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山东迅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率先制定《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启动“一次办好”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保障。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一次办好”不是高亢的空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改革行动,也是目前为止难度系数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难度大,必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含金量高,就更需要持之以恒。真正办好“一次办好”,就要胸怀为民思想,着重转变观念,不搞变异变形,把“一次办好”落到实处。
“一次办好”,旨在为民。民之所想,政之所向。在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中,在思想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没有思想上的为民情怀,就不会有行动上的利民措施,只有想群众所需、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盼,才能将“一次办好”真正成为惠民生、优环境的切实之举。要切实扭转“官本位”思想,改变“官老爷”作风,甘当老百姓的“店小二”,为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变人民群众要办事为政府要办事。在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的参与度,切实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以“一次办好”改革的一马当先,激发市场活力的万马奔腾,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改革聚焦什么,百姓关心什么改革着眼什么,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存在的卡点、难点、痛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在效果上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改革成效的发言权和评判权交给广大的企业和群众,建立并落实企业群众的评价制度机制,始终将企业满意不满意,群众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一次办好”,贵在理念。刘家义书记强调,我们同先进省份的这差距那差距,根子还是解放思想的差距。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关键要理解“一次办好”体现的执政理念。“一次办好”,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一次办好”的改革设计,不是凭空而出,不是想象而来,而是按照问题导向,来自于企业群众所想所盼。曾经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现象现在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让群众“跑断腿、磨破嘴”等问题仍然禁而不绝,而“一次办好”就是冲着这些困扰群众的难题而去,改革的内涵就是“一次办结,群众满意”,从“一次办结”提升到“一次办好”,一字之差,体现了政府看重的不仅有企业群众办事的结果,还有过程的体验,要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于为民服务的全流程,遵循的就是群众路线,体现的就是执政为民。“一次办好”,体现了简政放权的理念。要想实现“一次办好”,需要众多制度性变革和技术性措施,比如取消困扰百姓多年的各类奇葩性证明,减少压在企业头上的各类保证金带来的资金压力,消除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解决同一链条上各环节事项重复提供证件的繁琐要求等等,这些都是释放社会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简政放权的具体体现。“一次办好”,也体现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一次办好”的目的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办”的角度倒逼政府各部门及工作人员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努力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流程、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次办好”,重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一次办好”也不是伸手就能触到的目标,需要下大力气、花大精力,狠抓改革措施落地见效。落实“一次办好”,要在重点方面狠下功夫。要开展优化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建设项目审批、简化水气暖报装、简化获得电力、便捷获得信贷、优化政务服务、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推进信息共享、营商环境评价等专项行动,分门别类推进落实,以点带面力求突破,有量到质逐步优化。落实“一次办好”,要在细微之处狠下功夫。政府各服务部门要对审批事项、服务事项实行预先告知,让企业群众明明白白地知道办事的地点、办事的人员、办事的流程、办事的标准。要及时受理办理,设置审批服务时限,严格在时限之内办事,最大限度地快捷办理。要落实一次告知制度,对达不到办理条件的实行一次告知,坚决杜绝企业群众跑一次一个问题、办一次一次不行的现象,能办理的让群众满意,不能办理让群众明白。“一次办好”承诺容易落实难,无论是在政务服务的哪个环节,都需要拿出对企业群众绝对的诚意,才能真正使“一次办好”取得扎实成效,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