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
首页
第08版:

山高人为峰

——晁岱双的书法艺术

特邀记者 王澎波

在所谓的“流行书风”日渐式微的今天,能够根植于传统,严谨认真,取法乎上,入古出新的书法家越来越光鲜明亮,引人瞩目,青年书法家晁岱双当如是。习书四十余年以来,晁岱双对传统文化、经典法书作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安静地、坚韧地坚守着传统的阵地,其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书法作品也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具有时代符号的正大气象。

晁岱双于1970年出生于山东嘉祥县 ,受家长教诲和老师熏陶,晁岱双自幼酷爱书法艺术,1992年考入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除了学好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外,对书法更是每日临池不辍,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书法成为他人生的执著追求,在刻苦磨炼技艺的同时不断研修学习。2000年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书法技艺有了巨大的进步,但他并不满足于手上功夫的提高。为追求更高层次的进步,2004年继续在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攻读中国书法文化专业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在欧阳中石先生、刘守安等诸位先生的指导下,遍临名帖,精研书法理论,书法艺术水平和书学理论水平得到飞速提高。2007年底顺利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8月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在新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2011年11月顺利出站,并调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晁岱双也是国家博物馆建馆以来第一位博士后。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立体的百科全书,在这本百科全书之内,晁岱双如鱼得水。从事中国书画、碑帖的研究与鉴藏工作期间,晁岱双每天和古籍字画在一起,好像与古人隔空对话,畅游于古贤的文化、艺术、生活之中,汲取古人的营养,领会先贤的智慧,让他的书法艺术更加古朴厚重。自去年担任展览策划与美术工作部副主任以来,晁岱双参与组织策划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书画作品展,这就更加拓宽了他的视野,让他的书法艺术更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

作为一名书法家,晁岱双书法五体皆能,尤善行草书,行草书上溯魏晋风,尤以“二王”为宗,兼顾宋、元诸家,逐渐形成了遒劲妍美的书法风格。观晁岱双所临写的二王经典书作,行行疏密相间,相映成趣;字字点画呼应,气脉贯通,整幅作品往往起伏跌宕,字如行云流水,气势贯通 ,浑然一体。晁岱双能充分理解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抓住作品中体现的微妙的情感变化,与古人气韵相契合,真正做到形神兼备。这种形神兼备不是对古人的亦步亦趋,而是将自己对生命的赞美融入到作品中,使其作品在雄健中略带遒媚,既有王羲之的劲健,又有赵孟頫的妍丽,尽显唯美的格调。

晁岱双认为,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讲究结构、点画、笔墨等法度的东西,更应该注重内容,能够反映书法家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正如他的导师欧阳中石先生所言,“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做字是为了行文,行文是为了载道,电脑碑刻也都可以载道,为什么还要书法?因为书法能使‘文以载道’的‘文’焕发出更好的光彩,书法还应追随时代,为时代服务,做到‘切时如需’”。在晁岱双的笔下,传统的诗词歌赋是最为常见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他崇尚经典、敬畏经典的思想境界,而题跋作品和自作诗词及理论文章则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传承发展。近年来,晁岱双还把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融入书法作品中,他认为这种做法一方面能够提高自己作品的精神容量,另一方面也希望更大程度的影响社会,教化世人。同时,根据内容的不同,晁岱双会选择不同书体来表现,传统的诗词用行、草书之,经典短句、成语、谚语、吉祥用语等则用隶书和楷书来呈现,而古籍、拓片、名作的题跋更多的选用小行书或小楷来注解。总之,晁岱双的书法作品在学习前人、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的探索和感情,反映出他独特的个人风格样式,反映出他深厚的学养和至真至纯的性情。

古人云:居高声自远。有了读书求学、工作生活的这些积淀,再加上似乎与生俱来的勤奋,晁岱双不但书法实践方面境界更上层楼,参加多次国内外书法展览交流和讲学活动,并时有获奖;而且书法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出版和参编了多部书法专著,发表书法论文几十篇……一时间,其作品、专题介绍散见于各类媒体和出版物,晁岱双的名字也引起了更多人们的关注。2016年3月,晁岱双书法作品还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在这个一直引领全球时尚风潮和喧嚣繁华“世界的十字路口”,晁岱双的作品如兰花般静静绽放,释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从嘉祥偏远乡村的农家娃到大学教授再到国家博物馆的研究馆员,晁岱双无疑成为从济宁走向全国的优秀书法家之一,一路走来,他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可想而知。当记者希望晁岱双分享一下学书心得和研究成果时,他却憨厚耿直的笑言:“我哪里是什么书法家呀”。晁岱双坦言,能有今天的一点成绩,是世代为农的祖辈勤劳质朴、诚信守规的优秀品质影响着他,是家乡的山水和土地滋养着他,是孔孟思想、汉碑汉画的传统文化滋润着他。在文化的相互沟通、学术交流中,晁岱双可以说是从济宁到北京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一名使者,但他却谦虚的把自己比喻成一只信鸽,他表示将常回家看看,把搜集到的信息带回来,和济宁的书法家共同学习,相互提高,身体力行的为家乡贡献绵薄之力。

晁岱双认为,创办《书画名家》专刊、专栏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他希望要大力宣传土生土长的济宁本土艺术家,也要把全国的艺术家介绍给济宁的读者、观众,在宣传书画家的同时也要让济宁人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当中。晁岱双说,《书画名家》一定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水平。

山高人为峰,徜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知识与美的殿堂之中,我们坚信,晁岱双的艺术之路会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晁岱双,男,1970年5月出生,山东嘉祥人。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专业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后,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博基金会秘书长,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馆藏法书与碑帖拓本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理论的教学、科研与书法创作。书法实践以东晋书风为宗,尤取法“二王”,隶书以汉隶为宗。书法作品曾多次特邀入展国内外重要书画展览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新加坡内阁等诸多单位收藏。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和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澳门等地区进行访问及学术交流。出版著作多部。2010年以来,书法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展出。2016年3月,晁岱双简历与书法作品循环播出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艺术家名片

晁岱双先生向郑元华董事长书赠墨宝

行书韩愈《师说》节选(183X97厘米)

行书斗方王维诗 (68×68厘米)

行草团扇孟郊诗(50×50厘米)

行草折扇白居易诗(68X34厘米)

西周青铜器铭文拓片题跋(60×26厘米)

2018-10-29 ——晁岱双的书法艺术 1 1 日报 content_595688.html 1 山高人为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