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范文迎
加强学校党建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关键性意义。近年来,济宁市教育局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强化一手抓教育事业发展、一手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和鲜明导向,坚持党建领航教育发展,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从严从实狠抓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党建领航“强引擎”
市教育局党委确立了“一纲五线二十目” 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工作为纲,坚持党建工作与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目标,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每年年初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计划,严格落实党建工作清单制度,全面推行清单管理,以“清单化”明确目标任务、树立问题导向。通过科学定单、动态管单、从严考单,层层明确主体责任,细化到人,量化到岗;细化分解年度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明确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任务、措施、时限和目标要求,做到行之有规、奖惩有据。
标准化建设“推示范”
围绕提高中小学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抓规范。印发了《济宁市中小学党建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坚持抓实基层、打牢基础,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切实通过规范化建设整体提升我市中小学党建工作水平,实现组织设置更加科学优化、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党员队伍更加充满活力、场所功能更加务实管用、工作载体更加形式多样、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基础保障更加充分有力、工作业绩更加突出有效的目标。二是突出抓示范。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党建工作示范校创建活动,按照“重点培育、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利用三年时间创建300所(每年创建100所)党建工作示范校,着力打造 “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社会反映好”的“五好”党建示范校,挖掘、培育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可复制推广的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不断创新中小学党建工作机制,完善党建工作体系,切实提升全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2018年7月,命名并表彰了首批100所济宁市中小学党建工作示范校。三是突出抓下沉。持续推进过硬支部建设,把支部建在学校级部上,做到活动在支部开展,教师党员从支部带动,作用通过支部发挥。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基层党组织“党员活动日”、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开展“建过硬支部、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活动,落实党员亮化记分制度,建立管理台账,开展“教师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互帮共建结对子”、“党员公开承诺”等工作,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干事创业、争先创优。
学思践悟“提境界”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健全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每年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定期集体学习。以党的建设为纲,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强党建、做四好、加油干,共同为教育发展尽责任”实践教育,通过开展争做“四个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即:优服务,当先锋,争做教育机关廉洁干事好干部;善管理,树品牌,争做孔孟之乡干事创业好校长;做四有,铸师魂,争做圣地杏坛德高业精好老师;重家风,育品行,争做母教原乡科学教子好家长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思想境界、能力作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教育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中国梦·教育梦”主题演讲比赛,全市共415名教师参加了比赛,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6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面向全市教育系统全体干部师生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微党课大赛,报送18节微党课参加市直宣传系统党委组织的比赛,分别获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优秀奖4名。在市直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中开展“为党旗增辉,为教育添彩”为主题的“微型党课”轮讲活动,党支部书记亲自主持党课、带头讲党课245人次。制定了“孔孟之乡教师誓词”,以开学典礼、教师节等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教师开展从教宣誓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敬业爱生、无私奉献、乐教乐学、为人师表”四种精神。组织教师全员师德师风法律法规考试,不断筑牢师德师风思想防线。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连续举办四届“廉政文化进校园”书画作品展。
群众满意“树品牌”
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在认真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持续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推进大班额工程、全面改薄工程、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等,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的矛盾,推动济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市直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调研工作54次,形成调研报告38篇,累计查摆重点解决问题58项。举办了市直教育系统服务改革发展“金点子”创意大赛,市直教育系统广大党员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共征集“金点子”139条。组织开展市直教育系统“立德树人 服务教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征集优秀党建品牌18个,基本形成了 “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工作格局。围绕“察民情、通民意、汇民智、解民忧”的工作思路,用“互联网+”模式搭建“全市教育系统教育民意通服务平台”,全市共有1842个学校参与,建立公众号1088个,建立微信群21485个,91.5万家长关注微信公众号,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反映问题或诉求,实现了群众线上提建议、讲诉求、找服务,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线下答疑问、解难题、办实事。建立了“济宁市教育局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市直各学校共13支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扶贫助困、结对帮扶困难学生、走访慰问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问题,与市公安局、工商局三部门联合建立联席会议、督导包保、连带捆绑责任追究等系列制度,建立举报台账,实行销号处理,形成全社会抵制有偿补课的浓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