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展宏 通讯员 张晓东 史丹
编者按
2018年2月,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广州举行,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发布授予南四湖等8个湿地为国际重要湿地。南四湖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我市实施生态突破战略、建设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重要里程碑,顺应全市人民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心愿。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础上,开启了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新征程。
2018年10月29日,济宁市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结表彰暨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和2019年度“绿满乡村”工作动员会议,标志着我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改善城乡湿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总体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城市湿地生态建设、重要湿地建设、小微湿地建设、湿地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湿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湿地管理体系建设等六大建设任务,大力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2020年2月,济宁市被国家林草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确定为全球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遴选城市,济宁位列全国7个城市之一, 也是山东省唯一获得推荐提名的城市,9月通过国际专家评审程序,相关工作国家林草局专报总结推广。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请看本报记者采写的济宁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系列报道之一:
微山湖湿地鸟瞰
微山湖湿地 摄影 赵令
高楼湿地观鸟长廊 摄影 张龙
揽千年大运河入怀,拥黄河母亲入梦,这里是亚洲唯一的河湖交融型湿地;退渔还湖,让水质更清澈,这里承担着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重任;满船荷花香,一把土琵琶,这里将那段红色的历史和渔家文化、传统文化、湿地文化相互融合,代代传唱。
这里就是我们将要从国际重要湿地的新视角前去探访的南四湖。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全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是山东省第一大湖,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微山湖面积比其它三个湖较大,所以当地习惯上把南四湖统称微山湖。1953年设置山东省微山县管辖全部湖区水域。
如今,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修复和保护,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已经建设成了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特色突出、管理有效、利用合理的自然保护区,并摸索出了一套北方淡水湖泊湿地保护、恢复与生态友好型利用的有效途径。
亚洲唯一的河湖交融型湿地
世界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宝贵自然资源。
为保护全球湿地以及湿地资源,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湿地公约》确定的国际重要湿地,是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的国际意义的湿地。
我国自1992年成为《湿地公约》缔约方以来,国内具有生态系统典型性和独特性的湿地陆续被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2018年2月2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发布授予南四湖等8个湿地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山东省第二处国际重要湿地。
南四湖湿地作为亚洲唯一的河湖交融型湿地,拥有永久性淡水湖、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人工湿地4种湿地类型,是我国淮河以北地区面积最大、结构完整、保存较好的内陆大型淡水草型湖泊湿地,具有典型的、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具备以湿地动植物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条件。
南四湖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且极具保护价值。根据调查,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08科、53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1种:莼菜;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5种,分别为水蕨、粗梗水蕨、中华结缕草、野大豆、莲。有脊椎动物337种。其中:鱼类80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11种,鸟类221种,兽类18种。脊椎动物中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分别为大鸨和东方白鹳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大天鹅、普通鵟、白尾鹞、鸳鸯等24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鸟类35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受保护的鸟类有29种。
此外,记者了解到,南四湖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水源储备库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干线和重要调蓄枢纽。连接淮河长江,西接黄泛平原,湖的东、西、北三面承纳苏、鲁、豫、皖4省8地34县53条河流的客水,水域流域面积达3.17万平方公里。对于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径流水量和水环境质量具有关键的调节功能,对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保障流域内乃至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除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防洪、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物种多样性等典型湿地功能外,还是研究我国及世界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发展、演化的天然实验室,具有独特价值。
规划建设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还林还湖还湿”实现生态自然修复
第一次带着采访湿地的任务走进南四湖,边看边听边学习,收获甚丰。
为保护好南四湖这一国际性珍稀自然资源,我市高度重视,规划建设了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增设专门机构,并出台专门政策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南四湖流域的生态修复和监测保护。
2019年11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的批复》,对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方案进行批复。2020年1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批复了《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0-2029)》。保护区总面积111651.07公顷,其中核心区45114.8公顷、缓冲区12696.7公顷、实验区53839.57公顷。
虽然深秋时节已过了微山湖莲叶接天,荷花斗艳的盛景,但是登微山岛观望,周遭湖清岸绿、蒹葭苍苍,菰草金黄,远山近水依旧是美不胜收。我们乘坐巡护艇,沿着巡护航道逡巡,放眼望去,湖水澄碧,一望无际。这里已不见昔日围网养鱼的景象,倒是欣喜地拍到鱼鹰捕鱼的画面。原来,按照保护区管护要求,目前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两大区域已经全部完成“退渔还湖”任务,摒弃人为纷扰,还湖于原生自然。
同行的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对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采取了自然修复的方式进行保护。以自然修复为主导,同时辅以人工修复,来实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改良的措施。像水体自净、生物修复、人工湿地都是很好的生态修复途径。”
多年来,我市把湿地保护与修复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建设工程,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重要湿地建设,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连年实施“两退三还”、生物水质净化、栖息地恢复、生态监测等,大力实施环湖绿化、植绿护湿建设工程。如对退化生态湿地进行抢救性修复,以生物水质净化、栖息地恢复等形式,种植莲、芦苇、香蒲、杞柳、菱角、芡实、水草等植被,实现区域内的水生、湿生植物为本土野生种类,按生境的不同自然演替,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在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微山县大捐、猛进和鱼台县孟楼建设三处面积超过5500亩的湿地生态岛,带动了南四湖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建设。
微山县坚持大湖放流和禁渔期制度,加快渔业资源恢复,大力实施退渔还湖、退池还湖、退耕还湿,引导渔民转变生活方式,恢复湖面34.1万亩,恢复水生植物70多种、鱼类近百种,鸟类增加到205种。
保护修复城郭河入湖口湿地、高楼湿地等2处原生态湿地;建设新薛河、大沙河等7处人工湿地;建设环微山岛、南阳岛、独山岛生态屏障,微山湖人工湿地保护修复面积扩大到16万亩,南四湖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善,水体高锰酸盐指数达到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水质标准。
鱼台县孟楼湿地位于南四湖自然保护区西侧实验区,面积11000余亩,为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建立“退耕、退池”退出机制,对孟楼湿地进行保护性修复,湿地建设过程中着重突出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科学引进、改良湿生植物,种植红莲、太空莲、菱角、芡实、睡莲等湿地植物6715亩,修复芦苇、香蒲8100亩,增加湖区生物多样性。在植物退化的沼泽地带堆置生物岛12座,栽植中山杉、乌桕、三角枫、白蜡、垂柳、枫杨等绿化苗木4万余株,樱花、山楂、石榴、梨、海棠等花果树3000余株,涉及面积1860余亩,退耕还湿面积达1万余亩。开挖土方70万立方米,贯通鱼池1420亩,新开挖、疏浚航道10000米,土方量23万立方米。通过项目的实施,湿地与入湖河水交换功能显著增强,提高了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增强了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近年来,保护区共营建防护林带210多公里,造林7万多亩,已完成退耕还林1.5万亩,退渔还湖19万亩,进一步优化湿地外部环境,形成了景观结构优化、湿地功能加强、生态系统不断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水生植物和湖区林地得到了有效保护,鱼、虾、水鸟(白鹭、苍鹭、环颈雉、绿头鸭等)数量明显增加,生态多样性逐步呈现,真正形成了“一湖清水,三季花香,四季鸟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良好生态景观。
据统计,保护区先后监测到大批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达7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达20余只,小天鹅达150余只,还有国际濒危鸟类青头潜鸭、黄胸鹀等。
点面结合、日常监测与专项检查并举
持续提升保护区生态管护能力
南四湖湿地作为国际重要湿地是我们的骄傲,保护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市对照《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标准规程,严格规范建设管理,接受国际社会监督、评估,促进湿地保护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我市制定了《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试行)》,为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生态系统工程恢复、应急能力建设、运行保障等提供了引领作用。
加强保护区管理,完善保障体系,提升生态监测能力是保护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的根本和保障。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积极履行工作职能,以保护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的,大力开展保护全域巡护巡查监测工作,他们常年战斗在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一线,筑起了一道道生态安全防护线。目前,保护区先后2次安装、补装界桩900多个、界牌20多个、标牌10个;在核心区安装浮标4个;建成并启用管理点6处,完善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疫源疫病监测站1处。
同时,制定下发了《山东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保护区巡护监测,组织集中巡护监测10次,招聘巡护监测人员14人,按区域开展野外巡护,每天不少于一次;定期举办野外巡护监测培训班;结合重点工作开展和特殊情况,特别是旅游旺季、鸟类迁徙期、禁渔期、防火期等不定期开展重点巡护和专项检查,增强了保护区野外监测巡护的及时性、针对性。
为推进保护区智能管理建设水平,在原有南四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科研监测系统基础上,建设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与管理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自然保护区湿地内水质指标和视频监控自然资源情况。按照《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积极筹建山东微山湖国家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已通过国家林草局现场考察和专家终审,将成为山东省首个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建立国际重要湿地生态预警和应急管理计划,选出包括地表水量、水质、自然湿地面积、水鸟种类、水鸟数量、其他重要物种、植被覆盖率和入侵生物等作为湿地生态预警指标,建立了国际重要湿地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生态预警指标的评估方法,为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持续保护和修复之下的南四湖变得更加丰饶美丽了,微山岛景区是铁道游击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革命武装成长的摇篮,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高楼乡渭河村四面环水,居民以船为家,当地渔民将船集中起来,用木板相连,形成了长约2公里的“水上一条街”,展示传统的渔家风情,并开设鱼鹰表演、逛水街、打水仗等传统渔家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渔家生活;南阳古镇在元明清时期是运河岸边重要的码头,古镇内胡记钱庄、马家旗杆、土地神庙、乾隆行宫、运河古柳、荷花映日、运河故道、湖上新苇等景点远近闻名。
鱼台孟楼湿地,春天可听百鸟争鸣,观百花斗艳;夏天可赏荷采莲,怡然垂钓;秋季可摘菱采芡,观芦花鹭影;冬季可欣赏苇荡摇曳,野鸭翻飞,自然和人文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孟楼湿地 摄影 韩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