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
首页
第02版:

梁山: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通讯员 刘继华 李声晨 张瑞振 梁山县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农为本、注重保护的基本原则大力打造乡村旅游集群,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梁山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策划开发以自然生态为主体的田园风光、以乡村民俗和人文活动为依托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依托乡村度假、康体养生等需求,推出一批旅游要素齐全、功能完善的旅游集群片区,鼓励周边农民包装农家庭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农事体验项目,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推动梁山景区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整合、包装、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向品牌化、精品化发展。打造推出黄河生态之旅、赏花采摘之旅、温泉养生之旅、运河农业之旅、风情小镇之旅、民俗风情之旅等六条乡村旅游线路。鼓励和支持发展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马营镇、馆驿镇、黑虎庙镇、杨营镇、赵堌堆乡、小安山镇等规模化的葡萄、西瓜、玫瑰、食用菌、有机蔬菜、韩国梨种植、千亩鱼塘、克隆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基地,通过景观营造、设施配套、线路整合等手段,打造集产业观光、科普认知、农耕体验、摄影写生、旅游休闲、采摘垂钓与购物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旅游区。 分层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梁山县从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中择优选择了3个村庄作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村庄作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同时,加大督导考核力度,狠抓“三个一工程”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分别包保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对39个示范点从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绿化、公共服务、乡村文明等各个方面列出任务清单、完成时限、责任措施。目前39个村已累计完成投资1200多万元,修建下水道3.2公里,栽植高大乔木4万余株,建设公共服务场所1500多平方米,美丽乡村示范带动效应初见成效。美丽乡村覆盖率建设工作全面实施。针对A、B两类321个村,实行“化块”“逐月”推进体制。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推进,制订纲目式材料明细表,逐项落实,逐项逐条验收报备;坚持一月一督导,一月一考核,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保洁、乱贴乱画、坑塘水体、标识、文化广场、文体服务中心、村办公场所等为重点整治内容,每月集中时间进行督导考核,做到及时反馈,即时整改。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扎实推进。据了解,大路口乡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已高标准进行民宿院二期工程建设12处,新修花海游步道1600米,整理花海微地形约3万立方米,新建花海紫藤棚架600余米,新建休闲游乐项目一处。同时,依托贾堌堆农家寨AAA级乡村旅游景区品牌,年初组织策划了“好客贾堌堆,古寨过大年”主题活动,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精彩民俗文化展演、美食娱乐、斗鸡斗羊表演、花海灯光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总收入达1200万元。此外,拳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岳家大院修建、拳铺老街修复及绿化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多措并举力推乡村文明建设 梁山县以绿化、净化为重点,组织青年志愿者进村(社区),利用发放传单、讲座等多种形式,协助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讲解卫生知识,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和改厕、改厨、改圈行动,消除脏乱差,建设整洁美观的村居环境。积极开展相亲大会、集体婚礼等移风易俗的婚庆交友活动,在农村青年中倡导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家庭观、消费观。依托村(社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蒲公英小屋等阵地,引导农民群众开展阅读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大力弘扬敬老助老、邻里团结、诚实信用等传统美德,帮助制定评选标准,协助开展好“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和“好青年”“好儿女”“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把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结合实际开展“金晖助老”“牵手关爱”“青春扶贫益暖齐鲁”等志愿服务行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大力加强农村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村民改进生活方式、提升文明素质。

2018-10-21 1 1 日报 content_593378.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