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帆
第七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10月11日至15日在济南举办。本届文博会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的全省首届文博会,也是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的一次重要展会,届时我市将单独搭建特装展区组织部分文旅企业参展,全面宣传推介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系列讲话精神,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奏响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最强音,连续获得第二届和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称号。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实施全要素扶持。成立了文化强市建设指导委员会,真正将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提高幅度”指标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细则。制定出台了《济宁市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济宁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实施细则》等多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领域工作重点任务和文化产业发展重要扶持措施。设立了济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发展。各县市区也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市场运作、社会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铸牢核心价值观念,倡树时代文明新风。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产生活的实施方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贯穿于社会生活全过程,营造了崇德向善、和善向上、忠孝仁义的良好社会风尚。广泛深入实施善行义举四德榜普及提升工程,建设市级、县级善行义举四德榜实体榜15个,全市6482个村居建榜全覆盖,建设学校、机关、企业榜1.2万余个。大力倡树先模典型,涌现出全国学雷峰标兵郝隆、“全国医德楷模”刘庆民、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孟昭硕等在全国、全省产生较大影响的先进典型。继承弘扬创新转化,建设文化首善之区。紧紧抓住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省政府出台专项建设规划等重大有利契机,在全省率先成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办公室,研究出台了《济宁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案》《落实“四个讲清楚”推动儒家文化走出去工作方案》,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儒家文化研究和传播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建设得到中组部、省委支持,已承接全国培训班次800多期、培训学员4.5万余人、影响日益广泛。加快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建设,创新举办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中国大学生论语大会和“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曲阜成为2018年央视春晚分会场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以来首个中秋晚会主会场举办地。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深化文化产业领域“放管服”,确保“目录之外无审批”,初步实现了市县两级审批数据和执法数据的实时共享,审批业务网上办理率、按时办结率均达100%。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体制机制,规范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发展。正式组建济宁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建立了党委政府有机结合、宣传部门有效主导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全市达到标准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598个,达标率96.19%;510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再上台阶。坚持把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先后共设立了1.5亿元规模的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成立“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双创园区”,与中国视频行业领先者爱奇艺正式签约,济宁成为爱奇艺全国布局的第五个城市,也是唯一地级市。连续举办三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征集优秀作品近千件,本土文化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组织文化企业组团参展第十二、十三、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开展文化产业招商推介活动,累计签约合作项目20余个,现场订单交易额达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