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
第04版:

从这里走向春天

鲁亚光

冬至到了,怯冷的人心里打起了鼓。的确,数九寒天到来,即便穿了多几层棉衣棉裤,很多人也会感到,飕飕的冷风顺着衣缝往身上钻。

冬至日是数九的第一天,却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的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不会即存即失。冬至后,每天散失的热量大于接收的热量,便入不敷出了。

到了三九天,积热越来越少,温度越降越低,也就越发的冷了。若有冷空气来,天气就更加寒冷。俗话说“冷在三九”,冷锋过后,天气自然就会渐渐变暖了。

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

在周代,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为土中,也就是中国的中心。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所以拜岁与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冬至日,春之先声也”。冬至是进入春天的第一道大门,迈过了严寒,就会走进一片温暖的世界。

“冬至饺子夏至面”“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北方人把冬至这一天称为“小年”,当做过年来庆祝,家家户户把一些药材剁进羊肉馅儿包水饺吃。据说这些耳朵状的饺子,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发明的,可以用来驱寒,还可以治疗和预防人们在冬季冻伤手脚和耳朵,效果颇佳。

饺子在奶白色的汤锅里上下翻滚,好像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冰天雪地里玩闹嬉戏,笑着喊着,你追我赶,完全不在乎寒风的凛厉,似乎正在欢呼着春天快快到来。广袤的天地间,阳光斜照,到处充满了爱、吉祥和欢乐。

冬至的大门开启,好动的蚯蚓变得像弹簧了,老老实实地蜷曲在阴气强盛的土里,不敢逾越“阴曲阳伸”的规矩半点,安身静体,耐心地等待春风捎来的消息。

山泉是可以流动的,阳气初生,温热的泉水哪里耐得住寂寞呀,山上山下、七拐八弯地梭巡着通往九九艳阳天的小路。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太阳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也逐渐被拉长了,养生的大好时机到了,因为“气始于冬至”。冬天虽然寒冷,但生命活动也就此由衰转盛,由静而动。

冬至时节饮食要多样化,选择那些性辛、温热、发汗、解毒功效强的谷物、果品、大肉、菜蔬,再适当选一些高钙食品,科学合理搭配,既能尝到美味,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还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说实在的,我总觉得冬至吃羊肉、喝羊肉汤是养生的最佳选择。要选自然生长而非人工饲养的羊,自然长成的羊运动量大,健壮有活力,肉味更可口。羊肉的好吃,在于独特的风味,最能体现优质风味的烹饪只有一种,就是清水炖煮,除了盐和葱,不要多加香辛调料。

煮羊肉汤,要将羊骨头,切成大块的新鲜羊肉和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木材烧的汤锅里。煮熟捞出来,放浅盆沥干水,把精瘦肉剁成滚刀块,拌上葱丝和青椒丝装盘,当凉菜吃。再挑那些肥瘦相间的肉,切成薄片,放到开水中一汆,倒进汤碗,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撒上白绿相间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羊肉汤,会让你的舌尖不停颤抖。

喜欢白汤的就喝纯白汤,什么料也不加,原汁原味;喜欢掺料的,可以兑上事先炸好的羊辣椒油,撒上花椒面,适当地加盐和味精调和。一人一味,一人多味,自由选择,悠哉乐哉。

我所了解的鲁南一带的儿女们,冬至前几天会四处寻购材质优好的整羊或者羊腿,作为礼品送给各家的长辈,既表达了尊重,也为家庭讨了个好兆头。

冬至是一个节气,也是一种心情,一种风俗文化。步入了冬至的门槛,春天般的温暖带给人们温馨的梦。节气由寒入暖,是自然规律,是哲理的思辨。

短暂的寒,压不住时时刻刻涌动的暖。人们会在寒风中昂首,人们会在白雪里阔步。以温暖的心境走过寒冬,走向春天,拥抱万紫千红。

东 山小鲁

2020-12-20 鲁亚光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8374.html 1 从这里走向春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