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璇 满涛 图并文
作为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近年来一直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当头炮、先手棋。从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提前两年实现削减1/3的目标,到中央和省级政府取消、停征和减免收费1100多项,再到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放管服”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力带动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其他领域改革。哪里“放管服”改革搞得好,哪里营商环境就改善得快,哪里的市场活力就强、发展势头就好,改革溢出效应日益显现。
改革越深入,越能体现含金量,这个道理一再得到实践的证明。像减证减税减费之类的改革举措,带给企业和社会实实在在的利好。各地“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移动办事之城”“一枚公章管审批”“一门式一网式服务”等改革创新举措层出不穷,极大减少了企业、群众办事奔波之苦。改革深入到毛细血管,意味着更多获得感和改革红利。譬如,许多政务服务在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基础上,能不能进一步实现全城随意办、全国随意办?除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之外,还有多少政务服务可以实现异地办理?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以创新监管管出公平和秩序,以优化服务提升便利和品质,撬动的必是经济稳中向好、提质增效的“大成效”。