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最平凡最普通的莫过于草了,承载着时光,枯荣盛衰,走遍天涯海角。
只要有土,丰腴抑或贫瘠,草都会昂昂扬扬,旺旺盛盛。浩气抑或戾气,草都会坦坦荡荡,从从容容。
汉代王充在《论衡·量知》中写道:“地性生草,山性生木”。草是地的性,地是草的命。草长在我们的前世,活在我们的今生,又挥师我们的后来。
有多少风雨化作春天,有多少寒暑成就季节;有多少大地沉沦了崇高,有多少巨峰提升了平凡;有多少叹息惊扰了华年,有多少岁月积淀了容颜;有多少记忆消弭了时光,有多少翅膀镌刻了天空;有多少漂泊酝酿了闪电,有多少缄默铸造了永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的草汪洋恣肆,喧宾夺主,既是现实原野的“荒秽”,又是世外桃源的“忘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诗人既对草除之后快,又深陷其中,爱之不弃,在不能自拔的矛盾中打造一方精神的净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草蕴藏着生命的纹理和自然密码,年年岁岁,生生不息,芳侵古道,翠接荒城。在千百年的史册中淡定自若,从容不迫,汪洋似火。萋萋的芳草之情,牵动的是远行的步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的草是春天的使者,点燃的是青春之火,扬起的是生命之帆,跃动的是蓬勃诗意。春风万里,柔弱的身骨驱走严寒,一路生机,一地盎然。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的草彰显了江南的柔软和华丽、缠绵与悱恻、绵长和幽远。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的草点亮的是文人的雅兴和情思,涵养的是诗人的眼界与心胸。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的草狂放无羁,自由自在,豪迈旷达,无拘无束,率性天真。“灵魂安处是我乡”,有草的地方就是大地的胸膛,有草的地方即可把灵魂安放。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的草呈现无边的孤独、惆怅心境和旷世的寂寞。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的草生命力旺盛,挡不住的蓬勃,别样的妩媚和妖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辛弃疾的草写尽清平村居之乐,弥漫着青涩气息,展示着原始风骨。
《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药,治病草”“菜,草之可食者”。
所谓的药,所谓的菜,所谓的庄稼,其实都是草。他们前世是草,现世也是草,来世还是草。
草磨砺了我们的牙齿,蠕动了我们的肠胃,涵养了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一生属于草,土命的草是我们的命门,草是我们的生存之基,草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没有草,人类焉能生存?没有草,人类焉能诗意的栖居?
叫庄稼的草,骨子里还是那份淡泊和操行。
叫作物的草,不忘初心,不改初衷,血脉里还是永恒的涛声。蹲下来,你听拔节的音响,你听水走遍叶叶脉脉。站起来,你看碧绿行色匆匆,踏遍大地的沟沟坎坎,走遍岁月的枝枝干干。
汲水的是谁?是谁抱定汲水的陶罐,又是谁把远走他乡的灵魂召回?
少年时的农活,就是除草。越是烈日炎炎,越是除草的好时机。一锄下去,刚刚精神的草、原本和庄稼争风争雨的草,瞬间叶蔫茎萎。没有根基的草,被暴日抽走水分,随即枯萎归尘。
“锄禾日当午”,锄的是草,活下的是庄稼。庄稼是一岁一枯荣,在人类的精心编排下自然着轮回季节。提前谢幕的草,可是野火烧不尽的草,春风吹又生,来年依旧从大地的心扉里长出。
狗尾草、狼尾草、芨芨草、扁扁草、马唐草、猫眼草……草草皆兵,被我一一打败杀死。戴着草帽的父亲挥汗如雨,我也挥汗如雨。远来的风热辣辣地吹过脸面,一地庄稼此起彼伏,汪洋如水。
农闲的日子,到洸府河两岸割草喂羊喂猪,抑或牵着羊四处溜达。咩咩声处,青草枝断身残,青涩气息弥漫在空气里,幸福写在脸上。我看看羊,羊看看我,我们再一同看看青草,无比默契。天高云淡,风轻柳绵……
日高天热,吃饱的羊卧在树荫里尽情地反刍,一遍又一遍咀嚼宁静时光。我索性跃进河水里,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青蛙,在水草中穿梭游走。地里的青草妩媚,水里的青草缠绵,血浓于水的不离不弃。
棉棉葔、马蜂菜、苋菜、羊蹄棵……能食用的野菜挖回家,或清炒,或凉拌,或肉炖,母亲总是妙手做出可口的菜肴,满腹的玲珑剔透、异彩纷呈。
无边的旷野里,随处一望,映入眼帘的是妖娆青草的柔韧。迎风一听,敲响耳鼓的是青草不变的歌唱。
除不尽的草。除草的人终将被青草以柔克刚,终将被青草折服和埋没。终将把自己酿成一棵草,在大地的胸怀,以草的形象亮亮堂堂,以草的姿态茁壮成长。
夕阳西下,风吹云裳,一个人走在无边的原野。走着,思考着;思考着,走着,渐渐地走成一棵草。
一棵草,阅尽沧桑。■本版摄影 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