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帆
“实施‘510’企业培育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我市实施'雁阵计划'的持续深化,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务实行动。市发改委作为现代服务业企业培育工作的牵头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店小二’的服务精神,迅速展开行动,制定了总体培育实施方案、个性化定制企业实施方案、‘113’工作推进机制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措施。”市发改委主任贺永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市发改委专门研究制定了《济宁市“510”现代服务业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分总体要求、组织领导、推进措施、考核督导四部分,主要是为探索集中市发改委和部门资源培育现代服务业企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行业引领的作用。
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贺永红说,市发改委坚持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企业实施方案。将委托推荐高水平咨询机构深入企业“把脉会诊”,实际调研评估,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水平的实施方案,保证“对症用药”“精准滴灌”,理清企业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优选发展路径,强化推进措施,加快项目建设,按期实现发展目标,帮助企业解决下一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难题。
推进工作关键在抓落实。贺永红表示,市发改委将创新“113”工作推进机制,助推“510”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一个项目上平台就是每户“510”工程现代服务业企业精选一个牵动支撑企业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市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做到集项目管理、企业服务、问题督导、指挥调度、绩效考核五位一体,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服务企业新方式,强化项目督导、调度和管理,确保企业问题及时有效解决,督促项目建设进程,尽早达产生效。一个协议双签字指市“510”工程现代服务业企业工作专班将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企业未来三年发展目标、营业收入、实现利税、拟实施的重大项目等,市发改委将协调各部门集聚资金、人才等要素优先向“510”现代服务业企业倾斜。三个机制抓落实即建立市发改委内部共抓机制、工作专班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推动机制,畅通企业问题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