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中秋节,是家里的大事,我是提前两天就能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因为八月十三就是母亲的生日,每年的中秋节比别人家里要热闹,也是父亲母亲最高兴的日子。
母亲生日这天,父亲会一大早就去街上称两斤肉回来,吃过早饭后就会杀一只鸭子,中午的时候做血酱鸭。如果没有鸭子,父亲就会杀一只鸡来。在那个时候,鸡、鸭、肉算是难得吃上的好菜。
每年这个时候,家里也不缺月饼,两块钱的花生馅月饼,二姐会拿来。后来,四哥他们结婚了,自然也会买来月饼。母亲生日这一天,吃过饭后,父亲会切一个月饼,对大家说,提前过中秋节。不过我却是不喜欢吃这个,糖太多,有点腻人,我还是喜欢吃血酱鸭与鸡肉。母亲有时就会笑我,好像几年没吃肉一样,这么贪吃。实际上,如果不碰上节日,一个月还真难得吃上些肉。母亲说完,也会怜惜地看看我,眼中的喜悦依然掩盖不了丝丝的无奈,夹菜的时候,她就只夹些茄子辣椒。虽然是这样,母亲与姐姐收拾桌子的时候,还是不忘记问姐姐“有没有饭吃,缺粮食不”,然后就是一番教诲,要努力干活,农村里能拼的就是一把力气了。
晚饭后,父母亲会坐在屋檐下纳凉,而我在禾场里看着的月亮,中间有个阴影。跑回去问母亲,月亮中间的影子是什么,母亲不知道有嫦娥,说那是一个老人坐在树下打草鞋。我看着也确实是这样,深信了母亲的话。也是多年后才知道嫦娥的传说,但我还是坚信母亲说的更确切一些。
我结婚之后,老屋空了起来,父母亲住在老屋。母亲生日的时候,姐姐接母亲去她家过了一次节。回来之后,母亲说以后还是在家里过节,哪里都不去了。我知道母亲还是喜欢在家里过,虽然做饭菜有点累,但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时间还真不多。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对中秋节却是有点不喜欢了。姐姐来送完月饼就走了,饭也不在这里吃,说是家里有事。我打电话回去的时候,母亲就会问我,你们那边中秋节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弄点好吃的,然后告诉我,今天我又在谁那里过节了,她们给我做了很多好东西。人老了,哪里能吃多少,你们要注意身体。又有点疑惑地问我,怎么现在过节没有以前好,还是不要过节的好。最后问我,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前要给我电话,离春节还早?我告诉她,应该还会有三个月吧。母亲就在电话那头又重复一句,还有三个月?落寞的神情,我在电话这边也能感受得到。我只好说,学校一放假就回来。春节我们多呆几天,母亲听了就会非常高兴。
放下电话,我一阵心疼,想象着坐在屋檐下的母亲,一个人,也没有人再问她月亮上面是什么了?孤独的母亲,是多么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身边啊!
我拭干眼泪,立马预定了回家的车票,明天一早,我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