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长春 胡克潜 李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今年以来,汶上县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方筹措落实专项资金,努力抓好乡村振兴“五个点”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以强化财政投入保障为出发点
汶上县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形成财政投入保障长效机制。今年,该县安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奖补资金500万元,一事一议、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及帮扶村整合资金500万元,安排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北部山区开发资金1000万元,安排公益扶贫基金330万元,安排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3500万元,安排县乡道路养护和乡道建设补助资金700万元。以资金管理为抓手,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包括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各类资金向农村倾斜,形成资金合力。开展存量资金清查,加大对涉农沉淀资金的统筹力度,积极压减和盘活存量资金。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该县安排预算资金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其中安排村干部工资和社区工作者报酬4038万元,安排村级和社区运转经费2216万元,第一书记工作经费106万元,村支部书记岗位补贴每人每月提高300元。同时,做好向上争取,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今年以来,该县积极向上申报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项目、“鲁担惠农贷”试点项目、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资金等项目。
以创新支农模式为切入点
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中,汶上县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奖补、贷款贴息、融资增信等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向“三农”投入。实施了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试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创新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酵母”作用,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与省农担公司对接,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同时,在中央普惠金融政策基础上,围绕乡村振兴,结合实际,优化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组合,延期农房产权抵押贷款工作,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更好保障乡村困难人群更加充分地享受金融服务。
以打造美丽乡村为侧重点
汶上县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拨付312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从去年起,开展了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总投资629万元,成功打造了郭楼镇古城村、义桥镇曹村、次丘镇朱庄村三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郭楼镇古城村被列为全市第一批6各乡村振兴样板村。今年4月,白石镇夏村、白石镇庞楼村、郭楼镇陈楼村成功入围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概算607万元,其中省市财政奖补450万元,县级财政奖补150万元,镇村筹资7万元。今年1月份,市财政局对2017年郭仓镇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进行了考核验收,汶上县获得市级项目验收第一名。
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为发力点
今年,汶上县继续实施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拨付资金200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激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活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上半年在建土地治理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1457万元。实施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3个和产业化发展贷款贴息项目1个,财政投资477万元。拨付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资金8773万元。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财政补贴保费839.55万元完成小麦保险投保面积38.95万亩。
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落脚点
汶上县积极筹措资金,保障扶贫投入,坚持把资金向精准扶贫聚拢,积极作为、主动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安排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0万元,支持脱贫攻坚。今年以来,争取到位上级专项扶贫资金1387万元,其中:省级资金996万元,市级资金391万元,资金均及时拨付到位。在涉农项目安排、方案编制等方面尽力向扶贫倾斜,优先支持扶贫开发,支持贫困村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落实好专项扶贫、教育扶贫、医疗卫生扶贫、低保兜底政策、金融扶贫等扶贫政策,严格资金拨付时限,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所有的扶贫政策全部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