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6日
首页
第03版:

——山东省金乡第一中学构建幸福校园纪实

质量一中 和谐一中 幸福一中

本报记者 刘利民 特邀记者 张侗

幸福就这样降临,让人猝不及防,又让人欣喜异常。

2018年,对于金乡一中而言,绝对是一个吉祥数字!学校搬入新校区后迎来的首次高考就旗开得胜,李开乐同学考取了裸分690分,并获得清华大学高校专项计划降分50分,被清华大学能源类专业录取;袁长峰同学考取了裸分675分,并获得北京大学高校专项计划降分20分,被北京大学化学类专业录取;张鹏飞同学考取了裸分687分,以位列全省138名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录取。2018届高三自招线暨重点本科上线376人,本科上线1160人,圆满完成学校党委制定的一千个本科、二百个重本、三个清华北大的“一二三”工程目标!

金乡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金乡一中)创建于1940年秋,原名“湖西中学”,是我党在鲁西南创办的最早的革命老校之一,也是英雄王杰的母校,有着鲜明和浓厚的红色基因和英雄情结。近八十年的办学风雨,学校始终注重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特别是打造了一支团结进取、敬业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张金启2014年初担任校长后,更是提出建设“质量一中、和谐一中、幸福一中”的办学愿景。学校作为培育未来社会精英的摇篮,确定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幸福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构建并逐步完善学校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从而打造出了特色鲜明的幸福一中品牌。

文化引领,聚幸福之源

在金乡一中,校长办公室的门,全校师生随时可以推开。

今年的清明节前,几位女生走进校长办公室。张金启校长让座后,几位女生说,清明节当天放假不好坐车。张校长听出了弦外之音,让她们大胆说,孩子们终于说出了放假建议,清明节是特殊的中华传统节日,特别在农村都讲究女人这天回家烧纸。如果她们在清明节当天回家,会被家长数落。与其在学校多住一晚离校,不如根据农村实际在节前一天下午放学后放假离校。张校长想想有道理,当场答应她们的要求。

有尊重与温情的教育,才能奠基学生精彩的人生。

张校长如果不在办公室,门缝里就会塞满条子。校长愿意倾听,学生就愿意说。校长肯为学生解决困难,学生就更愿意倾诉。关注每个学生成长的需求,激发每个学生追求成功,尊重每个学生的诉求,他们才能不断自我完善,感受做一名中学生的尊重和自信,从而触发健康向上的活力,书写生命的精彩。

“伙计请坐,说说最近工作有什么难处?”校长张金启刚为外出学习的老师签完单子,开口说道。一声“伙计”,消弭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倾听,是一种尊重;交流,是一种陪伴。张金启说,学校尊重每一位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学校才会形成一种“尊重文化”,才会有质量一中、和谐一中、幸福一中。在师生面前,他始终昂扬向上,无论碰见谁都面带微笑。这样的微笑见证着幸福的传递,他说心情好了一切皆好。他用微笑凝聚人心,用微笑传递的幸福,筑起金乡一中和谐的明天。

尊重改变着每位教师,把教学的庸常变成了“非常”。

61岁的李同林老师,一直带着高三地理课,去年已到退休的年龄,他主动找到张校长说,既然让我教高三,我就要跟到底,送完这届高三再休息。李同林老师的“最后一课”,是在录播室上的,学校班子成员全部听课,并存入校史馆,课后学生、老师、领导满眼都是泪水。59岁的寻克清老师,也是带着高三,还担任英语教研组长,领导考虑高三教学任务重,劝他是不是考虑从高三退下来,他说我作为学科带头人,不能在最后临退休扯后腿。高三的孩子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临近毕业时,专门组织文艺晚会,欢送他们的寻老师。

每年教师节,学校就会专门召开会议,听取老师们的意见要求,请当地著名书法家书写“为人师表”、“教师楷模”等作品,颁给每一位3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这种尽善尽美的尊重,打开的是一扇扇心门,赢得的是一份份感动。在金乡一中,没有一位老教师提出早退的申请,也没有一位老教师提出转岗的要求。

张金启来金乡一中之后,就不断深入探究学校的历史,追踪学校的发展脉络,寻求学校文化的精神源泉,谋求学校文化建设及其发展的新出路。用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擦亮金乡一中文化品牌,积极构建校园文化场,打造金乡教育新高地。

金乡一中在挖掘历史积淀、继承名校优良传统的同时,结合新时代的要求,着力打造校园精品文化,使学校成为一个多元开放、情趣四溢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级两部”扁平化、“精准”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分层教学改革、分流及动态教学管理不断深化;目标体系及跟踪管理深入落实,释放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干部带头,务实重干,廉洁自律,阳光治校,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冲刺新目标,形成了较强的班子威望和向心力,和谐进取的气氛愈来愈浓。人性化的学生管理,贴心化的服务,“八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模式,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确保了安全管理无缝隙、零事故。德育首位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艺体活动纷呈,孕育学生个性特长。运动队、艺术团、学科大赛捷报频传。五年来,学校的制度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办学思想、教学理念日臻成熟。

学校以文化人,追求共同基础上的高水平差异化发展。确定培育“教养学子”的德育目标,使学生能真正成为有理想、有教养、有智慧、会学习、会做人、会做事的“教养学子”,让学生在规范下张扬个性,在规则下自由、快乐地生活。加大细节德育重视力度,努力创造并抓住契机教育学生成为“守时之人”、“守纪之人”、“守信之人”、“保洁之人”、“涵养之人”、“节制之人”、“清新之人”、“儒雅之人”。

利用课程资源,挖掘特色课程文化。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开设特色活动,多彩的社团活动纳入校本选修课程。课程文化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目前,学校共有晨曦文学社、翰墨书画社、飓风辩论社、复绿生物社、历史明鉴社、儒风国学社等24个社团,其中金乡一中晨曦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金乡一中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学校园”,几百位学生的近千篇作品在《萌芽》《中学生课堂》等杂志发表,成为全国校园文学的一面旗帜。

如今学校处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金乡县委县政府投资五亿元打造的新学校,占地400亩、高标准高品位建设的新校园,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让师生共享教育的幸福过程。典雅而精美的廊道文化,给师生幸福的感受。校园随处可见的励志幸福标语,给师生幸福的信念。而充满激情的课堂,让师生共享幸福的教学。金乡一中以充满幸福的教学过程营造师生的人生之美好。金乡一中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师生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

厚德为本,奠幸福之基

学校发展是教师最大的福利,教师发展是学校最大的效益,而学生发展才是家庭幸福的源头。

每年腊月二十四,张金启校长就会推辞掉一切活动,召开一个“特别茶话会”,请来全校50岁以上的老教师座谈,听取他们对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意见建议。谈笑风生的座谈消除了职业倦怠,回归简单快乐的生活,让老师获得尊重和幸福感。

教师,永远是张金启校长的心头之重。

金乡一中把对教师的培训贯穿每学年的始终。学校每年组织高水平的业务观摩、学习、专家报告几十次,每周都要开展高效课堂专题研讨活动。学校坚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骨干,关注青年教师,建设青蓝工程,让教育回归本性,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学会了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让学生相信,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学校花大力建设信息直通车,通过网上问答,教师可以回复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出的问题,还可以看到网站上发布的内容,方便了师生的沟通渠道,带动了教师和学生成绩的双向提高。

金乡一中积极打造幸福课堂,培育成功幸福的教师。每位教师加大对学生关注的深度与广度,让每位学生学会与幸福的心境共舞,学会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做事,用一种健康的心态对人,最终使他们成为有幸福心态的人,并使其终生受益。

金乡一中把教师阅读变成日常工作的常态,设立读书节、建设悦读班级等。优质阅读是生命的自我修复。在金乡一中几乎看不到越来越被“事”占领的教师,看到的是与书亲近的师生群体。

在奔向“质量一中、和谐一中、幸福一中”的征途上,学校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教师队伍。目前,已形成一个融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市特级教师、杏坛名师和多名教坛新秀于一体的中青结合的强大师资阵容。

徐思新是济宁市为数不多的正高级教师之一,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连续26年担任班主任。他不计个人得失,刻苦钻研业务,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建设书香班级和幸福课堂,即使在父亲住院期间,他宁愿花钱请护工,也不舍得耽误学生一节课,他说在学生高考前耽误一节课和犯罪差不多。他白天上课,晚上陪伴。近60岁的人,学校每次查岗发现他从不缺课。他的数学作业都是面批面改,当面辅导纠错,针对性的下结论。他虽荣誉加身,可在荣誉面前从来不争不抢。今年,高考前他查出白内障,数次推迟手术时间,直到高考结束,他才被推进手术室。正是他的奉献与敬业精神,让他带出了诸多数学满分的高材生,带出了多名学生走进北大清华著名学府,2018年就有张鹏飞等3名数学满分的学生出自他的手下。

吴静老师今年也带高三,并且是班主任。母亲得了癌症,无法给她看孩子,她利用周末赶到东北见了母亲一面,又顺路把孩子放到泰安的伯父家。她说陪伴学生三年了,哪能现在掉队。

吴效福老师从教三十多年,担任高三年级主任。2017年底,他得了面瘫,正是高三冲刺的关键时刻。他一边针灸一边戴上口罩值班、组织教研活动、上课,走到教室再把口罩摘掉。他顾不得嘴歪眼斜的“丑陋”,因为说话模糊不清,他把语速放慢,尽量说清楚每一个字,让每一个学生听清。高考前他得了孙子,儿子抱怨也无法让他动心请假,而是支使妻子到南京看护孙子、伺候儿媳。在电话中他给儿子说,我哪能丢下几十个孩子去看一个孩子。直到高考结束全部忙完,他才踏上开往南京的火车。

金乡一中是全市首批党建示范校。党员在教师群体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共产党员李亚平是高三年级一部主任,还是班主任。今年三个清华北大都出自他班。说起学生他如数家珍。说起高考前的心情他如履薄冰。他说现在学生接到了录取通知书,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学生李开乐来自农村,他有好多优点,可缺点是致命的——浮躁!成绩“一摸”掉到全市第70多名,李开乐想不通,李亚平多次找他苦口婆心地交流,打开心结。“二摸”考得非常好,可在别的课上他带耳机听课,李亚平又找他谈心,朋友式的尊重与信任让他走出混沌,迎来晴空和暖阳。在李开乐去北京复试时,李亚平也是全程陪同,订车票,订宾馆。李亚平老师说,当老师,就应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牺牲。这不正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真实写照吗?

近几年金乡一中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独具的红色因子,进一步规范学校党建工作体系,创新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将党的建设深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立德树人全过程,使党的领导优势更加鲜明,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使学校党建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并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坚强保证。

在金乡一中,还有一个更好地关心、关注、关爱女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团队——女生工作部。这大概是济宁市高中里面唯一的团队吧。由女教师志愿者成立于 2012年2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团队”,定期举办女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通俗易懂的沙龙交流中,缓解紧张的心理,安全度过青春期;她们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师生共同打造着一颗童心,在合作中培养女生“自信、自尊、自爱、自强”的独立人格。她们是女生的保护神和疏导员,她们是高考女生的加油站和避风港,她们赏识每个女生,成就每个女生,为女生的成长成才多了一点打开的方式。她们撑起了金乡一中的半边天,用自己内心的光亮去照亮学生成长之路,荣获金乡县“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启智扬美,筑幸福之路

高三学生李开乐在今年考上清华大学后,他的父亲拉着校长张金启的手说,当初幸亏到金乡一中读书。李开乐同学来自化雨乡张楼村,父母都是农民,可他们有着朴素的愿望,想让李开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犹豫着是否到附近县市更著名的高中就读。权衡再三还是决定来金乡一中学习,在入学最后一刻赶到学校报到。没想到,这一步踏上的,竟然是人生幸福之路。

这种“幸亏”与“幸运”的背后,是金乡一中教育人的奉献与付出。

校长的办学思想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理论的厚度、知识的深度、人文的广度、目光的锐度、思维的敏度、战略的高度会影响到学校各项政策的制定和管理方法。拥有78年办学历史的金乡一中是英雄王杰的母校,有着鲜明和浓厚的红色基因与英雄情结。张金启在已有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等基础上,发扬传统、立足现实,以“弘扬王杰精神 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深广的认知思维、专精的能力素质、高雅的艺术情趣、博大的情感胸怀的全面高素质人才。

作为英雄王杰的母校,学校成立了王杰班,不仅是因为王杰是金乡一中的校友,而是学校在新时期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育人方式,学校每年开展活动缅怀烈士,接受精神的洗礼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王杰已成为金乡一中师生永恒的人生坐标和道德高地。

2017年暮春时节,张金启校长带领全体党员和王杰班师生来到江苏省徐州市王杰生前部队——解放军某部装甲二师(又称王杰部队),一起寻访英雄的足迹。师生不仅参观了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班荣誉室,与王杰班战士交流,而且献上心中的赞歌,两个“王杰班”的同学和战士一起饱含深情地演唱《王杰的枪我们扛》。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王杰班的同学们边看、边听、边记,与王杰班的战士共同学习讨论新时代的英雄主义。看着伟大校友的丰功伟绩,听着讲解员们的慷慨陈词,一股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大家纷纷表示要向伟大的校友王杰学习,发奋苦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在灵动的阳光下,在尊重的氛围中,责任奉献自信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春风化雨般悄悄埋下。在参与和体验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美好温暖感动都将化作他们将来前行的力量。无疑,金乡一中的“王杰班”,既夯实学生成长的根基,又提升生命的品质,是对生命源泉的一次更高更深层次的开拓。

在金乡一中,英雄不仅在书本上,而且走进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中。让孩子们与英雄一起成长,赋予新时代的精神,学生对英雄有了源自内心的接纳与认同,发现英雄身上的人性之美。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彩,也是英雄浸润于心的巨大力量。在这种力量滋养下,大批优秀学生快速成长,在今年高考中,“王杰班”取得非凡的成绩,有十几人走进“211”“985”高校。因为这些学生信奉“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准备,终会成为你未来的养分”,他们已经让幸福与独立成为一种能力。在金乡一中,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已经成为学生成长的根系,学生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幸福而快乐地成长着。

正是在英雄献身和担当精神的熏陶下,自2012年以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高考成绩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不仅本科录取总数在递增,而且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连续实现了“百千工程”高考计划(即一百名重点本科、一千名本科),今年又实现了张金启校长提出的“一二三”工程愿景(即一千个本科、二百个重本、三个清华北大)。跨越式发展,让金乡一中连续五年受到济宁市教育局表彰,每年都领回“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的金字招牌。这在金乡一中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荣誉,又进一步让学校师生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干劲,凝聚了力量。

五年五大步,年年上台阶。与时俱进的金乡一中,已经走过了经验主导、校长主导和制度主导的学校管理阶段,“文化管理”、“文化立校”正成为教书育人、办学治校的主旋律。学校文化作为发展学校和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长效力量,正在彰显着、表证着她的实力、磁力、张力和个性。民主、和谐、多元、包容的金乡一中学校文化因之而摇曳多姿、生机勃发。

金乡一中的办学效益正将“幸福”输送到千家万户,也迎来爱心人士对学校的大力捐助。金乡是欠发达县,可当地人捐资助学的热情前所未有,因为他们看到金乡一中教育人的奉献与汗水,他们心甘情愿地奉上一份捐赠以发达内心的敬重。

携爱心打造百年一中,用尊重抢占教育高地,这不正是金乡一中幸福的愿景吗!

校长张金启

和谐创新的领导班子

“王杰班”里故事多

2018年清北学子家校交流

大美新一中

党员在行动

2018军事拉练

老教师座谈会

航天科技进校园

2018-09-06 ——山东省金乡第一中学构建幸福校园纪实 1 1 日报 content_582102.html 1 质量一中 和谐一中 幸福一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