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
首页
第01版:

斑马线前需互相礼让

■本报记者 唐修岳

“车让人,让出一分文明;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善。”自我市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以来,很多机动车驾驶员都能够积极响应,让礼让斑马线成为交通文明新风尚,而行人在通过斑马线时一个礼貌的回应,更让这份礼让充满温馨,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的理解与尊重。可与此同时,在机动车驾驶员积极礼让行人的时候,也时不时地出现了行人通行“慢吞吞”的现象,让机动车驾驶员感觉“不公平”。

据了解,“机动车礼让行人”是一项已写入法律的内容,“礼让斑马线”活动,其本意也正是希望“白纸黑字”的法规转化成“习以为常”的出行自觉,令各方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得以保障。但“礼让”不应仅限于机动车,行人对机动车也应有基本的“礼貌”。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大国,“礼”的意识曾贯穿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一些环境场合当中,“礼”的意识却没有表现出来,导致不同的群体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有车的司机”和“无车的行人”在道路交通场合中也一样。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是文明交通出行的体现,这必然是要提倡的。但作为行人是不是也应该快速通过斑马线,大家互相体谅一下呢?”采访时,出租车司机陈师傅疑惑地向记者表示,他曾多次开车遭遇“慢吞吞”的行人。

28日上午,记者通过对市区洸河路上一斑马线通行情况蹲守调查后发现,陈师傅提及的情况并非个例。调查期间通过斑马线的行人中,有带着耳机或低头玩手机,边走边玩不看四周的车辆随意横穿的;有三三两两“散步式”通过斑马线,导致车辆拥堵现象的;有走到道路中间,突然折返杀个回马枪,让礼让的驾驶员措手不及的……

在调查期间,私家车主孙先生向记者无奈表示,那些在他礼让后却“慢吞吞”通过斑马线的人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对他“停车礼让”的不尊敬。“毕竟尊敬是需要相互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交通文明’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采访时,孙先生还呼吁道,相互尊重的“礼让”才是有效的。

“人家驾驶员让了咱,咱们也快速通过,你我都行个方便道路才能更畅通,毕竟礼让这事儿本来就是相互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刚刚通过斑马线的市民牛女士也赞同说。

通过采访和调查,大多数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认为,在大力纠治少数司机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时,也应积极提倡和告知广大行人尊敬车辆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闯红灯,不穿马路,不刻意逗留,不刻意慢走,不在路上嬉戏打闹。以此,道路才能更加畅通安全。

斑马线前人车互让。 ■记者 杨国庆 摄

2018-10-29 1 1 日报 content_595641.html 1 斑马线前需互相礼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