录也。独香姬面血溅扇,杨龙友以画笔点之,此则龙友小史言于方训公者。虽不见诸别籍,其事则新奇可传。《桃花扇》一剧感此而作也,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 光仪,当为秦生镜的别号。有人释为秦光仪是孔尚任的舅舅,则是未明了“舅翁”的含义。在秦氏祠堂所存后人墓碑中,多处出现“德配孔氏”字样,证明孔、秦两族当年确为通家之谊。相距不远的曲阜、邹城两家望族互通婚姻,实在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才有了孔尚任为内弟秦济《止园集》作序、为岳家秦氏祠堂创修撰文的佳话。 张现涛由此推断,秦生镜为孔尚任转述南明旧事,让孔尚任得以创作出不朽名著《桃花扇》。孔尚任的成功背后,老岳父秦生镜功不可没。 几年前曾在《文化周末》发表研究进展的张现涛,没有自满,同记者交流时他表示,近两年,对于孔尚任的研究又有了新收获。 这篇佚文的发现,源于仲子后人之一,同为文化爱好者的仲伟帅对清代诗人仲承述资料的整理过程。 仲承述,字显武,号鳞舟,别号陪尾山人。仲子六十三代主鬯孙。生于康熙二年(1663年),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衍圣公孔毓圻咨题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卒于雍正六年(1728年),终年66岁。 仲承述和孔尚任有何交集?根据记载,康熙于曲阜谒孔庙行祭礼的同时,游览孔林,孔尚任为之讲经导游,备受称赏。十二月初一日,接吏部官报,授为国子监博士。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38岁的孔尚任进京,入国子监,为博士。二月,于国子监开坛讲。就在孔尚任赴京后的三个月,仲承述携其诗稿《陪尾山人诗集卷之一》——《鹤洲近草》,请序于孔尚任。孔尚任作: 余每谓诗之一道非有兼人之才识与夫兼人之气概不能作且不能学也。何者?诗尚骨力精神。若无骨力精神,即穷尽古今篇章,终属效颦学步,亦安能成诗哉!吾今见鳞舟诗而始信余言之非妄矣。葢鳞舟故先贤仲子裔也。仲子昔在圣门,赋兼人之质,学造升堂,而鳞舟世代相承,犹有先人遗风。 余初交时,乃在甲子岁。皇上祀先圣,余谬充讲筵,而鳞舟亦在陪祀列。余乍见而深器之,已不敢以寻常少年目之矣。后鳞舟以特恩较艺辟雍,每一作出,輙为大司成翁铁庵先生所称赏,许其棘闱必售,欲收诸药笼待用。 余时忝成均博士员,即凂余留之,而鳞舟坚以定省辞,余固知矫矫溟鸿不可以世味罗致也。旋聚首京邸,雅数晨夕,乃得尽读其桑梓之豪吟及往返京华之题咏,见其神清骨劲格老意真,长篇短章无一笔不带性灵,若非具兼人之才,抱兼人之气,何克有此乎? 余益叹其笔峯之雄健渊源有自,非可为他人袭取也。况从此而精进不已,必有数倍于此者出,将纵横中原,独建旗鼓震天蟠地,吾又安能限其勇往之所至哉。 康熙二十四年岁乙丑夏阙里孔尚任东塘谨序于都门官舍 三篇佚文重见天日,不仅填补了相关文献的空缺,也让一个更加真实的孔尚任走到了我们面前。让沉默许久的文献重新开口讲话的故事,着实妙趣横生,让人津津乐道。这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历史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的必然选择。 ①秦氏家祠“五世同堂”匾额②济贤殿③孔尚任④张现涛(右一)在讲述当时的发现⑤秦氏家祠院门

2021-01-10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9804.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