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的荒唐闹剧 吴新宝 张健 年过不惑,越来越感觉到应该郑重其事地给中国邮政、中国铁路道个歉,自己真的曾经做过对不起人家的事,甚至还有更荒唐的。 贴邮票的往事 高中是九十年代初期,在县城上学的山区农家孩子,生活上还是省了再省的,可少年时期又喜欢与朋友交流。小时候一块长大的堂弟,在矿区技校上学,便只有通信交流。另外需要写信的,还有同在一个县城读高中的,在外地上中专的初中好友们。当寄平信的邮票从8分钱涨到了2角的时候,倍感难以接受,2角钱可以在学校食堂买一份素菜或者一个馒头。由此,便打起了从邮票上省钱的歪主意。 同城好友之间的通信,可以把收信人的地址写成外地的某个大学,而下方寄信人的地址写成收信人的地址,在收信人地址后面再写出收信人的名字,名字后面用括号括着一个“寄”字。这样做,邮票是不用贴的,或者仅仅贴上8分的邮票,因为邮资不足,邮局会筛选出来,在信封上加盖“邮资不足,退回”的字样,如此信便“退”到了收信人那里。 向外地寄信,此法就不灵啦。反复琢磨,想出了在邮票上面抹一层胶水,晾干后再投到邮筒里,由于邮票表层有了油状的胶水,虽然加盖了邮戳,可是把信封浸在水里,能够很轻易地把邮戳去掉,如此邮票可以反复利用。 火车逃票记 上大学的时候,知道学生坐火车回家是可以半价的,于是虽然能够坐汽车,可为了省几元钱,也常选择坐火车。 第一次坐火车回家,却是挺窝心的。是和一位同是高中同学的大学同窗一起乘坐火车,火车票是“济宁—邹城”,而中间的横线下面是“兖州”。我们不懂得要在兖州倒车,因为火车是继续向北开的,而我们需要从兖州下车,继续乘坐向南运行的火车。当火车到了泰安的时候,我们才明白。从泰安火车站下了车,看到出站时需要补齐多坐路程,吓得我们赶紧设法回到了候车的月台,挤上了南行的火车。 在火车上,看到列车员检票。我们俩装作去厕所,赶紧向前挤去。可在厕所也不是办法,厕所外面等着的人不停地在嘟囔着。最终,我俩挤到了餐车,两人要了一份5元钱的米饭,磨蹭着吃到了邹城。列车员应该看出来我们是学生,似乎明白我们的窘迫,并没有撵我们。回到了熟悉的小县城,我们自然是无需从出站口出去的,一溜小跑着,从远离火车站的地方溜了出去。 吃掉“幸运链” 上大学的时候,学生需要劳动实践。项目有门卫、食堂洗菜、食堂维持秩序等,我身材还算高大,再加上自己很喜欢穿那身保安服,便被选在大门口当门卫。 几位同学是分时段的,站在大门口的圆形木台子上,感觉挺威风的,特别是认识的女同学走过去,自我感觉英俊了不少。 其他时间,门卫在传达室里坐着,负责分发信件。那时候的信件里,常常夹杂着一些“幸运链”,即信封上没有具体的收信人,里面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此为幸运链,收到的人须像我这样,再投出十封信,如此则好运连连,否则厄运临头”之类的话,还附有许多让人毛骨悚然的例子,谁因为没有继续发出“幸运链”,遭到了极端的厄运,纸里定然是夹着一角或两角钱的。一般情况下,善良的女孩子收到后,会如法炮制,男孩子则既不拆信,也不转投。 而我则不信这个邪,常在大家异样的目光中,故作大大咧咧地收拾起类似的几个“幸运链”,收集到一两元钱是不难的,然后到学校外的小吃摊吃点麻辣串之类的解解馋。实在是幸运得很,虽然做了如此“恶毒”的事情,倒是上学期间从未有什么厄运临头。 学生时代的荒唐事,多是自己偷偷摸摸去做的,是拿不上台面的,不知别的同学是否有此类经历,现在想来,自然是百感交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