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风景地里的寻宝人——这是我读《动物王国里的汉字》一书,产生想与新锐文字学研究者范登生对话,再请教益的强烈感觉。
范登生,从孔孟之乡走来。曾从军,衔至海军大校;现从政,在北京某机关工作。
文化的熏陶,军旅的历练,理论的研究,三座熔炉冶炼出特殊材料范登生。
范兄和我,曾在军队一个大区级机关工作过。当时仅知他熟读四书五经,国学底子是公认的厚,文字材料简洁,有高度富深意。笔杆子人物,总是流动的,很快他又到了更高级的首脑机关了。
那年我在京西党校学习,校园偶遇低头林中漫步的范兄,彼此开口问话,方知皆转业地方工作。兄履职的部门,坐落在附近绿树红叶中的大楼里。顺便到其办公室拜访,只见阳光灿烂的书桌上,除了书还是书,电脑里除了文字还是文字。
聊天中慢慢知道,范兄痴心研究文字学。在文字学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发掘、论证,撰写出多部文字解析书稿。《动物王国里的汉字》,此为撰写的《新解汉字系列丛书》的第一部。
党校四十多天学习,除外出见学和晚上课程外,只要时间允许,我就向范兄面对面请教。让我对汉字有了新认识,对母语文字产生浓浓兴趣。知道汉字“六书说”,知道了这是“字圣许慎”归纳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倾听范兄解字,明白他是在扬弃中传承民族文化精华。通过请教当代文字大家,对数万汉字进行训诂后,提出汉字构造只有“两书”:一是象形,一是会意。
具体说来,会意又分有声会意、无声会意。比如“西”字,前人解为鸟巢之意。范兄用“六书说”,怎么也解释不通。这一字苦恼郁闷一年有余,搞得翻书见字,仿佛“西”字就眼前跳出。大约是精力太集中了,有天早上看日出,意境突然开门迎客:西乃“篓”之解也。用“两书”说,迎刃而解。
“两书”解字方法的发现,越解越妙趣横生:比如“奖”字,原来是写作“獎”的,本义是用肉食驯狗,现在成了奖励人了。又如“苺”字,本来的意思就是草本植物结的乳房形状和颜色的果实。“莓”原来金文是写作“苺”的,上边“艸”是草木,下边母是乳房饱满的女人。范兄这种观察文字的独特视角,让人叹服。这恰恰是古人以此喻彼,精准造字的神妙之处。
中国文字从远古走来,至少六七千年的历史了。她伴随着民族的血脉一起茁壮成长,她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一路有序流传。她是世界上几种古老文字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精灵,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也是当今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文字。历史的烟云,来时浓重,由远及近,置身其中,目明字晰。“西”字思考两年,创造性地发现“两书”解字学说,范登生先生如掘深井得甘泉,从一滴水,到一碗水,到一桶水,到一井水,继之井水甘洌,源源涌出,字解如浪,翻卷在中华文字的海洋里。
著名豫剧《朝阳沟》的编剧杨兰春曾说:“走马观花不如下马看花,下马看花不如亲自种花”。范登生先生就是亲自“种花”的人,正是有了“种花”的劲头,有了“种花”的耐心,有了“种花”的观察实践,所以在文字学研究中,耐得住寂寞,坐得稳冷板凳,眼观心悟,从而写出了带着温度、带着露水珠的解字新论。
传统文化的熏陶,组织工作的严谨,党史研究的韧性,范兄十年练就稳坐之功。追求甘坐冷板凳研究学问,是中国民间学者艺人,成为大师的根本所在。与那些吃财政饭坐而论道者比,这些民间专才,更有本事和品位,因为他们不需要双眼死盯职位级别,只要真才实学被人认可就好。范登生先生,可谓这一族群的典型代表。中国历史上,大匠皆无名,创立汉字说文解字“两书”说的范登生先生,至今默默无闻,他的研究成果则锥处囊中,然而锋芒并未毕露。若遇真大家学者,必然眼前一亮识货鉴赏。
汉字是时间的纽带,是空间的纽带,是情感的纽带。听范登生先生解字,一笔一世界,一字一乾坤。字意结合,古今评说,有据有趣有味,有文字学过去不曾有过的风采,令读者愿读想读爱读。枯燥的学问,失传的文化,由作者的才学智慧方法变通,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火热舞台。
从根从源从本说文解字,正本清源融入时代,将字意解得根深枝茂,将文说得与时俱进,成为古为今用最好的平台。
谨言慎行,是品德者的自律线,是为政者的方向标,是公务人员的基准点。点线标统一,人生步坦途。作者从说文解字巧入手,升华到哲学人生,给读者启示的不止是知识,更深层的是思考,是自悟自省自律自觉。
听范登生战友讲汉字,我有了想读古诗的冲动,有闻仓颉造字鬼夜哭的灵动快感。推动汉字凤凰涅槃进入信息时代的人物,先有发明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王永民,再有激光汉字照排的王选,“两书”解字的范登生,也可能就是第三人。前两者从技术创新层面,解决了汉字融入信息化时代的生死存亡问题,后者则是从汉字本源上传承活水永续。
衔行古人使命,意在泛舟学海,登山望远,生出学问,传承民族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