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
第08版: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杨先铃

所谓“小学化”指的是没有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将小学的教育模式运用到幼儿园教育中。带来的危害有很多:首先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有很多幼儿园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讲是最糟糕的事情!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但是小学化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和权利,泯灭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实质上,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造成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着实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只知道读书写字,信息狭窄,体验与锻炼机会少。

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

如上所见,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危害极大,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情况的有各种原因,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理是造成如今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长期下去,不仅不能让孩子进步,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再则受传统考试的限制,中国应试教育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演变,学习的好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重要因素,成绩成为了学习好坏的主要因素,并且这一现象从中学延伸到幼儿园。

个人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法,必须要提高师资力量。面对一些老师轮换教学,有弊有利,利端就是,孩子还太小,本能地会对熟悉的人产生依赖心理,积极参加学习;弊端是如果让孩子面对新环境时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应该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和家长的思想认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认识到攀比在很多时候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杜绝幼儿小学化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积极面对。对中班小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确保不能与小学化产物挂钩,以免给予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大班学生虽然需要接触小学化内容,但是也需要科学有效的进行衔接,不能完全小学化模式进行。以培养学习兴趣习惯为主,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为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真正让祖国的花朵在幸福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2020-12-1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58149.html 1 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