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19日
首页
第07版: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本报通讯员 李腾 薛海波 孙欣

嘉祥县有贫困户9691户、贫困人口1902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4%,2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面对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欠发达的县情,嘉祥县把准脉搏,对症下药,统筹推进思想提升、尊严体验、扶困解难三项精神扶贫工程,持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思想提升 “扶志”摒弃“等靠要”

如何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脱贫光荣的认识,是精神扶贫必须攻克的“山头”。嘉祥县从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认识入手,为贫困群众“换脑筋”,筑牢光荣脱贫理念。一方面,不断加强道德教育,将孝德讲堂与文化书屋、精准扶贫讲堂有机融合,将“扶志”融入曾子孝道文化、岳飞忠廉文化,用贫困户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将扶贫政策、文明习惯、廉耻教育等宣传开来,逐步让贫困群众自觉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建设扶贫展馆、创办扶贫励志教育讲堂,开展励志脱贫教育,目前全县共开展培训 40余期,培训人数1900余人,实现贫困群众就业342人,筹集爱心善款148万余元;同时,每月26、27日邀请华夏孝文化学会的专家举办孝德讲堂。另一方面,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开展“讲好扶贫故事”活动,创新百姓好人榜、脱贫新人榜、致富能人榜等载体,开办技术大讲堂、致富培训班、脱贫帮扶团,建立精神扶贫人员台账,组织现场参观脱贫典型,教育引导困难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

尊严体验 挣“票子”又争“面子”

通过增强致富本领,增加收入,让贫困群众既挣“票子”也争“面子”,让他们感受到脱贫带来的尊严,不断鼓舞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向往。针对部分贫困户“离不开、拿不出、等不起”等实际困难,实施以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电商、小光伏”为内容的“五小产业”,实现扶贫产业“精准入户”,带动全县贫困户2566户、4806人。全面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四位一体”扶贫模式,让贫困群众广泛参与到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旅游休闲、家庭手工业等经营活动中来,先后投入产业专项扶贫资金2640万元,培育57个扶贫项目,产生收益226万余元,带动受益贫困户2296户、4349人。开展贫困户就业技能培训1200余人,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220个,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1个。按照贫困户“需什么帮什么”原则,开展党建“1+N”组团结对帮扶活动,由一名科级干部牵头,组织基层党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爱心人士、包村干部参与,根据贫困户不同需求精准组团,实现从“一帮多”到“多帮一”。同时,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为结对家庭提供健康就医、教育辅导、心理咨询、技能培训、资金帮扶等服务。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各行业参与活动。截至目前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197件,捐款、捐物共计61.6万元。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让贫困群众甩掉“人情枷锁”。全县559个村全部把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村村建立体制健全管理规范的红白理事会,每月组织各村举行“不要彩礼的好媳妇”“丧事简办的好孝子”评选活动,婚事平均费用由6万元降到3万元,丧事平均费用由3万元降到4000元。

扶困解难 “医”“养”扶贫有保障

对于贫困群众来说,如果家庭有病人或者意外,往往会造成严重心理压力,也会牵涉家庭劳动力。针对这一问题,嘉祥县着力抓好扶困解难,努力为贫困户脱贫祛除羁绊。开展“孝善引领扶志工程”。制定出台《关于推广建立孝善养老基金加强农村孝善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孝善养老慈善补助基金使用办法》等文件,70岁以上贫困老人子女每月缴纳赡养资金(孝善养老金)不低于100元,一年不低于1200元,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2018年,共惠及贫困老人3755人,政府财政投入27.484万元,带动贫困户子女主动上交孝善款551.55万元。大力推进健康扶贫。建立了“六重医疗保障”,把贫困群众负担费用控制在医疗总费用的10%以内。关爱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出台了《嘉祥县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办法》,按季度开展免费巡诊活动,实施分类救助。目前,共为429人免费发放14.9万元药物,为41位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办理了免费住院治疗手续,让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得到有效救助。同时,实行“阳光家园计划”,除依托县精神病院外,还依托乡镇敬老院设立了3处托养机构,共托养80名智力和重度残疾人。

2018-09-19 1 1 日报 content_585713.html 1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