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7日
首页
第01版:

夯实基层基础 零距离服务群众

——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济宁实践

■本报记者 宋仪凯

欲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途径,探索实践了“一核引领、多网融合、四治共促、精准服务”模式,坚持以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实施网格化管理、区域化统筹为基础,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为抓手,给群众提供精准化零距离服务,为城市基层治理装上了“红色引擎”,努力打造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

夯实基础 强化保障

基层党组织有能力为群众办实事

盛夏时节走进北门社区睦邻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教育体验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阅览室……3000平方米的服务大楼功能一应俱全,这里已成为凝聚党心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城市治理的根基在于基层组织,重心在街道社区。近年来,我市把街道党组织的重心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把社区党组织的重心转移到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上,全面建立街道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强化街道对公共服务事项的综合管理权。明确社区承担的62项服务事项,切实为社区减负,使社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服务群众和社会治理等。突出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市、县设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建立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织网连心 全域覆盖

形成沉底到边的网格化管理组织体系

近日,73 岁的居民曹云英来到任城区古槐街道西门社区中心申请经济适用房。陪同她一起来的不是儿子、儿媳,而是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员吴晓逸。曹云英告诉记者:“儿子们都上班,我自己腿脚也不好,所以有事就第一时间想到找网格员。”作为网格员,吴晓逸既熟悉网格内每户居民的基本情况,又了解各项惠民政策,帮助居民代办各项手续得心应手。在吴晓逸的对接下,曹云英很快就搞清楚了经济适用房申请的流程和手续。

为解决大社区、小服务之间的矛盾,我市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相互融合,做实网格化党建,一网兜起区域大小事。目前,全市26个有城市社区的街道,共建立1844个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1353个、楼院党小组4943个,全市共配备网格员1495人。在现有党建网格的基础上,我市整合组织、人社、综治、城市管理等部门单位在社区设立的网格,推进“多网融合”,打造各种信息依托网格统一收集汇总分理、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网”。兜底管理,实现区域性党组织全覆盖。在商圈市场、各类园区、商厦楼宇等“两新”组织集聚的地方组建综合党委,建立65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通过优化设置党组织,织密扎紧城市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组织网络体系,为加强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提供组织保证。

互联互动 共建共享

完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机制

日前,任城区疾控中心人事科科长段金梅来到她联系的竹竿巷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党员,段金梅2016年开始到社区报到,定期到社区开展服务活动。近年来,我市围绕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打通驻区单位、垂管行业、城市社区的“围墙”和“壁垒”,在共建共享中推动工作融合。全面推行部门联系社区、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全市1.9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活动。建立行业系统部门与所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定期沟通协商党建挂职机制,压实行业部门党组织与街道党组织互联互动责任。建立党建工作联盟和区域治理委员会。在商圈、园区等成立党建工作联盟,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使区域内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各种组织成为紧密型的发展联合体,实现资源和信息优势互补,提升区域治理水平。

四治互促 统筹联动

健全完善多方参与治理机制

每周四,任城区古槐街道吉祥社区都要在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导下,召开由居民代表、街道社区干部、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居民说事”。在“说事”中,倾听群众遇到的现实问题和难点问题,由相关人员现场进行解答或商议解决办法。

城市基层党建涉及区域、系统、条条、块块等多个方面,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我市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作用,加强对辖区内自治组织、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的领导,把各方资源力量整合起来,调动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凝聚起城市基层治理的合力。

今年以来,全市242个社区已组织“居民说事”1600多次,共协商解决背街小巷绿化少、小区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事项1080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把一大批矛盾问题化解在了最基层。注重德治的先导作用。挖掘儒家传统文化的优势资源,在社区建立“和为贵”调解室,将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推动地方善治的重要力量。强化“互联网+”党建平台,以县(市、区)为单位,整合党建、民生、综合治理等信息资源,统一建立综合性、智能化的区域化信息平台,以智能化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和效率。结合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O2O线上线下同步”、“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等举措,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真正实现“群众点单,信息跑路”,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赢得了群众满意。

共建共享 精准对接

以服务实效赢得群众满意

近日,粉莲街社区组织诚信物业公司举行红色物业成立大会,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健全物业服务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提高物业服务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全方位打造“红色物业”。“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建立联合党支部后,就是一家人了,不能只顾节约成本,关键是要把小区物业服务水平提高上去,让居民满意。”物业公司负责人说。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令声。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切实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发挥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体作用,打通了党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群众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健全落实社区“两委”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作制度,推行服务事项“前台一个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等模式,开展清单式、菜单式服务,建立需求、资源和服务“清单”,推行党建项目认领,群众点单,社区服务,实现了需求和服务的无缝对接。还在居民小区、网格内落地建设“红帆驿站”,网格党支部有了综合活动场所,具备了办公、为民服务、学习交流、议事协商、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充分发挥出了党员加油站、政策宣传站、民情收集站、群众服务站的作用,把阵地触角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后100米,让群众感受到了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服务就在眼前。

与此同时,我市还扎实抓好机关、农村、企业等领域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服务功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为实现全市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居民说事”说出社区大和谐。 ■记者 杨国庆 摄

2019-07-27 ——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济宁实践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966.html 1 夯实基层基础 零距离服务群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