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03日
首页
第04版:

毛木耳帮俺“摘”穷帽

■记者 刘建新 通讯员 张惠亚 乔志宇 摄影报道

“多亏咱昌健合作社的帮扶,俺这两年通过种毛木耳增加了不少收入,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8月10日,在鱼台县王庙镇大奚村昌健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的木耳大棚里,正在采摘毛木耳的村民马孝慈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据他介绍,在昌健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的帮助下,他家种植毛木耳2017年收入达到了7万元。而像马孝慈一样,鱼台县通过毛木耳产业脱贫的村民有很多。

几年前,马孝慈家因为妻子患病而致使生活陷入困境,正当一家人一筹莫展时,村里的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让老马家的生活出现了转机,合作社为老马专门安排了一个就业岗位,2017年又为老马协调贷款5万元,并把2个毛木耳大棚免费给他种植,并免费提供菌包、技术管理、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此外,根据县里的扶贫优惠政策,老马还从合作社领到了合作社产业扶贫收益。摘掉“贫困户”帽子的马孝慈告诉记者:“2017年,合作社免费提供的两个大棚就让我收入5万多块钱,再加上平时在合作社打零工,一年还能收入两万多块钱,今年我又多种了3个大棚,预计收入能近20万,就是脱贫奔小康了!”

据鱼台县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汉友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随着合作社的规模不断壮大,需要的工人也越来越多。2014年,出于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持,马汉友决定在用工时优先考虑贫困家庭人员,且不限于本村贫困村民,即使是外村的,只要有劳动能力、愿意干就优先安排。同时,该合作社每年都会拿出27.5万元给全镇的贫困户分红,优先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而且还拿出比市场价高出200元的价格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并拿出一部分大棚免费地提供给贫困户种植,带领全镇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截至目前,鱼台县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500亩,自建大棚100个,建立木耳高效种植示范园区,每年种植各类食用菌包1500万袋,产值达到3500万元,可带动周边村3000多人就业。合作社还给贫困户安排装袋、采摘、晾晒等简易环节的岗位,并将大棚免费租给贫困户种植,帮助周边村庄40户12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鱼台县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可追溯制度,杜绝使用农药,确保毛木耳质量安全;出台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财政资金1000万元作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推广应用智能微喷系统和杀虫配套设施等优新设备及新技术,推行毛木耳菌包集约化、商品化加工产业,带动产业加速升级。截至2017年底,该县已建成现代标准化优良菌种繁育中心1处、毛木耳菌包集约化商品化生产加工基地10处、500亩以上的毛木耳高效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区5处,全县毛木耳种植面积达到7300亩,年产鲜耳39.8万余吨,产值达11.89亿元,毛木耳种植已成为鱼台县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鱼台县成为全国毛木耳生产规模最大县,2015年以来,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先后评为“食用菌全国优秀主产基地县”“毛木耳之乡”,“鱼台毛木耳”也被农业部批准为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近年来,鱼台县通过政策与资金扶持,建起了昌健木耳、润农种业、润柳工艺品、太阳贸易草编、鹤来香食品等5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车间+农户”等方式,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保障稳定收益。2017年,该县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个,惠及贫困户1176户3052人。此外,该县还通过推进就业创业扶贫、加大金融扶贫工作力度、落实保险扶贫政策等政策推进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共商发展大计

菌袋装料

菌袋摆放

高标准种植示范园区

观察木耳长势

人工喷淋

液体菌种培养

黑木耳采摘

毛木耳采摘

毛木耳收集

毛木耳晾晒

马汉友理事长(左)深入种植户了解情况

2018-09-03 1 1 日报 content_580848.html 1 毛木耳帮俺“摘”穷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