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一直是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源泉,自古以来,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都在为大自然谱写华美的颂歌,而成为反映大自然的艺术门类。10月1日上午,一场艺术的盛宴——第三届“春秋绘事”油画艺术展,在济宁市群众艺术馆拉开序幕。此次活动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文联、济宁市文广新局和济宁市政协书画联谊会主办。
据了解,本次展览为期6天,参展的一百余幅作品,汇集了济宁老中青三代油画家的得力之作,也特邀了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参展。作品以齐鲁大地的山川草木、风土民情为题材,反映齐鲁儿女的精神风貌。这次展出,既让国庆假期的济宁市民享受到一场油画艺术的视觉盛宴,又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内涵。
作为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春秋绘事”油画艺术展,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孔子文化节期间,“春秋绘事”让人眼前一亮。步入一号展厅,左右环顾,第一印象就是题材丰富了很多,既有展示现代风貌的画作,也有浓郁乡土情怀的作品,以完全真实可靠的场景描写,采用尽量客观的态度,把日常生活事件展示于观者。主办方接受《文化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油画这一艺术形式在济宁发展迅速,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多次举办各种展览。
济宁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波表示,“春秋绘事”油画艺术展,在延续前两届油画展学术宗旨的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从高原攀向高峰。坚定文化自信,强调民族意识和精品意识,更加注重了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人文思考。当传统美学技法内化为基本创作手段,对艺术的评判标准也随之变化。从拼“颜值”到拼“内核”,需要更宽广的知识和多元视角。艺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不断探索求知,扩展人类理解和认知边界的历史。这也许正是艺术本身对人们的吸引力所在。
陈波说:“本届展览自8月16日发布征稿启事,至9月29日截止,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共收集作品两百余件。经专家评委认真遴选,入选展览的作品百余件。展览作品写实具象和抽象表现,形式多样。无论在艺术家个性的语言表达,还是在构成上的整体谋篇,都呈现出了骄人的成绩。可以说,每张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心血凝结和生命印记。艺术世界的构成三要素:作者、作品和观赏者,三者缺一不可。”
济宁市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马永利告诉《文化周末》记者,“今天,油画艺术已经超越简单的审美愉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社会功能。油画家以多样性叙事手法,以油画的方式叙述着他们心目中的社会生活,表达他们个人对历史文化,对现实问题的感触与思绪。展览对画家的不同艺术观念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主办方尊重他们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和积极的探索,表达他们对传统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入理解,鼓励油画家对绘画形式实践自身的表现力,展示不同的绘画本体语言。
油画家们在作品中寻找他们各自观看世界的方式,以油画的方式展开与历史、现实的对话,以油画的方式叙述此时此地的情感与思想,以油画的方式展现眼中的现实、精神的现实、艺术家自我心理的现实。
本届参展作品中,以写实手法和具象风格为主的仍占多数,关注社会生活,反映民众的精神面貌,也不乏抽象表现的多样性。这些画作,无论是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感受,还是追求含蓄诗意的艺术品格,都很注重作品的内涵和意味。尤应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油画家通过融入中国元素而寻求艺术上的突破,在探寻中国特色方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体现了油画家面对当代生活的思考和艺术体验。”
西侧展厅的两幅《游峄山》作品吸引了许多人的围观,不少人拿出手机拍下了墙上的画作。作者张体儒告诉记者,是在和家人一起爬峄山的时候,激发的创作灵感。作品采用了写意的油画风格,有油画的技法,再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用中国画中的气韵,加上西方油画色彩的魅力,形成的一种画面呈现方式。据了解,这两幅作品本是一幅完整的画作,曾有人在展出前预言,这一作品颇有气势,应该可以带来醒目的观感。但由于装裱时的常规考虑,才分成了两幅。
展览中,来自各地的画家与学者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了中西油画的区别与融合。济宁学院美术系主任褚滨认为,对于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面貌如此不同,不少人认为,这只是工具不同、材料不同,但这些都是次要的。最核心的还是绘画价值观的巨大差别,是根植于中西方文化与精神中的差异。西方风景画重视创意,而中国山水画则在重视山水语境的同时,更重视文化语境。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说,美,就是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这就是西方风景画追求的尽可能再现自然,采用不同的手法描绘不同的景色,用更形象、更直接的方法表现自然。这种表现基础,是表现在对自然细致观察之上的。
褚滨说:“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包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思想理念的沟通与交融,也是发展的整体趋势。艺术力量在于对规律的把握,对艺术语言的内省,只有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开拓进取,精益求精,才能展示出朴实无华的墨彩华章。”
本次展会上,不同地域和创作风格的艺术家,也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同样,来自各地的各界参观者,也在观赏中谈论着自己的感悟。来自济宁学院附属中学的李茵然老师说,“艺术对我来说,就像是生活的浪花。欧洲文明和亚洲文明一样,都是世界文明宝贵的遗产,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和个性。油色渲染的图画,把我的思路带到仿佛几世纪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对于艺术的徜徉与幻想,每个年龄层的人都应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目不转睛地盯着它,我可以发呆很久,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市民高先生说:“艺术品,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茶余饭后的精神必需品,艺术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品是作为见证而存在,无论是古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的油画,西方近现代的印象画派、野兽画派,都表达了人们当时对于美的感受。这次展出作品的艺术表现涉及对写实、抽象、具象、表现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表现出艺术家们旺盛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感染力。虽然平时也观看过很多展览,但对于在家门口的油画展,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