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
首页
第05版:

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汶上县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采撷

■本报通讯员 朱大华 刘长春 胡克潜 马春浩 李林

走进汶上县,无论在广袤的乡村沃野,还是在洁净的农家庭院,群众看到最多的是第一书记忙碌的身影;无论在繁华的闹市,还是在幽静的乡间,群众谈论最多的是第一书记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如今在汶上,第一书记俨然成为群众心目中“最可爱的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始终专注做好一件件平凡甚至是琐碎的民生“小事”;他们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却以最精彩的故事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他们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将使命根植于乡村,用苦干和实干擘画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今年以来,汶上县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充分发挥120个市派县派第一书记、16名下派工作队长、306名驻村干部乡村振兴“尖刀兵”和“引路人”作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这一工作主线,健全完善机制,突出党建引领,实施八大行动,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帮扶成效,让一个个派驻村旧貌换新颜,让一个个薄弱村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社会的认可。

党建引领 筑牢“战斗堡垒”

军屯乡北陶村,房前屋后的花儿散发着迷人芬芳,干净整洁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院落。在村务公开栏前,村民们仔细查看财务、村务情况。谈起这两年村子发生的变化,村民杨凤云感慨道:“多亏党组织给俺村派了个好书记!”

这名被村民夸赞的好书记,正是县卫计局驻北陶村第一书记郑杰。由于历史原因,北陶村矛盾纠纷频发,村班子软弱涣散,乡党委指定一名女党员主持村里工作。2017年4月,郑杰到村任职后,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从完善村级规范化管理入手,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提升村级班子履职能力,以为民实干激发党员群众正能量。如今的北陶村,已从薄弱班子变为过硬支部。2018年7月,北陶村获县委、县政府“壮大村集体经济”奖金4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是组织振兴。汶上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实施头雁引领行动,工作团长马平创新实施“1534”工作法,即一条主线、五个围绕、三个必须、四个环节。一条主线即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五个围绕即围绕摸实情,制定帮扶规划;围绕抓党建,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围绕办实事,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围绕强功能,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围绕树新风,打造文明和谐新农村。三个必须即必须全力争取县乡党委、政府支持;必须调动派出单位的积极性;必须严守驻村工作纪律。四个环节即注重发挥党员群众积极性;注重拓宽筹资渠道;注重关爱弱势群体;注重典型引路。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牢牢把握抓党建这一核心,加强过硬支部建设,筑牢“战斗堡垒”。指导包驻村党组织开展好“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坚持按制度办事、依规矩谋事,督促落实“三会一课”、“村干部轮流坐班”、“党组织民事代办”、“主题党日”、“困难党员救助”等制度,帮助建立健全村干部周例会、村级议事规程等制度。积极开展常态化为民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参与村级公益服务事业,指导包驻村管好用好党组织运转经费,着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目前,在每个第一书记村,从完善基层党建制度到建设过硬支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建设美丽乡村,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从帮钱帮物到“造血”致富,农民致富奔康信心倍增;从文化惠民到医疗下乡,一件件好事实事惠及民生。市国资委驻南站镇南村工作组筹集帮扶资金400余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2.5万平米铺设村内下水管道5000米,修缮办公场所,新建文化广场,绿化美化村庄。县委宣传部驻寅寺镇东李村工作组,为村里选优配强了村级班子,争取各类投入资金70余万元,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和党建文化一条街。军屯乡、白石镇大多包驻村面临吃水难灌溉难的问题,第一书记协调资金打深水井11眼,修建自来水管网6万米,让群众吃上了放心水,结束了靠天吃饭历史。

“我把孙子送去学校后就过来干活,到点再去接孩子,晚上还能拿回家继续干。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不但不用给孩子们要钱,还能补贴他们了!多亏了驻村工作组,俺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56岁的贫困户郭文香语气里带着自食其力的骄傲和感激,手里动作不停,很快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就在粗糙的手里绽放。

汶上县政府办公室驻南站镇王庄村工作组第一书记付攀介绍,他们利用村委闲置的房屋,在村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帮助贫困户和山东喜气洋洋婚庆用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由公司直接供货,成品全部回收,工资计件,每人每天收入在20-35元,群众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不但本村的贫困户受益,邻村的群众也纷纷过来拿货,王庄村“扶贫车间”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一年多来,汶上第一书记累计为包驻村协调各类帮扶资金8560万元,硬化道路136公里,新修建(修缮)排水沟66公里,新打岩芯井241眼,改造自来水管网88公里,安装路灯1100余盏,新建修缮村办公场所43处,文化广场72个,健身器材920余件,新建完善农家书屋111处,栽植绿化苗木68000余棵,慰问困难党员家庭、贫困户万余户,送戏下乡397场,健康体检23000余人次。

“八大行动” 锻造闪亮标签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破零扶强”工程、合理运用“强村十法”……今年以来,汶上县在第一书记包驻村中组织开展“当帮扶尖兵、促乡村振兴”八大行动,持续推动农村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为乡村振兴打造“助推器”和“加速器”。由此,“八大行动”也成为汶上驻村帮扶的闪亮标签。

“马平团长帮我们在村内建起了工厂,让我们彻底摘掉空壳村的帽子。”郭仓镇夏庄村党支部书记田利刚如是说。

夏庄村距汶上县城3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235户,民风淳朴,村内和谐融洽。但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空壳,基础设施落后。夏庄村是汶上县委副书记、工作团团长马平帮扶村之一。马平到村调研后,认真研究论证帮扶方案,确定了“一厂”、“一路”、“一街”、“一中心”的“四个一”帮扶工程,协调资金460万元。

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马平为村里考察了市场比较稳固的交通设施制造项目,协调投资120万余元,建设厂房约1028㎡,购买冲床3台、冲切专机、模具等设施,产品通过北京交通设施研究所试压试验认证。马平还亲自联系省市高速公路管理、运营单位,积极协调拓宽销售渠道。目前该项目每天可生产防阻块2400个左右,柱帽约1500个,年可实现利润约100万元。该厂为村集体所有,通过租赁经营,村集体每年收取租金10万元。同时,帮扶工作团还投资约34万元推进了村西环乡路维修、村东西次街整治建设,彻底改善了夏庄村基础设施水平,投资75万余元建设了666㎡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

夏庄村只是汶上县开展八大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汶上县在第一书记村中谋划开展“当帮扶尖兵、促乡村振兴”八大行动,通过“头雁引领”行动,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坚持党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重规范,提升支部书记头雁引领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形成“支部牵头、书记领头、党员带头、能人挑头”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14个市派第一书记村调整选配支部书记4名、村“两委”成员1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4名、后备干部13名,发展党员6名,健全完善管用制度43项。通过“强筋壮骨”行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助包驻村找准特色发展路子和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通过“三资”清理,采取“强村十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市委政法委驻白石镇夏村工作组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去年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一年多来,120多个包驻村实现村集体增收1110万元,所有第一书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能达到5万元以上,过半数村能达到10万元以上。

通过“脱贫攻坚”行动,为贫困户送惠农政策、致富信息、技能技术、脱贫项目,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和造血能力,第一书记村2647户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通过“人才培育、文明村风、村庄整治、美在我家、红色传承”行动,力争把所有第一书记村建成支部班子更强、生态环境更美、道德素质更高、社会风尚更好、文化服务更优、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美丽乡村。例如,市审计局驻白石镇杨庄村第一书记曾庆珠实施村庄整治行动,协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资金120万元,修建了村主道两侧排水沟、村内净化池和农田抗旱地下管网设施。市旅发委驻军屯乡李家集村第一书记王加强实施文明村风,强筋壮骨行动,为村筹集价值10万元的5000册图书和10台电脑,建设乡村书屋和电子阅览室;争取20万元市级旅游资金,建设草莓采摘园,增加集体收入;为军屯乡协调旅游扶贫资金120万元,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驻军屯乡马山村第一书记孙祥成实施美在我家行动、文明村风行动,协调资金60余万元,为村精心打造文明一条街、百姓大舞台、休闲广场,并完善村南道路配套建设及村河道景观建设,马山村北评为“国家级文明乡村”。

目前,“当帮扶尖兵、促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在汶上县120个第一书记包驻村开展得立竿见影,风生水起。

“抱团取暖” 尽显“第一”优势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作为团长,也是第一书记的头,唯有身先士卒,树立标杆,把责任举过头顶,在致富奔康的道路上挑起担子,一马当先,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才能为党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汶上县委副书记、市派汶上工作团团长马平介绍说。唯有抓好班子带队伍,理清思路谋发展,落实责任明任务,动真碰硬严纪律,形成上下一张网,抱团聚合力,才能让第一书记真正发挥好“第一”的优势,让“第一”名副其实,让“第一”尽展风采、各显其能。

汶上县按照“三个纳入”要求,扎实推进党组织联建工作。按照市委要求,把驻村联户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千群关系、改进干部作风的重要平台,纳入部门单位年度综合考核责任目标,纳入党政干部问责体系,纳入干部考核考察内容,同时也列入了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规定动作,与基层党建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借助驻村联户这个平台,县委常委带头到联系乡镇参加村情分析研判会、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带头到联系村上党课,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特困群众。县直部门单位机关党组织到联建村指导开展“建过硬支部、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活动,帮助联建村支部建制度、重规范、理思路、谋发展,使“支部联村”这制度设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

注重培养管理,激发干事热情。该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驻村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联系市派工作组制度,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更加注重在驻村帮扶一线考察培养提拔重用干部。坚持精准选派,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派,把最合适的干部派到最需要的村。坚持精准支持,加大了第一书记经费保障力度,县财政及时足额拨付2017、2018年度第一书记项目资金1320万元,工作经费212万元。坚持精准培训,定期举办第一书记专题培训班,到周边县市区及临沂兰陵县代村、惠东社区等地观摩学习,接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举办“金牌工作组”现场观摩评比,开展各类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下派队伍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提升驻村帮扶能力。坚持精准管理,严格落实工作团临时党委主体责任,定期召开临时党委会议,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了团长定期谈心谈话、集中学习、周调度、月总结、季观摩等制度,通过视频点名、微信定位、到村暗访等形式强化日常监督管理,督导第一书记吃住在村,真帮实扶;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采用定期考与日常评相结合,现场考与系统评相结合,定量考与定性评相结合,激发第一书记干事热情。

细化任务落实,严肃工作纪律。汶上县严格执行《济宁市干部驻村联户工作考核问责办法》和《济宁市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对乡镇、县直部门单位考核细则,对考核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并量化记分。按照《关于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经费和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要求,联合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对去年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和驻村补助进行专项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逐一向第一书记派出单位进行反馈,对于未执行到位的,要求其限期整改。把督促指导和检查问责作为深化驻村联户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刚性约束保障工作落实。有效坚持了下派工作队长调度会、第一书记例会、工作队现场观摩评比、驻村帮扶经验交流会等制度,激发了下派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热情。建立健全了集中督导、巡查暗访等制度,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下派办采取不定期实地暗访、微信实时位置共享、电话点名等方式对下派干部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抽查情况、存在问题、总体评价、整改建议进行情况反馈,对落实驻村联户工作任务不力的部门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注重典型引路,始终把舆论宣传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县电视台开辟《走近第一书记》栏目,宣传驻村帮扶先进典型39例。以第一书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感人事迹为基础,编撰了以“党在我心中,驻村当先锋”为主题的《第一书记驻村故事》。

召开动员会议,推进第一书记“当帮扶尖兵、促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实施。

组织第一书记观摩学习经济发展先进经验,增强包住村造血功能。

严格落实团长职责任务,深入基层研判村情,扎实做好驻村帮扶。

市审计局驻白石镇杨庄村工作组邀请市林业局专家指导核桃种植技术。

市残联驻白石镇北泉村工作组联系德林假肢站对村内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假肢适配。

小兔子挑起扶贫“大梁”。

市国资委驻南站镇南村工作组为村内主街道铺设沥青路面。

2018-10-15 ——汶上县第一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采撷 1 1 日报 content_591449.html 1 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