骀荡秋风送来桂子缕缕幽香,灿灿金谷绽放丰收喜庆笑意。
重阳节——承载着浑厚民族文化底蕴的节日,带着金秋累累硕果,踏着满地金黄的落叶,翩然而至。
古往今来,人们对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赞美不已,晋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小序中,对重阳节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个节日别具特色的风俗风物,虽经悠悠岁月风雨洗礼,仍历久弥新。
重阳节,清秋旷野,一片金黄,秋水澄明,秋色旖旎,秋意撩人,古人在这天都要倾室而出,谓之“踏秋”。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簇簇丹桂,暗香袭人;朵朵金菊,芬芳四溢……饱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绮丽,怎不让人心旷神怡。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登高,是人们欢度重阳节的一个经典节目。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源自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所述桓景避灾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孙思邈《千金方·月令》,则描绘“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一家老少,携壶提浆,佐以佳肴时蔬,登高望远,近岚远山,层层叠叠。桂香缕缕,菊华灿灿,饮酒、观景、吟诗、作赋,笙歌曲曲,舞姿翩翩,鼓乐阵阵,觥筹交错。重阳饮宴亦是古人欢度这一节日的习俗。易安居士“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古文人的真性情可见一斑。
重阳节的民风民俗还有吃重阳糕,观赏菊花,饮菊花酒,佩插茱萸等等,诠释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其中,赏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重阳时节,菊花冒霜吐颖,凌寒怒放。菊花的精神、情韵和品格,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文思和情怀。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描绘了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株雪白的菊花,抒发了无限的欣喜之情。李白《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以花喻人。江总《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心逐南云逝,行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即景抒情。李清照那阕《醉花阴》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情感力透纸背。我们仿佛看到词人把酒东篱,独对西风,人淡如菊,神韵愈加超凡脱俗……
如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法定老年节。重阳,这个古老的节日焕发出了更耀眼的光彩。“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重阳佳节之际,人们由衷地向老人祝福,恭祝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生活更美好,越活越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