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明雷
文明是一朵花,散发着永久的芳香。从2007年开始,济宁海关连续1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获评全国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工作成绩突出集体、“省级青年文明号”、山东口岸第七次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让天使听到爱”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山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被青岛海关评为“优秀集体”;今年11月20日,被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自1994年建关以来,济宁海关奏响了一曲跨越26年的文明“主旋律”。
进入2018年,济宁海关制定了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规划,按下了争创快车键。近三年来,全关上下围绕这一目标,厚积薄发、齐心协力投入到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中。
坚守党建先行,提高思想政治意识。济宁海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近三年来,开展了党委专题学习和全员脱产培训,通过“学习强国”、“灯塔在线”、海关e课堂等平台学习,对全体人员党的理论学习实施学时学分制管理,强化党员干部学在平常、做在日常。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党委委员带头读原著悟原理,开展基层调研35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13个;建立“一账一表一清单”,检视整改问题64个,抓实专项整治,主题教育群众满意率达到100%。持续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倡导“一支部一品牌”,多个支部分别获评青岛关区党建示范品牌、青岛关区“四强”支部,与10余家单位和2个村的党组织签订党建联建协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每年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重要节假日发布廉政提醒短信,筑牢廉政防线。
强化价值引领,打牢理想信念之基。济宁海关深入开展“守初心、担使命”活动,设置了红色革命精神和海关先锋模范展板,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海关史,开展“红色电影展播”传承红色基因。重视加强干部政德教育,建设了“政德教育”展厅和小讲堂,组织赴王杰纪念馆、鲁西南战役等地开展革命传统、党性教育,提升干部职工的道德修养。
持续开展了“内务规范强化月”活动,全员准军事化集训,锻造过硬作风。建立内务督察常态化机制,实施窗口作风纪律专项治理,擦亮文明服务窗口,四个窗口单位获评“青年文明号”。(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