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
第02版:

延续运河文脉 再现运河之美

首届中国运河故事万元奖金 非虚构写作大赛结束

本报济宁讯(记者 满涛)由济宁报业传媒集团、任城区委宣传部、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运河故事万元奖金非虚构写作征文大赛自启动以来,产生了广泛影响,取得了显著效果。日前,根据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

大运河济宁段作为中国运河历史文化的缩影与代表,其主体地位和龙头作用在中国文化史上无可替代。近年来,济宁市以大运河济宁段文物遗存、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址等为载体,恢复重建运河总督衙门、济州古城、古运河文化观光带等重大项目,展示济宁作为“运河之都”的独特文化风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济宁的经济文化发展意义非凡。由济宁报业传媒集团、任城区委宣传部、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运河故事万元奖金非虚构写作大赛,契合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客观需求,着眼于建成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和开放高地,组织、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比赛,以时代记录者的宏大视野再现运河之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描绘中国梦。

参赛作品内容围绕“运河”主题,以文学的笔触深入讲述运河的历史和今天,在一个个故事中品味运河人生,发掘运河文化,延续运河文脉,再现运河之美。特别是深入挖掘了任城区运河历史文化的独特内涵,着力展现“济州古城、运河之都”的人文精神、历史风貌、文化成就,掀开了弘扬、保护和发展大运河文化的新篇章。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广大读者的由衷喜爱赞扬。

来稿积极踊跃是这次大赛的亮点之一。整个征稿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达数百篇,其中不乏名家之作,有上海作协会员、环球出版社编审、电影编剧、泰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燕赵文学》编辑、大学教授、《读者》签约作家等,数量之多、水平之高,出乎意料。除了专家、学者,更多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作者,有厨师、退休工人、学生、教师、职员,纷纷以“运河之子”的身份书写人生的经历和感悟。

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作为地方报刊,近年来不断优化版面、提高质量,日益获得读者的认可,此次成功承办全国性写作大赛,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影响力。据了解,第二届中国运河故事万元奖金写作大赛已列入工作计划,将适时推出,力争成为“运河之都”的文化品牌。

获奖作者名单

经济宁日报社、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有关专家评议,评出首届中国运河故事万元奖金非虚构写作大赛获奖篇目如下:

一等奖(2 名)

《乡愁的轮廓》作者:张桐奖金2000元

《磨砺的青春一路向南》作者:张依晗 奖金2000元

二等奖(3 名)

《远望非洲》作者:王军奖金1000元

《父亲》作者:朱荔芳奖金1000元

《故乡喜讯来》作者:满维彩奖金1000元

三等奖(6 名)

《飘在济宁的刻章人》作者:孔平奖金500元

《珍贵的“誊印本”》作者:张华奖金500元

《大运河畔忆蝉鸣》作者:刘明奖金500元

《梦里水乡——南阳街》作者:大丽 奖金500元

《故乡情》作者:史荣东奖金500元

《难忘运河捞水草》作者:李阳波奖金500元

(因疫情原因,颁奖活动视情举办,另行通知)

2020年12月

2020-12-25 延续运河文脉 再现运河之美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8752.html 1 首届中国运河故事万元奖金 非虚构写作大赛结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